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吳斌:為何媒體冷遇“五八事件”烈士,偏偏紀念國民黨高級特務鄧麗君
點擊:  作者:吳斌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17-05-10 10:57:49

 

       【摘要】:58日這一天,中國媒體應當首先大力紀念、宣傳五八事件中犧牲的烈士,還是應當宣傳鄧麗君?鄧麗君是國民黨國家安全局的秘密情報工作人員,8090年代以后,鄧麗君的活動與國民黨反攻大陸的政治任務密切相關,鄧麗君不僅長期奔波在反共第一線,還支持顛覆中共政權的運動。另外本質而言,大陸也根本不需要通過高調宣傳鄧麗君來推進兩岸工作。中國推進對臺工作,不應該僅僅依靠團結國民黨政經界權貴及其棋子,更重要的是支持臺灣左統派,在臺灣扶植一支對抗臺獨、反抗美國霸權主義、反思新自由主義的政治力量,真正回應臺灣民眾切身問題,爭取臺灣的廣大群眾。

58日,是美國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紀念日。令人百感交集的是,18年后,2017年的58日,中國媒體上鋪天蓋地紀念的竟然是鄧麗君——一位國民黨特務。而紀念為國犧牲的烈士的聲音卻相對冷清許多。

一、歷史鐵案:鄧麗君是臺灣高級特工

鄧麗君去世后不久,臺灣的《獨家報道》雜志發表了一篇重磅文章,其中,臺灣情報機構退役少將谷正文出面作證說:

“鄧麗君是國民黨國家安全局的秘密情報工作人員,隸屬于臺灣安全局第三處,協同工作的是國民黨軍事情報統計局。”

谷正文何許人?谷正文長期為國民黨軍統工作。國民黨敗退臺灣后,他繼續獲得蔣介石重用,在臺灣島內有“活閻王”之稱,專門從事對中國大陸的顛覆滲透工作,并策劃了對周恩來的一次暗殺行動,即“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谷正文指認鄧麗君為臺灣特工后,鄧麗君家人公開表示否認,認為這是“對鄧麗君的侮辱”。

谷正文

隨后,谷正文在媒體上依舊堅持自己的立場,并祭出大招,稱國安局有鄧麗君的“全部檔案”:

我所說的都是事實,我現在已經年邁體弱了,在余下來的時間里,我并無什么其它所求,我只是作為歷史的見證人,說一些事實而已。”

“如果鄧麗君的家屬們或者其它什么人,認為我是在胡說八道的話,那么就請到法院去告我好了。到目前為止,‘國家安全局’還保留著鄧麗君的全部檔案。到時候請法院去查閱一下,就完全可以知道是誰在胡說八道了。”

谷正文提出對簿公堂后,一切反對的意見均銷聲匿跡。

此后,日本著名記者宇畸真及自由作家渡邊也寸二人共同對鄧麗君的生平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追蹤采訪調查,出版了《鄧麗君的真實》,得出的結論是:

“關于鄧麗君是間諜一事,我們的結論是肯定的……在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她所能選擇的道路也只有這一條,即當時的社會現實迫使鄧麗君走上了‘間諜’這條道路……冷酷的國際政治硬將鄧麗君推上了政治舞臺。”

二、鄧麗君成為影響力最大的臺灣特工之一

和其他臺灣歌手不同,鄧麗君從小就與國民黨軍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她的父親鄧樞畢業于黃埔軍校第14期,在中央軍32師任國民黨陸軍中尉,1953年升為上尉。

根據谷正文介紹,鄧麗君早在15歲時就開始服務于“臺灣國家安全局”。1968年夏天,鄧麗君應邀去新加坡參加慈善演出,需要與臺灣情報部門簽訂相關協議。對于鄧麗君的審查非常嚴格,級別也非常高,臺灣“國家安全局”不但對鄧麗君本人進行了嚴格的審查,而且對鄧麗君的家庭及家族也進行了全面審查。由于鄧麗君的父親鄧樞為是原國民黨軍隊下級軍官,“國家安全局”第三處的吳處長親自拿著鄧麗君的個人檔案,直接來到了“臺灣國防部軍事情報局”,要求國民黨軍方協助審查工作。谷正文是該局的特勤處少將主任審查官。

鄧麗君受到國民黨高度重視與利用是在8090年代。

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轉而向大陸開啟宣傳戰:打宣傳彈、放氣球發傳單、大喇叭喊話等,無所不用其極。其中覆蓋面最廣、最有效的是通過“中央廣播電臺”。“央廣”專門成立了大陸廣播部,播音員們向“中共空軍官兵弟兄”等大陸軍民廣播的內容,不外乎攻擊共產黨、美化國民黨。

大陸的民眾是宣傳戰的目標,其中,中共軍人,更是心戰廣播的重點對象。在雙方強大的宣傳攻勢下,飛行員駕機投奔對方的事件時有發生。曾在“央廣”從事心戰廣播的王自玉回憶說,對于軍人,他們“講得比較柔性,不是那么剛硬……放一些音樂給他們聽”。

中國改革開放之后,鄧麗君成為不少內地青年男女癡迷的對象。臺灣國民黨決定對此進行利用,在得到鄧麗君在軍隊中任職的三哥鄧長富與父親鄧樞的同意后,國民黨啟動力捧鄧麗君的議程,而鄧麗君本人也予以配合。

1980年,國民黨文工會主任楚崧秋親自赴美邀請鄧麗君回臺演出,排場盛大,凸顯國民黨對鄧麗君的政治支持力度。

1980年,鄧麗君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一場演唱會上,在演唱會上提出了她來大陸演唱的條件:

“如果,我去大陸演唱的話,那么,當我在大陸演唱的那一天,就是我們三民主義在大陸實行的那一天。”

可以看到,在這個時候,無論鄧麗君是否自愿,其作為國民黨“反攻大陸”棋子的角色十分露骨,毫無掩飾。

此后,鄧麗君開始推出連番的政治秀,鄧麗君的表現無疑是積極主動的。19818月,鄧麗君在臺灣全省勞軍一個月,跑遍各地軍營,包括象征性極強的金門前線,此后臺灣電視公司制作并播放了名為《君在前哨》的電視特輯。

在金門,鄧麗君向對岸喊話并發表崇尚民主自由價值及反共言論。鄧麗君在金門勞軍時,與三軍將士合唱的是內地所謂的“黃色歌曲”《何日君再來》,并用大型擴音器高聲對內地方向喊道:“各位大陸同胞:我是鄧麗君,我知道大家在聽我的歌,我感到非常榮幸,如果大家聽到我的聲音,就請跟我一起唱!”《何日君再來》這首抗戰時期的老歌,在歷史上就飽受爭議,一向被內地認為是鼓吹“國軍反攻大陸”的反動歌曲,鄧麗君到金門前線故意演唱這首歌,明眼人都知道她要向對岸傳遞什么信息。此后,鄧麗君作為國民黨宣傳戰武器,被媒體大肆炒作,常可見關于鄧麗君“自由歌聲破鐵幕”的相關訊息,例如“最近,臺灣女歌星鄧麗君的歌唱錄音帶,受到中國大陸民間的普遍歡迎,根據外電報導,上海、北平、重慶和廣州等大城市,隨處都可以聽到民眾私底下偷偷得欣賞這位女歌星的甜美歌聲,當時的‘革命歌曲’,已無法抗拒來自臺灣‘自由歌聲’的沖擊…”

國民政府亦在當時的報紙報導鄧麗君的音樂在中國造成流行一事。當時報導中最常見記者使用的,即是流傳于中國的順口溜,即“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或“不愛老D,只愛小D”,描述鄧麗君的流行音樂風靡中國社會的現象。

1981年初,臺灣“新聞局”特別頒發“愛國藝人”獎給鄧麗君。

鑒于這種軟性宣導的良好效果,臺灣“國防部”委托“央廣”特別制作了“鄧麗君時間”欄目,從周一到周六,每晚8點整播出25分鐘,內容是鄧麗君的相關新聞及她演唱的歌曲。這檔節目通過“央廣”的短波頻率面向大陸播放,直至1995年鄧麗君去世后才停播。

不可否認,“央廣”的這檔音樂節目帶有政治意味——它受臺“國防部”的委托制作,并一直受其掌控。鄧麗君的歌聲也確實為宣傳戰起到了不少作用。屢屢“立功”的鄧麗君,甚至被臺灣軍方視為“臺灣之寶”。

鄧麗君的形象打造、演出設計與“反攻大陸”的政治任務緊密相關。鄧麗君的代名詞“十億個掌聲”就是旨在顛覆大陸而炒作的政治名詞。19841月,鄧麗君出道15周年巡回演唱會在臺北舉行,期間鄧麗君專門會見從大陸駕機叛逃的反共人物王學成和孫天勤,鑒于大陸民眾“不能自由的發表他們的感想,他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默默的鼓掌”,于是,不僅鄧麗君的這場演唱會,而且報道這場演唱會的電視節目也被命名為“十億個掌聲”,目的是希望“與全世界愛好自由民主的人們,互通心聲里應外合,早日摧毀鐵幕,重建三民主義的中華民國”。這場演唱會是鄧麗君演藝生涯的高潮。

1986在年,鄧麗君被美國《時代》 (Time) 雜志評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

在政治上,鄧麗君不僅反共,而且走到宣傳顛覆中共政權的地步。鄧麗君常對當時的中共提出批評,并對中國人民表示關心,認為中國人民因身處中共“一黨專政”、“不民主”、“不自由”的情境下而生活貧困。

鄧麗君在1987年后就處于半隱居狀態并淡出樂壇。可是,在和平演變中國的最關鍵的八95月起,鄧麗君在香港出席民主歌聲獻中華義唱活動,聲援北京學Y,鄧麗君在香港跑馬場聲援大陸民主運動的24小時大型演唱會上演唱“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大肆煽情攻擊共產黨給華人及中國造成的災難。xx事件后,鄧麗君參與多次海外紀念xx的演出。在巴黎時,鄧麗君也多次出席xx及流亡華人的活動,而且還準備自己出錢為大陸民Y義演。她回臺灣為國軍官兵義演時,也不忘攻擊中共,并合唱《長城謠》等反共歌曲。

1991年,已經淡出樂壇4年之久的鄧麗君返臺赴金門勞軍,至此,鄧麗君一共五次登上金門勞軍,在臺灣當紅歌手中絕無僅有。鄧麗君此次到金門喊話,有關影片及內容都能在網上搜索得到,喊話內容帶有極強的政治色彩,諸如:“我希望大陸的同胞也可以跟我們享受到一樣的民主跟自由,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環境下,才能擁有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

三、鄧麗君政治色彩濃重的葬禮

199558日,鄧麗君去世。528日,鄧麗君出殯,所有在場的吊唁者都親眼目睹,鄧麗君的遺體上覆蓋著國民黨黨旗!這在一名歌手的葬禮現場顯得太過扎眼。

曾經的“新聞局長”、時任“臺灣省省長”宋楚瑜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李登輝特頒“藝苑揚芬”挽額,國民黨追贈國民黨最高榮譽“華夏一等獎章”。國民黨政要連戰、吳伯雄、郝伯村、王金平以及民進黨大佬陳水扁悉數到場,為其抬棺的,則是十幾位臺灣現役軍人。

這場聲勢浩大的葬禮共耗費新臺幣100萬元,出資者并非鄧家,而是中華電視臺。中華電視臺早年有軍方背景,是軍方教育部門主辦的電視臺。

四、鄧麗君熱與大陸對臺政策反思

直到80年代初,鄧麗君的歌曲被列為禁區。1982年,由人民音樂雜志社編纂的《怎樣鑒別黃色歌曲》將鄧麗君作為主要批評對象。1995年鄧麗君去世之后,除了政治性極強的歌曲,其他歌在大陸基本不再是禁區。但是,官方對宣傳鄧麗君依舊有所限制。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一臺名為“一代歌后鄧麗君經典金曲交響音樂會”的晚會順利報批立項,并于2006122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行。此后,以鄧麗君為名的各類演唱會、音樂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在宣傳鄧麗君過程中,最積極的是南方系媒體。20081124日,鄧麗君入選由南方報業傳媒和《南方都市報》舉辦的“改革開放3030位風云人物”評選活動。鳳凰衛視制作節目對鄧麗君進行吹捧介紹時,只字不提鄧麗君的政治背景、反共主張與反共行動,甚至造謠稱鄧麗君第一次對大陸民眾講話是1991年,事實上,鄧麗君作為國民黨宣傳戰工具,向大陸喊話、顛覆中共政權,貫穿了其生命的最后十幾年。

在中國大陸58日這天,中國媒體鋪天蓋地宣傳作為反共符號的鄧麗君,卻扭扭捏捏、遮遮掩掩地紀念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中犧牲的烈士,極不妥當。

可以看到,對鄧麗君的宣傳不設禁區,與國民黨主席連戰訪華有直接關系。90年代以來,臺灣臺獨勢力崛起,統一勢力式微,大陸需要在島內扶植一股對抗臺獨的政治力量。在這個背景下,大陸試圖處理好與國民黨的關系,原本無可厚非。但是,首先,國民黨并不是兩岸統一的中堅力量,處理好與國民黨政治權貴的關系,并不是中國對臺工作的主要方向;其次,處理好與國民黨的關系,并不意味著要在核心政治問題上進行妥協,更不意味著要去大肆宣傳、鼓吹一位長年反共、支持民Y勢力的歌手。換句話說,給鄧麗君自己包括類似的國民黨堅定反共棋子再大的大陸市場,對他們提供再大的支持,也無助于推進兩岸統一的形勢,相反,由于鄧麗君等人一貫的堅定反共形象,支持這類明星反而會消解島內民眾對中共的好感。第三,國民黨在臺灣已經聲名狼藉,民意基礎薄弱。臺灣文學界、文藝界都有大量反抗國民黨的接近民眾、貼近底層的進步力量,臺灣作家、思想家陳映真只是這股進步勢力的代表。如果我們只依靠國民黨,不做廣大進步群眾工作,很多中間派就會被臺獨拉走。

中共在臺灣的主要工作,應該支持左翼和社會主義傾向的統一派(左統派)的發展,爭取臺灣的廣大群眾,而不是僅僅依靠少數國民黨政經界權貴。90年代以來,民進黨之所以能夠打敗國民黨,贏得臺灣民心,不是因為民進黨的“臺獨”綱領,而是因為民進黨以反抗國民黨、關心底層民眾利益的民主社會主義的政治姿態出現,使臺灣民眾誤以為其代表自身的利益。民進黨以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作為幌子,將臺灣民眾綁架上“臺獨”戰車。

事實上,上世紀5080年代,臺灣黨外民主運動的領導權一直在臺灣左統派手中。據陳映真回憶:

【從七零年到八零年,是臺灣第三波左翼運動的十年。一九七零年,臺灣和海外知識分子中間發生一個很大的思想運動,就是"保釣"。當時,甚至有人稱它為"新五四運動"。那一年,出現了釣魚島問題,大家很憤怒,是非常單純的民族主義,咱們中國的土地,怎么讓美國送給日本了?從此作為出發點,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國民黨告訴青年人,你不要被共產黨利用,美國和日本是我們的重要盟邦,誰要這么調皮,就有共產黨嫌疑。北京當時是在文革時期,調子很高,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呀,打倒美帝國主義呀。在兩邊這樣的情況下,運動分裂了。留學生應該"站邊"了,你選擇哪一邊的中國?產生了"我是誰?"的問題,"中國是什么?"的問題。一批人,像馬英九,是反共愛國聯盟,他們要求的只不過改革保臺,但還是要反共,還是以前《自由中國》的老問題,就是怎么才能更有效地反共?更多人是向左轉,覺得北京才是我們的政府,你看立場站得這么穩!大量的人去找三十年代的文學和共產黨的文件學習,真是產生了觸及靈魂的改變,有的人因此離婚了,有的人放棄學業了。這種情況,后來侵染到島內來。那時已經有各種復印技術,他們把大量的宣傳品寄到臺灣,雖然受到郵檢的攔截,但終究還是流進來不少。第三波左翼運動,就這樣起來了。跟過去兩波的左翼運動完全沒有關系,是臺灣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矛盾和社會矛盾,再加上左翼思潮突破了冷戰和內戰的思想框框,看到了社會,看到了階級,看到了國際上的帝國主義問題。這是一個完全新的視野。這樣,就產生了一個雜志,《夏潮》。以《夏潮》為中心,集結了一批"泛左翼"的知識分子,跟當時臺灣資產階級民主派的想法完全不一樣,在當時起到很大的影響。】

在臺灣左統派發展的黃金時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卻突然急劇衰落、民進黨臺獨勢力崛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是美國及大陸資產階級自由化高官對臺灣左統派的釜底抽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半期,美國在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群體和黨政高官群體,培養了大批親西方或者說親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勢力,陳映真《夏潮》一代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被這些大陸資產階級自由化高官和知識分子視作“極左”并對之進行打壓和嘲諷。如果說臺灣左統派在蔣介石、蔣經國血腥屠殺下仍然可以頑強堅持和成長的話,來自

國大陸內部的釜底抽薪,對臺灣左統派最根本的、最大的打擊。

80年代后半期以來,美國在大陸成功的思想文化滲透,抽掉了臺灣左統派們得以發展壯大的政治根基。對于解決臺灣和香港問題,大陸官員尤其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官員更樂于和港臺富豪及國民黨高官打交道,自20年代到70年代中共在臺灣多年經營所培養的左翼社會主義力量,包括1950年初被臺灣槍斃那1100多派到臺灣的精銳干部,都被這些資產階級自由化官員背叛和拋棄了。他們拋棄了中共群眾路線,并且目光短淺,看不到在臺不得民心的國民黨高官早晚要日落西山,把和平統一的希望寄托在這些人和大資本家身上,不注重在臺灣普通人民中間發展力量,更不懂得利用臺灣曾經強大的植根于臺灣人民中的左統派力量。

在資產階級自由化官員的誤導下,大陸在對臺政策上出現敵我不明、敵我混淆、不知道應該支持誰、反對誰的困境。藍博洲指出:

“那些大陸認為的所謂統派又有很多是以前反共反臺獨的反動派,像馮滬祥、郁慕明、余光中這些人,都變成北京的座上賓乃至于臺灣統派的代言人了。這就讓很多人搞不清楚這個時代怎么變成這樣了。”

大陸對臺政策之所以要支持左統派,是因為左統派不僅在兩岸統一問題上與大陸高度一致,而且在解決臺灣民生問題上也有著強大的理論回應能力。大陸對臺工作,必須立足于回應、解決臺灣廣大民眾的切身問題。臺灣十多年來,失業率上升、工時加長、工資下降,物價上漲,貧富差距擴大,令越來越多人,特別是青年學生心生不滿與恐慌,這是臺灣80年代以來“自由化、國際化”(即全球化)、放松對內外資本流動的管制、降低貿易壁壘、大幅開放外來的投資與商品、勞務的結果,也是民進黨、國民黨執政時期依附美國、日本,官商勾結,不斷激化兩岸矛盾的結果。脫離美國霸權主義、反思新自由主義路線、兩岸統一,才是臺灣的出路。但是,臺灣今天沒有一支成型的政治力量向民眾宣傳這種政策思路,沒有人向臺灣民眾解釋兩岸統一、反抗新自由主義和美國霸權主義在經濟上的光明前景。

“鄧麗君熱”如果不是反映大陸媒體在面對臺灣問題上的反動,就是反映了大陸媒體在面對臺灣問題時的無能。大陸應當清楚,在58日這一天,中國媒體應當首先大力紀念、宣傳犧牲的烈士,還是應當宣傳鄧麗君。大陸只有自己明晰了這一點,才能進一步在臺灣問題上分清敵我友,厘清工作的主要方向和著力點。大陸應當首先給支持兩岸統一、甚至親共的臺灣文藝界明星、文學界進步勢力、經濟界人士大力支持,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市場,同時限制、甚至封殺反共、分裂人士。現今,既然我們可以大力宣傳國民黨的棋子鄧麗君、作為統戰國民黨的一種策略,那么,我們就更應當支持反抗美國霸權主義、反抗新自由主義的臺灣進步文學代表人物陳映真等人,諸如大力做好紀念陳映真的活動,這既是對兩岸統一工作的肯定,也是對臺灣左統派工作的肯定,更是對臺灣民眾切身問題的關切。在對臺問題上,只有群眾路線的回歸,而不是自我限定在依靠臺灣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及其棋子、歌手,大陸對臺政策才能有效推進。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