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美國、日本及環太平洋地區另外10個國家的經貿部長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參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12個談判國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并統一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領域的規范。協議共有12個成員國,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文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越南。對此,中國商務部于6日回應,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促進亞太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持開放態度。
TPP這個詞匯瞬間充滿了網絡空間,TPP追求“自由貿易”,內容很復雜,但絕大多數人關注的都是“零關稅條款”,還有中國并不在這個TPP里這個現實。“由美國主導制定針對中國的世界貿易規則”的言論占據了主流,仿佛TPP一經實施,WTO會“名存實亡”,中國被孤立,經濟就要糟糕,并稱TPP的設立目的就是為了排斥中國,因為中國“不遵守規則”。
環球時報立即發表一篇名為“TPP意在阻遏中國?“想多了”還是“想少了”?”的評論文章,承認TPP對中國有明顯的對抗性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但若認為TPP是世界各大經濟體對中國的懲罰,是“牽強附會”和“可能想多了”。
且不管各方如何猜測和評論,我們來看看一些數據及現實情況:
1TPP真如此兇猛?
華爾街日報報道,據美國金融資訊網站Quartz報告,指盡管TPP協定可能影響全球40%的經濟,但僅指參與國GDP的世界比重,實際上,受TPP影響的實際貨物貿易量在全球貿易中僅占13%。報告引用三位經濟學家建立的預測模型,估算到2025年,TPP可能為美國增速貢獻0.2%。
亦有評論引用《TPP和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及中國的對策》的測算,指出在目前12國的情況下,對美國出口提振0.37%,對中國是負面的0.14%的影響。
從以上數據看來,TPP能帶來的影響比傳言中所說的“溫和”多了。
2TPP接下來怎么走
Quartz報告顯示,對于美國來說,TPP協定將令更多制造業轉移海外,高技能高薪資崗位將增加,另一方面,農產品領域增加的成本可能超過收益。由此來看,對美國本土就業有可能產生沖擊。舍制造而取貿易者,有利有弊還很難說。
還有一點需指出,此次TPP是“達成基本協定”,最終協議仍需待各國最高領導層及議會批準才可正式簽署。而這個過程亦不簡單。
此刻正值美國大選敏感期,普遍預期“動了本土就業”的TPP將會成為美國共和黨狙擊民主黨的題材,短期之內可能在美國國會連表決的機會都沒有。又以同樣面臨大選的日本舉例,日本農業利益團體一直通過各種手段打壓日本TPP之路,皆因開放農產品進口關稅動了他們的“奶酪”。
而就算協議通過了,零關稅也不太可能馬上能實施。以在2005年最早達成協議的四國——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和文萊為例,新加坡當年廢除了對其他三國的關稅,但是新西蘭和文萊在今年才實現,長達10年過渡期,而智利還要等到2017年。
3說孤立就能孤立嗎?
TPP部份的加入條件,如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與保護工人權益等等,都該值得重視,然而一邊是安倍談“中國加入TPP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一邊是中國暫時仍達不到的TPP“高門檻”貿易標準,情況讓人感到尷尬。
但另一方面,零多多先舉個例子,中國和新西蘭早在2008年簽署了一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是新西蘭繼1983年與澳大利亞簽署的澳新更緊密經貿關系協定后最大的貿易協定,新西蘭在2008年7月通過該協定,10月1日協定生效,在未來11年逐步實施,于2019年完全落實。2016年1月1日前,新西蘭將取消全部自華進口產品關稅;中國將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96%自新西蘭進口產品關稅。
而新西蘭是TPP中最早簽訂協議的四國之一。實際上,TPP中的澳大利亞、秘魯和新加坡,也都和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秘魯和新加坡也是在2008年就簽署,而澳大利亞則是在2015年簽署的。
看來,“政治中沒有永久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仍十分有“實戰”意義。♦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