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論十大關系》、中共八大文件等一起,毛澤東在1957年2月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是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良好開局的重要標志。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全面確立,中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成為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根本的歷史性課題。
1956年4月4日,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討論《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時,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的問題。他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民主革命時期,我們走過一段彎路,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1](P23-24)稍后,在修改中共八大政治報告時,他明確提出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將帶有中國特點的思想。他說:“我國是一個東方國家,又是一個大國。因此,我國不但在民主革命的過程中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而且在將來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以后還會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
這些重要論述,為黨和人民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規劃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與《論十大關系》、中共八大文件等一起,毛澤東在1957年2月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是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良好開局的重要標志。
下面談幾點學習這個文獻的認識。
一、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明確指出:“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產力”了。“現在的情況是: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基本結束,但是階級斗爭還沒有完全結束”。我們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比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
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性作了充分的估計。他指出:我們“現在處在轉變時期:由階級斗爭到向自然界斗爭,由革命到建設,由過去的革命到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他說:這個世紀(二十世紀),上半個世紀搞革命,下半個世紀搞建設。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建設。他并且把“產業革命或者說經濟革命”,稱作“第二個革命”。他說,只有經過“社會生產力的比較充分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獲得了自己的比較充分的物質基礎(現在,這個物質基礎還很不充分),我們的國家(上層建筑)才算充分鞏固,社會主義社會才算從根本上建成了”。
二、用對立統一規律觀察社會主義社會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應當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去從事經濟文化等項事業的建設。但是,還要不要進行社會關系方面的變革,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還有沒有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問題呢?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1956年8月,毛澤東在修改中共八大政治報告稿時加寫了下述論斷:“社會中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人們的主觀和客觀世界的矛盾,是永遠存在的”。同年12月,他在致黃炎培的信中指出:“社會總是充滿著矛盾。即使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也是如此,不過矛盾的性質和階級社會有所不同罷了。”他強調,“既有矛盾,就要求揭露和解決”。
在1957年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毛澤東進一步強調,我們必須運用對立統一規律來觀察和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及其歷史發展。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就會“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在我國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進行解釋,引導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這種矛盾”。之后,他更進一步指出:“在社會主義時代,矛盾仍然是社會運動發展的動力。”
三、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與改革
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毛澤東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他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論述了與此有關的兩個重大問題:一方面,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基本上是相適應的。因此,我們必須肯定,“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得多”,必須牢記“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這個歷史性的真理,因而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仍然存在著矛盾。因此,我們需要“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克服它的某些環節上的缺陷,使之不斷地“完善”起來。
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過對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進行自覺的調整,這就是改革。毛澤東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為進行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提供了理論的依據,奠定了思想的基礎。
事實上,在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之后不久,毛澤東就明確地提出了進行改革的任務。1957年3月,他說:“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靠我們來領導。”“我們國家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立志改革的人。我們共產黨員都應該是這樣的人。”他還說:“我們還需要有一批黨外的志士仁人,他們能夠按照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方向,同我們一起來為改革和建設我們的社會而無所畏懼地奮斗。”1958年1月,他進一步提出:“共產黨準備大改革。”
用變革和發展的觀點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這不只是毛澤東一個人的想法,而是當時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的共同認識。在1959年發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勝利》一文中,劉少奇指出:“社會主義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凝固的東西。有領導地改變舊秩序,建立新秩序,就是充分發揮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要這樣做,就要依靠人民群眾,同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傳統的習慣勢力作斗爭,不斷地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使之適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同年,周恩來在《偉大的十年》一文中也指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適應于這種生產關系即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在建立起來以后,還是處在不斷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不能是固定不變的。為著適應生產力繼續向前發展的要求,生產關系的各個方面隨時需要進行調整,隨之,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也隨時需要革新。”這樣,“才能夠保證生產力的不斷高漲”。
這些情況表明,在中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是很活躍、很開放的,是富于創造和革新精神的。
四、兩類社會矛盾的學說與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人與人的關系上反映出來,就表現為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即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而大量地表現為人民內部的矛盾。
1956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內部矛盾開始突顯出來,如何認識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同時,匈牙利事件又警示我們,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敵對勢力就會加以利用,以破壞社會政治局面的穩定,甚至乘機顛覆人民政權。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提出了正確地區分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矛盾的學說,指明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應當成為我國政治生活的主題。
社會主義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毛澤東認為,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他提醒人們: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得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匈牙利事件的這種教訓,值得大家注意。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并且盡可能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是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毛澤東提出的兩類社會矛盾的學說,為黨制定這個基本方針提供了理論根據。
五、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兩條
毛澤東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還很不完善”,因而“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有一個繼續建立和鞏固的過程”。)他說,如果我們搞得不好,歷史走一點回頭路,有點回歸,這還是很可能的。對此,必須保持警覺并加以預防。
蘇共二十大以后,西方敵視社會主義的勢力利用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攻擊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叫囂要“改變共產主義世界的性質”,掀起了一個世界性的反共浪潮。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指出,蘇聯革命和建設中的教訓必須認真汲取,但對那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經驗則必須堅持。從基本原理上說,十月革命道路“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長途中一個特定階段內關于革命和建設的普遍規律”。1956年底發表的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討論所寫的《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將上述基本原理概括為“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組織成為共產主義的政黨”等五條,強調我們必須“保衛十月革命所開辟的這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道路”,這“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在我國,雖然社會主義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說來,已經基本完成,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但是,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在這一方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以后,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夢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他們要從各個方面向工人階級進行斗爭,包括思想方面的斗爭。
為了幫助廣大人民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判斷人們言論和行動的是非、辨別香花和毒草,毛澤東根據我國憲法的原則、最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各黨派的共同主張,提出了六條政治標準,即:有利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有利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有利于鞏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鞏固共產黨的領導;有利于社會主義的國際團結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國際團結;而不是相反。“這六條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兩條。”他強調,“提出這些標準,是為了幫助人民發展對于各種問題的自由討論,而不是為了妨礙這種討論”,因為“大多數人有了明確的標準,就可以使批評和自我批評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了。這是有利于人民民主建設、有利于我國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的。
《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概括的十月革命道路的五條基本原理,尤其是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提出的在政治生活中判斷人們言論和行動是非的六條政治標準,實際上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強調的必須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的早期表述。它們的內容,最重要的都“是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兩條”。這是個根本問題。如果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那就一切都無從談起了。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具有多方面的豐富內容。這里論述的,主要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發展問題所作的若干戰略性思考。60年來的實踐表明,他在本文中所提出的上述基本思想,是正確的,至今對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來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