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美國在本月初再次叫囂,揚言要對中國商品征收第3波高達2000億美元的關稅。大棒落下前,特朗普想聽聽美國商界各路人士對此的看法,所以決定從本周一(20日)起舉行一場為期6天的公開聽證會。
結果大家都懂:會還沒開,美國政府在19日就已經收到“數百家公司的抗議”。
今天是聽證會首日,現場有美商大贊“中國人手藝好得像藝術家”,稱中國市場“無法取代”;也有公司表示自家產品“都是低端貨”,“和國家安全毫無關系”,質疑特朗普貿易戰背后的邏輯...
不讓和中國玩,那到底怎么玩?
據《南華早報》20日消息,本次聽證會在位于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總部舉行。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總部 圖自the Verge
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宣布,將這次聽證會的時長延長一倍——至6天。美國政府將在這6天內聽取超過350人的證詞。而這些人就包括羅技、Fitbit(穿戴設備公司)、通用電氣等公司的代表們。另一方面,無法參加聽證會的人士可以通過書面形式提交意見,截止日期是9月6日。
而今天赴會的有不少來自紡織、背包行業及相關領域的代表,他們一致為“中國工藝”點贊。
比如羅斯•畢曉普(Ross Bishop)是一家生產旅行箱的公司老總,其公司產品此前都會在中國境內加工。他認為,中國工人的手藝“非常之好”,“如果你選對了工廠,那兒的中國工人干起活兒來就像是藝術家。”
羅斯•畢曉普 圖自南華早報
真皮家具公司老板馬特森(David Matheson)非常認可畢曉普的觀點。他說:“如果我們把一隊工人放在一起排名,那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到第五的位置,都是中國工人,根本沒法比。”
《華爾街日報》指出,一些行業在美國岌岌可危,本身對中國勞動力、市場依賴性較大,部分特定的材料也只能從中國進貨。特朗普此番2000億美元的關稅墻,可能會把一些行業打入死門。對此,馬特森就說:“這真皮家具生意在美國已經滅絕了,啥也不剩了。”
感受到同樣壓力的還有美國自行車行業。
新華社21日消息,為向美國政府透露自己的憂慮,美國自行車產品供應商協會(BPSA)董事會主席馬格維奇斯(Bob Margevicius)在當天的會上大走“煽情路線”:
“你們還記得第一次騎上自行車時興奮的樣子嗎?”
“自行車不過幾根鐵管、兩個輪子,但它是自由的象征,是一個人步入成年的象征。”
“對于付不起錢的人來說,自行車就是通勤工具,而對另一些人,這是一種健康的態度。”
新華社報道截圖
話鋒一轉,“而這一些現在變得岌岌可危,(關稅)將給美國自行車行業帶來滅頂之災,”馬格維奇斯說道,“我今天來就是為了阻止進一步的傷害。”
據BPSA網站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會向中國進口1500萬輛自行車(整套),這占了美國同類商品進口的94%,造成的交易額超過了11億美元。同時,美國每年還向中國購買價值4000萬美元的自行車零部件、周邊等商品。
新華社隨后采訪到了馬格維奇斯,對方表示,可能此前2波關稅針對的是自行車的骨架,這次第3輪關稅則是把自行車上全部200多個零件都瞄準了,“連車上的水壺都沒饒過”。
“中國包辦了這200多個零部件中的大多數,(若關稅政策落成)在短時間我們是不可能找到合格的替代者的。即使要硬找,這也得花上美國政府不少錢和精力。” 馬格維奇斯補充道。
來自其中一家自行車企業的法律顧問摩爾(Matt Moore)表示,“如果關稅一旦設立,公司從中國進口的4000-5000種商品將受到影響,損失將達到每年5百萬美元。”
此外,美國背包電商瑪什(Melissa Mash)在會上表示,“關稅一旦設立,我們可能多年不能盈利,也沒錢再去招聘新員工。”
一家國際物流公司的副總裁戴伊(Jim Day)同樣認為,如果公司的經營因關稅政策受到影響,那他將不得不裁員渡過難關。
當然也有一些商家認為關稅設立得好。比如來自亞特蘭大的空調商布蘭森(Mike Branson)。但《華爾街日報》指出,他支持關稅政策,也是因為想在和中企的競爭中尋求一些“保護”:“中國的商業行為、政策都是不公平的。關稅政策可以根除這種情況,同時不會過分傷害到美國本土的消費者。”
“都是低端貨”,“和中國制造2025沒關系”
《南華早報》指出,特朗普政府為挑起貿易戰找理由,曾針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稱“中國顯示出在世界科技領域稱霸的野心”。
對此,部分參加聽證會的代表也連連“喊冤”。比如羅斯•畢曉普,他覺得“旅行箱和國家安全毫無關系”,并認為自己的公司已經成為“貿易摩擦下的棋子”。
美國配飾協會(Accessories Council)主席吉波爾森(Karen Giberson)也表示,旗下300家公司沒有一家的產品是屬于“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之內。“我們賣的都是低端貨,是非智能產品。” 吉波爾森補充道。
不同于此前2輪對華征稅,美國的第3輪征稅不只專注于中國的工業機械、電子零件,而是涵蓋了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全球貿易體系下,關稅一旦生效,將立刻抬高美國公司的生產成本。
對于美國政府這樣的做法,美國婚紗禮服產業協會(ABPIA)主席史蒂夫·蘭(Stephen Lang)表示這“有違歷史”:“歷史上那些懲罰性關稅措施最終都沒有湊效。特朗普如果真的要打貿易戰,那他肯定會動真格。但特朗普的槍口不認人,即便是美國人,也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蘭認為,相比中國,“僅有3.6億人的美國是個小國家,中國有這么多小伙伴,到時候不和美國做生意了。”
問的最多的問題是……
新華社透露,在各路商界人士發言完畢后,包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國務院、商務部、國土安全局等在內的美國政府代表們等到了“提問時間”。
在這個環節,問的最多問題之一就是:有沒有可能找到中國以外的進口市場?
答案也是很統一:“非常難”或者“不可能”。
觀察者網曾報道,美國于8月2日宣布,要對總金額高達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征收25%的關稅。這是繼6月的“340億美元”、7月的“160億美元”后,美國開出的第3波貿易攻勢。前兩波關稅分別(將)在7月6日和8月23日生效。
而和前兩次關稅的設立一樣,美國政府也曾設立過類似“征求意見”的環節。
比如在設立“340億美元關稅”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曾在5月10日舉行過一輪、總計17場的聽證會。當時有超過100名代表參加,但并無公開報道提及贊同和反對人數。
5月15日聽證會實錄 圖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在聽證會后,對華征稅的單子從原先的“1333種商品”,驟減至“818項”。不過美國商務部隨后又自行加入284項商品,導致最終瞄準的中國產品種類為1102種。
再比如第2輪“160億美元”關稅政策制定前,美國政府又在7月24日和25日舉行聽證會。來自化工、電子、光伏等行業的82位代表紛紛發言,最終只有6人贊同加征關稅。
兩周后(8月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照樣發布對價值約16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關稅的清單。
白宮這般“假情假意”,已經傷害到了部分美國商人的心。美國化學理事會(ACC)國際貿易主任布茲塔瓦(Edward Brzytwa)稱,“這說明他們(美國政府)根本聽不進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