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13日,毛澤東來到了廣州,召開一個中央工作會議,專門討論工業問題。在會議之余,毛澤東決定去廣州郊區看一兩個農業社,檢查農村和農業的情況。4月30日下午,三輛小汽車自廣州方向疾駛而來,在廣州市郊區棠下農業社村口停了下來。毛澤東走下了車,笑瞇瞇地緩步走到聚集在這里迎候的社員面前。廣東省委書記陶鑄正要把社干部介紹給他。欣喜若狂的幾百個社員一下子圍攏上來,鼓著掌,歡呼著,將毛澤東團團圍住了。毛澤東含笑環視人群,頻頻舉手答禮。
社長鐘敘本趕緊說:“讓開一條路。” 眾人自覺地讓出了一條小路。毛澤東沿著街道向村里走去,石砌的街道兩旁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們。毛澤東向他們點頭致意。 進了村,鐘敘本把毛澤東引進了農業社辦公室。室內有一條長方形的桌子,鐘敘本和社黨支部書記梁富與毛澤東并排坐著。
毛澤東逐一詢問了他們的名字、年齡,接著便問道:“你們今年的生產還可以吧?” “今年比去年好得多了。”28歲的鐘敘本回答。 “社里養了多少頭豬?” “3800多頭。” “社員自養的多少?” “300多頭。” 毛澤東聽了表示滿意,點著頭說:“那樣好,我贊成,合作社應該多養些。” 在毛澤東與鐘敘本談話時,旁邊的陶鑄插話說:“你們今天能夠見到毛主席,今年生產要搞得更好啊!” 毛澤東又微笑著問:“你們合作社會散伙嗎?” 黨支部書記梁富利利落地答道:“散不了,鐵桶江山!” “散不了?為什么?”毛澤東問道。 “第一,我們社的收入增加,比單干戶好。”鐘敘本說,“入社前,按照上小農水平,大小人口平均計算每人一年純收入107.4元。” “現在呢?”毛澤東問。 “去年我們每人平均純牧入164元。” 毛澤東點著頭,滿意地、慢慢地說道:“啊,從107元增加到164元!” 陶鑄笑著問:“還有第二呢?” 鐘敘本這才想起自己說了第一,沒說第二、第三,連忙提高嗓子說:“第二有共產黨、有毛主席的正確領導……”話未說完,在座的人已經縱聲大笑。 全場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毛澤東也用含笑的眼睛望著大家。攝影記者蔡忠植“咔嚓”一聲把這個場景拍了下來。
日后,刊載“毛主席視察棠下社”的圖片,就是以這幅照片作典型。 接著,毛澤東詢問了社里的公共積累,黨、團員情況,社干部們都一一作了回答。毛澤東勉勵說:“大家有事多和群眾商量,把生產搞好。” 然后,他指著在座的廣州市郊區黨委書記、鄉黨委書記,問廣州市長朱光說:“這幾位同志是誰呀!” 朱光一一作了介紹。陶鑄打趣地說:“現在是四級干部在一起。” 毛澤東轉面對著陶鑄說:“連你,我,我們是六級干部在一起了。” 大家跟著歡笑起來。 這時在社辦公室門前的人越聚越多,歡呼聲此起彼伏。
毛澤東聞聲,走出了大門,立即幾十幾百只手伸向他。他高興地把手伸向大家。握手時,他總是笑,點著頭說:“感謝你們對共產黨的信任和愛戴。” 毛澤東邊同群眾握手,邊向著村莊西北面的干部試驗田走去。走出村尾,在榕樹腳不遠的地方,便是一片蔥綠綠的稻田。他站在田邊,仔細觀察后說:“這禾長得不壞!” 陶鑄問社干部道:“一季稻能打多少?” “大約可打700斤吧!”鐘敘本說。 接著,毛澤東問旁邊的梁富利說:“會倒伏嗎?收成有沒有保證?” 梁富利回答說:“只要搞好排灌,倒伏不了的!” 毛澤東沿著田埂走去。 廣州不像北方,初夏的太陽就已經像火一般毒熱。鄉黨委書記潘湛遞給毛澤東一頂廣東人常戴的竹制的遮陽帽。毛澤東接過它,略略端詳了一下,輕輕地戴上,笑著說道:“我也像個農民了。” 突然,他發現了一塊奇怪的菜地。站在他旁邊的人指著瓜田里的作物介紹說:“這是藿香,這是黃瓜,那是豆角、生姜,一塊田同時種了四種作物呢!” “這樣,土地的利用率就很高了。
”毛澤東表示滿意。 再往前走,眾人便來到了干部試驗田。這時農民婦女黃三女氣喘吁吁地從村莊趕來,撥開人群,跑在毛澤東的身后,將一柄布傘撐開,小心地給他擋住炎熱的太陽,毛澤東理解她的心情,沒有拒絕,只是笑著說:“你這么撐著,很累的啊!” 試驗田的稻禾生長得特別好。社副主任鐘禮明介紹說:“干部試驗田一季稻計劃收獲1600斤,兩季稻3200斤。” 毛澤東問道:“一季稻就可以收獲這么多嗎?” 問罷,他一抬頭,發現北面小渠那邊的田壟上站滿了二三十個戴著紅領巾的學生。幾十雙烏溜溜的眼睛,正全神貫注地瞅著他,不好意思挨近過來。他立即笑著迎上前去。
一個叫任溥華的學生勇敢地從渠那邊跳過來,學著大人的樣兒,兩只手緊緊握著毛澤東的手。毛澤東問道:“你們是哪里來的,來這里做什么?” 任溥華高興地回答說:“我們是廣州市第三十中學的學生,到棠下社參加勤工儉學勞動來的。” “你們勞動得好吧?每天能賺多少工分?” 任溥華操著普通話回答了毛澤東。 毛澤東滿意地點點頭說:“你們都懂得一點,可以講一些了。”然后,指著他們問身旁的社干部說:“你們歡迎他們嗎?” 大家都笑了。鐘敘本回答說:“社里勞力不夠,我們雙方訂好了合同的。” 毛澤東轉身往回走去,沿著舊路。一行人穿過村莊。太陽西下。毛澤東要離開村子了。四面八方的人流跟著他移動。他走到那里,歡呼聲和掌聲就在那里響起。毛澤東走在夾道歡送的群眾中,特別關心老年農民,跟他們一一握手、問好…… 歡呼聲一直伴送他的汽車離開村口。
當天從黃昏到晚間,整個棠下社都沉浸在幸福、歡樂的氣氛中,老年人、青年、婦女、孩子,在街心上、在家里、在樹腳下,一簇簇,一群群,興高彩烈地議論著毛澤東參觀棠下的一點一滴。黨支部決定立即召開全社動員大會,叫大家永遠不忘毛澤東對大家的關懷。在會上,有人提議團員和青年修一條幸福路,這馬上獲得鼓掌通過。第二天,青年們開始測量,連夜開工,第三天就修好了路坯,至今村西邊的那條路還在走著。 在會上,有人建議說:“毛主席視察時,我們村的豬平均一人不到一頭,要大力養豬。” “好哇!”這也獲得大伙兒的響應。 不久,全社的生豬增加到6000頭,平均每人兩頭。 毛澤東視察棠下村,給棠下人留下了建設新農村的巨大精神財富,也成為鄉親們最珍貴的記憶。村里人將這事編成了歌謠傳唱: 毛主席來到棠下村, 跟我們社員來談心, 他問莊稼長得好, 又問生產怎么樣……
在悠揚的歌聲中,棠下村的故事并沒有結束。 毛澤東視察棠下村的照片公布后,周恩來、賀龍和朝鮮主席金日成等30多位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也來到棠下,參觀當地的深翻改土試驗。這個新農村學習熱潮持續很長的時間。1968年,巴基斯坦友人訪華,在接受毛澤東接見時,贈送了100棵芒果樹苗作為禮物。此時正好是毛澤東訪問棠下村十周年的日子,中央辦公廳以毛澤東名義轉送給棠下村25棵樹苗,但因水土問題,最后只成活了兩棵。村民趕緊在兩棵樹周圍做了不銹鋼護欄進行圍護,還添加了一個醒目的牌子放在旁邊,上書“毛主席委托中央辦公廳送來的芒果樹”。奇怪的是,種了20多年,兩棵芒果長得樹枝茂盛,葉子也很多。可它們枝繁葉茂,就是不開花結果。
直到1993年,一件很偶然的事情,終于改寫了兩棵芒果樹只長葉子不開花結果的歷史。這年是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韶山的少先隊員組織到棠下村進行訪問,帶來了韶山的水和泥土。他們把它們倒在芒果樹腳下,孰料第二年芒果樹便開出了滿樹繁花,第一次結了果,芒果長大又香又甜。以后,年年結果,且果實越來越大,越結碩果越累累。 至今,這仍然是棠下人難解的謎團。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1951年“紀凱夫案件”震動全國 毛主席掀起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起官員問責風暴
2017-04-1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