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碳14測定,這批竹簡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305年±30年,屬于戰國中期偏晚。那時候孟子還在世,莊子也在,屈原還比較年輕。”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向李克強總理介紹道,“所以這些竹簡上的字,是當時他們能看到的。”
“看起來應該都屬于篆字吧?”李克強問道。
“都是戰國時期的古文字,從廣義上說屬于大篆體。”老教授回答。
“能夠全部識別嗎?"“還不能完全識別,我們只能提供一個研究基礎。”
“這些大篆里面還有許多甲骨文的元素吧?”“跟甲骨文有很密切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再去識別甲骨文的材料。”
“甲骨文我們沒識別的大約還有1000多字吧?”“其實真正識別的不過1500個左右,還有2000多字沒識別。”
“你們通過這個研究能對解惑甲骨文起重要作用啊,那真是了不得!”李克強說。
與總理對談的83歲老教授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對話發生在清華大學老圖書館4樓的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4月15日上午,李克強考察清華大學,到此聽取“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情況介紹。
一位總理、一位教授,縱論經史文字,相談甚契,似乎“穿越”回了竹簡“出生”的戰國年代。
“清華簡”2008年由清華校友捐贈入藏,總數2400余枚,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一批先秦書簡。李學勤介紹說,大量發現典籍材料,中國歷史上有過兩次,一次是西漢景帝末年的“孔壁藏經”,另一次是西晉武帝咸寧五年的“汲冢竹書”,第三次就應該算是這批“清華簡”了。
“你把它與孔壁藏經等同起來了,了不得啊!”李克強聽后說道,“這里面六經都有嗎?”
“有關六經的材料都有。”李學勤回答,“當然不是說全的六經。《尚書》最多,《詩經》也不少。”
“沒有發現《樂經》吧?”“有跟《樂經》有關系的內容,但我們沒有能力判斷。因為《樂經》早已失佚,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它什么樣子。”
“但你覺得可能有關是吧?這個能夠發掘出來嗎?”“我們一定做我們的努力吧。”
“你們要把《樂經》給發掘出來可就了不得了!”李克強說,“詩書禮樂易春秋,十三經里面最主要是這六經。六經中除了《樂經》失傳,其他的五經都在,不知竹簡上的內容跟傳世文獻差別大不大?”
“差別特別大。”李學勤答道,“像《尚書》有很多是傳世本里沒有的。《詩經》也是,有的有,有的沒有。”
“這樣的話,今古文可以在你們這里作一些鑒別了。”李克強立即說道。隨后他又問:“那《易經》呢?”李學勤答,《易經》的材料也不少。
“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這里面有嗎?”“有乾卦,但沒有爻辭。”
“那會不會這幾個字是后來人加上的?”“西漢時已經有了,王莽新漢時……”
“倒不是說新漢,是說秦焚書以后。”“秦焚書以前今天的本子就存在,因為上海博物館有一個戰國時期的《周易》本,里面就有。”
隨后,李學勤向總理介紹了根據“清華簡”在古史方面的顛覆性研究。比如,傳統認為秦國人是從西方來的,屬于戎人,但根據“清華簡”中對商紂王時大臣飛廉的記載,可以判定秦人東來。李克強點頭道:“哦,秦還是從中原過去的。這個的確顛覆了過去的認識。”
“清華簡”中還發現有算表,這在數學史上有特殊意義。李學勤介紹說,算表上的記數非常特殊,可以表達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還可以把乘除法變成加減法。類似這樣的圖表,歐洲要到1500年左右才有,晚了差不多1000年。總理聽后慨嘆:“可惜我們沒有走向世界。”
據李學勤介紹,《尚書》的重要佚篇《厚父》就是從“清華簡”中發現的,此前所有版本都未見。該篇主要講政治理念,強調民心的重要。其中有一句話,“民心惟本,厥作惟葉”。李克強問:“這句話在現存其他典籍中是否出現過?”李學勤答:“有近似意思,但沒這一句。”
這場“清華簡”對談臨近結束時,李學勤向總理贈送集簡上文字的一幅卷軸,上書正是“民心惟本,厥作惟葉”八個字。李克強欣然說:“謝謝,我會好好保存。”接著,總理用欣賞的眼光打量著卷軸說:“那時大篆已經開始向隸書方向進化了。李先生,你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也請你多保重。”
新京報特約記者 穆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行,會議傳達了習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強批示。汪洋副總理出席并講話。塘約村黨支書左文學獲脫貧攻堅創新獎
2017-10-11李克強: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共同財富,不是任人宰割的“唐僧肉”
2017-03-2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