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呂德文研究員新著《治大國若烹小鮮:基層治理與世道人心》一書的自序,該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于2021年4月出版。】
治大國若烹小鮮。大國之治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當前,國家治理已經深入到了社會的毛細血管之中;世道與人心之變,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國之治。這些微妙的變化,在基層表現尤甚。基層治理看似事小,卻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人世間的道路、人們的活法,已然迭代。僅僅是在20年前,從基層看去,中國社會還是鄉土性的。鄉土社會的核心特征是穩定而靜止,人與人之間、人與空間之間的關系穩定。最近2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在增長,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已經突破了60%。可以這樣認為:流動與遷移,已經成了這個社會最為突出的現象。絕大多數國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在城鄉之間活動,人們的生活空間、社會網絡及價值理念其實也在流變。概言之,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迥異于鄉土社會的城鄉社會。工業化和信息化技術正在迅速改變人們的時空位置,社會制度和結構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變化,乃至于人們的生活節奏和思想意識也發生了靜悄悄的革命。城鄉社會是建立在現代交通和通信技術基礎之上的。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線的網絡化,以及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大眾化,打破了城鄉之間的空間壁壘。城鄉之間交通、信息、資金等方面的互聯互通,為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往返于城鄉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城鄉社會顛覆了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結構。長期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城鄉二元結構。城鄉分割,客觀上塑造了一種相對穩定和靜止的社會形態。今日,城市和鄉村已經不是兩個截然分割的空間,人們的時空位置并不會停留在其祖輩生活的村莊中,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也不是兩種截然分割的生活樣態。城鄉社會也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如今,追求“美好生活”已是社會變遷的重要動力。在漫長的歷史中,“活著”就是最大的世間道理。國家、共同體乃至個人,都將溫飽置于生活方式的中心位置。而今,一種關于“美好生活”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已經形成。健康、休閑、娛樂、衛生已經不再是城里人的專利,也是普通農民的活法。國家在努力通過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治理等行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基礎,人們被動或主動地卷入了現代生活方式中。當前,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家庭都在經歷著城鄉融合過程。這些家庭,無論是在居住空間、人口結構還是生活方式上,都存在鮮明的“一家兩制”特征。一個家庭內部,有可能存在兩種制度化了的生活方式,且以代際差異的方式呈現出來。如老年人仍然保持著鄉土生活的慢節奏,而年輕人卻已經適應了城市的快節奏生活。然而,年輕人的快節奏很可能是建立在老年人的代際支持基礎之上的——正是因為老年人過著節儉、自給自足的生活,年輕人才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集中資源迅速融入城市生活中。城鄉社會形成的大變局,是都市化正在全面重塑人們生活方式的社會進程。資本、信息、人口的集中化,塑造了有關工作、休閑、學習、傳播、消費、創造等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也伴生出階層、分化等社會的異質性。但中國特色的城鄉二元體制意味著,雖然城市成為社會關系的構成中心,但在塑造農民新的生活方式的過程中,并不意味著鄉村失去了地位。客觀上,城鄉社會是融替代與共生、沖突與融合、區隔與交融、延續與變遷于一體的城鄉融合過程。今日的城鄉社會,其紛繁復雜的社會狀態可用“加速”來描述。最近一些年來,中國社會的“加速”狀態,最突出地體現在它從一種相對穩定和靜止的形態,迅速切入到一種不穩定和運動的狀態。某種意義上,社會的“加速”,在摧毀鄉土社會的一切,也在形塑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這種全新的社會形態,主要有三個典型特征:(1)算計。在鄉土社會中,人們的社會時間與自然時間高度匹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人們對時間的概念并不明確,而是在周而復始的過程中消磨時光。而在城鄉中國的社會形態中,人們的社會時間按照工業社會的生產邏輯展開,自然時間被精準地切割成工作時間和閑暇時間,且工作時間被賦予了線性特征。“時間就是金錢”成了社會時間的基本原則,不僅資本在創造條件“搶時間”“搶進度”,連農民工也為了創造更多的財富而“加班”。(2)變現。對時間的精準“算計”逐漸支配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以至于人際關系也變得可計算和可“變現”。在一個時間概念模糊、日常生活周而復始的鄉土社會中,人際關系穩定而有預期,互惠原則主導了社會關系。然而,一旦時間被精準切割且賦予價值,則社會生活本身也成了被算計的對象。現如今,農村的“工價”并不是互惠的時間概念,而是城市生產體系中的勞動力成本概念。人們不再換工——因為不同時期、不同勞動力的“工價”并不相等。人們寧愿閑著,也不愿意耕作,因為只要把勞動力成本計算在內,從事農業生產實在不劃算。甚至于,人際交往也需要以金錢來度量。人情往來也越來越理性化,辦酒席不再是為了儀式表達,而是為了“變現”——人們精準算計自己的人際交往范圍有多大、付出了多少成本、在多長時間內必須再辦一次酒席以實現收支平衡。(3)透支。在加速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為了將來努力,但將來是什么樣并不確定。唯一確定的是“過去擁有的”。于是乎,透支——努力將想象的未來提前到當下實現,趕緊將當下變成為確定的過去——成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邏輯。這些年來,城鎮化的提速更是在加快形成透支社會。今日,哪怕是最普通的農村青年,也要超前消費,提前實現“城市夢”:為了在城市買房、買車以及高消費,不僅要花光父輩的積蓄,還要透支父輩和自己未來的勞動力價值。透支是一個殘酷的社會競爭游戲。有產者,那些有殷實的家底、穩定的工作、發達的社會網絡的年輕人,通過透支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階層躍升。無產者則只能按照舊有生活邏輯過一種穩定卻看不到未來的生活,他們或許只能永遠固定在底層。一旦無產者鋌而走險,也通過信用卡、網貸、網絡賭博等各種杠桿“搏一把”,則很可能適得其反,甚至徹底破產。如此,透支加劇了社會競爭,提高了社會分化的程度。從基層看,大國之大,不在于疆域之大和人口之多,而在于變化之巨大;治理之難,不在于事務之重,而在于事務之繁雜。某種意義上,基層治理更加考驗治國之功。這些年來,不少地方政府屢屢因個別事務而陷入“好心辦壞事”的困境。這往往不是因為事務不該處理,也不是因為沒有能力來處理,而是因為處理的方式方法不為人所接受。大變局塑造了新的治理場景。在城鄉社會中,并不存在一個封閉的、獨立運作的“基層”。盡管在物理空間上,還存在村莊、社區等空間單元,但村莊社會的邊界已經打破。村莊不再是一個熟人社會,由血緣和地緣關系等支配的社會結構也不穩定,地方性的權威生產路徑已發生巨大變化。概言之,在社會空間意義上,基層已不復存在。任何一項國家政策,都可以繞過地方精英等代理人直達基層社會。反過來,基層社會的反應和訴求,也可以便捷地上達國家權力中心。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既在壓縮城市與鄉村、中心與邊緣、上級與下級的時空距離,也在沖擊建立在空間區劃和人口分類基礎上的傳統治理體系。加速的社會,正在產生巨量的治理事務。社會加速既巨量增加了治安、稅收、社會保障等傳統事務,還催生出全新事務。衣食住行中的新生活方式,已經不是個人和家庭自己的事情,而是典型的公共事務。乃至于,與生老病死相關的風俗習慣和人情往來,因透支等帶來的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政府也要通過各種公共政策去干預。行政事務的數量、類型和性質都在急劇增加,如何安置好人們的生活成了基層治理的最大負擔。客觀上,習慣于辦大事的國家機器,轉而要去處理細小瑣碎的生活事務,總歸是會有所不適。社會的加速,客觀上也催動了國家機器的快速運轉。國家治理行為竟然也有了加速社會的典型特征。各級政府都在精準計算自己的治理任務,從而制定清晰可控的一項項考核指標。為了在短期之內見效,許多官員也在盡力變現已有的治理資源,習慣于通過行政、法律或經濟的手段強制或“收買”被治理者。甚至于,許多地方政府也在以透支的邏輯展開治理活動,通過金融杠桿,以政府信用和土地資源為依托,為了眼前的“政績”而不惜付出長遠代價。近些年來,基層治理的一大特點是,各種治理事務都以攻堅、行動的方式限時完成,運動式治理泛化到了各種治理事務中。限時的目標、集中的力量、細小的事務之間,形成了諸多悖論。人們生活方式和觀念世界的改變,具有流變性和不確定性,且涉及人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可急于一時。然而,當國家將建立新社會秩序作為一個個項目和指標時,治理便具有極強的剛性。在既有的治理體系中,無論是基層干部還是群眾,都喪失了自主性,成了體系運轉的某個環節。在一個加速社會中,尤其是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將要產生的時候,正是治理危機逼近之時。一個有為的政府,可以敏銳地捕捉到危機信號并迅速回應。若國家沉迷于自己為自己建構的封閉體系,且治理行為本身在制造危機而不自知,就應該引起高度警惕。這本集子(《治大國若烹小鮮》)收錄的案例,幾乎都是各地基層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危機信號,涉及到基層亂象、微腐敗和基層減負等熱點問題。所幸的是,這些信號都被各地黨委政府及時發覺并迅速處理。筆者希望通過抽絲剝繭的分析,以小見大,進而呈現中國之治在基層的復雜實踐。集子里的文章,均是筆者以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學習小組”島叔的身份撰寫的,在這兩個平臺發表后,引發各界讀者尤其是基層工作者的關注和共鳴。本書的出版,讓這些文章和讀者集中見面,希望這些文章沒有辜負讀者關于“俠義仁心”的想象。
【呂德文 著《治大國若烹小鮮:基層治理與世道人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于2021年4月出版】
(作者系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主要內容原載“瞭望智庫”,此為全文)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