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在奧巴馬時代,美國的亞洲戰略是構筑“亞洲北約”以遏制中國的復興崛起。
“亞洲北約”的基礎是美日韓澳,重點拉攏對象是東盟。所以,才有了釣魚島危機和南海危機。
在進入特朗普時代之后,美國的亞洲戰略似乎有所改變。
近日特朗普提出了“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愿景”,著意刻化美日印澳“四國聯盟”的作用。
印度又成為了拉攏的重點對象,同時弱化了東盟的地位和作用。
華盛頓許多人對“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和“四國同盟”寄予厚望,預期這會對中國的日益強大造成直接有力的反擊。
這是不是說明美國的亞洲戰略從“亞洲北約”向“四國聯盟”方向轉變呢?
美國的亞洲戰略何以轉變?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奧巴馬戰略的失敗。
制造南海危機、拉攏東盟抗華是奧巴馬亞洲再平衡戰略的重點。然而,南海危機因為菲律賓的突然轉向,美國失去了抓手。東盟不但沒有選邊站隊,甚至還加強了與中國在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上的合作。這基本上宣布了奧巴馬南海戰略再平衡的失敗。
如今亞洲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建設開展的紅紅火火,“亞洲北約”拉東盟入伙已經基本上不可能。
這恐怕也是特朗普宣布亞洲戰略再平衡已死的重要原因,也是美國亞洲戰略轉變的重要原因。
另外,朝核危機不斷的發酵,同時也令美國無從下手。如果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對歧,美國更無精力解決朝核危機,只能弱化南海問題。
為何會產生“四國聯盟”的構想?
日印澳三國不但是亞洲的重要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如果日印澳三國能夠追隨美國,對中國是一個極大的牽制。
特別是印度:一方面,印度有心與我門爭奪亞洲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印度視我們的一帶一路建設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對美國來說,印度是一個最佳的爭取對象。“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愿景”的提出,一方面意味著亞洲戰略的轉變與擴大,另一方面意味著印度將成為亞洲戰略的新支點。
“四國聯盟”能否建立?
四國的 最大共同點或者說共同利益是,都不希望我國主導亞洲事務。這是構建四國聯盟的可行性前提。但這卻不意味著四國聯盟就一定能夠建立。
印度一直視自己是印度洋的主宰,輕易不會允許他國染指。與美國發展密切關系是一回事,結盟抗華則是另一回事。
一帶一路是一個極大的機遇,除美日之外,世界上的重要大國和多數沿線國家幾乎都積極參與,印度的加入恐怕也是早晚的事,即使是小日本也在謀求加入,而美國則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臺階而已。
澳大利亞與美國是親密的盟友關系,也有心加入美國遏華戰隊。但是,澳大利亞的經濟離不開中國。中國經濟只要打一個噴涕,澳大利亞就得發燒。澳大利亞雖然不希望我們主導亞洲,但也絕不希望我們衰退。
小日本是最不希望中國復興崛起的國家。但小日本卻也怕成為中美對抗的炮灰。美國希望日本成為急先鋒或棋子,小日本則更希望中美對抗兩敗俱傷。
日印澳三國國情不同,發展戰略也不同,這三個國家在亞洲的利益需求也不相同,與美國的關系更不相同。這決定了很難形成一個整體。
特朗普真的想構建“四國聯盟”嗎?
“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愿景”的提出,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奧巴馬的否定。是為了區別于奧巴馬的亞太戰略再平衡。
另外,提出的背景是美國的新南亞戰略,即拉攏印度的最大目之一是為了讓印度介入阿富汗局勢。
還有就是,從目前來看,特朗普對華關系的總基調還是“合作”。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優先原則帶有普遍性,不僅針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同時也是針對盟友國家。
這意味著其出發點就不是結盟抗華,所以,特朗普未必真心想建成“四國聯盟”。
綜上所述,“四國聯盟”未必是特朗普的戰略思想,很可能是美國的政治家理論家們的一種希望,或者說是向特朗普提出的建議。
“亞洲北約”建不成,“四國聯盟”同樣也建不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風留痕:曝光美國要組建四國聯盟的真相,四大國各懷鬼胎,中國人都笑了
2017-11-1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