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長卡特25日在海軍戰爭學院發表演說時,把美對中國的戰略態勢比喻成“宛如與前蘇聯持續近50年的冷戰對峙”。他說:“這將是堅決、溫和但強有力的長期對抗,很可能會持續好些年。”他認為,中國的“內部邏輯”與社會終將改變,那時一切將會畫上句號。卡特天真的以為,歷史可以復制,在蘇聯身上發生的事情同樣會在中國發生。
其實,這種論調并非卡特首創。美國對中國一直就有一個期待,即期待中國被和平演變。美國也一直在進行著這方面的努力。特別是在中國迅速的崛起之后,美國就更期待中國會自己犯錯,期待中國會出現一個戈爾巴喬夫式人物,這樣美國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擊敗中國,甚至可以使中國成為美國霸權的附屬品。
同樣做為美國的戰略對手,中國與前蘇聯的國情卻大不相同,中美對抗的國際環境與冷戰時代更有區別,而中國的崛起戰略則更與蘇聯不同。這決定了中國不會重蹈蘇聯的覆轍。
中蘇雖然都屬于世界大國,都是多民族國家,但當年的蘇聯卻只是一個加盟國,甚至有一些加盟國是被裹挾進來的。中國雖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千百年來卻一直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即使是在中國最虛弱的時候,也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分裂現象。值得一提的是,越是虛弱越是受到外欺外侵,中國反而越團結一致。這是中國區別于世界其它國家的最大特性。中國的另一大特性是,中國的疆土和民族是在不斷的受到外侵的過程中擴大,而非主動侵略擴張。
目前的國際形勢也與當年的美蘇冷戰時期有本質的區別。目前的國際形勢是,全球性危機不斷、難題涌現,而美國控制世界的能力有限。雖然奧巴馬誓言永保世界第一,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轉的太快已經失控。合作是解決危機和世界難題的大勢所趨,推動世界一體化進程,建立多極世界格局,這也是人心所向。一方面美國獨霸世界已經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中國也無心與之爭奪霸權,這決定了很難出現兩大陣營對壘的局面。美國想以一國之力或拉攏幾個小國擊敗中國或逼中國就范,基本上沒戲。
當年美國擊潰蘇聯,中美雖然不是盟友,目前卻是一至。而今的情況則正好相反,美國已經把中俄兩國逼到一處,中俄聯手美國就不敢太過放肆。
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信不遠的將來就會超越美國。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力已經超越美國,中國已經被視為最有發展潛力的國家。中國的一系列對內對外經濟政策和發展理念,不但符合中國國情,更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也就有更多的國家愿意與中國合作而不是對抗,至少對抗不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除了日菲緊隨美國腳步之外,美國的眾多盟友基本上不介入中美對抗之中,甚至趁中美關系緊張之際強化與中國的合關系。這決定了中美對抗只能是兩敗俱傷的單打獨斗,美國沒有絕對的勝算,自然就不敢冒這個險。
美蘇冷戰是爭奪世界霸權,中美對抗則是中國自保發展。中國不會以冷戰的姿態與美國進行冷戰式對決。中國與美國的對抗是為了自保,不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而美國的戰略是獨霸世界,在與中國對抗的同時,還要顧及各種危機和困難,而中國卻可以隨時給美國下絆,使之不能專心于與中國對抗。
以上就決定了美國不但不能以冷戰的形勢擊敗中國,甚至可能正相反,有可能被中國拖跨。表面上看,美國似乎掌握著中美對抗的主動權。而實際上,美國正被中國牽著鼻子團團轉。美國正忙著在西太平洋構筑封鎖中國的島鏈,而中國卻忙著進行亞歐大陸的溝連。關鍵是美國無有效辦法應對中國的亞歐一體化戰略。
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還有被西化的危險,還有出現戈爾巴喬夫的可能。可是,30余年的發展成果,已經足以證明了堅持中國式發展道路的正確性。美國苦心培養的顛覆中國的精英目前在中國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市場。在中國崛起之勢勢不可擋的時候,美國還期望著用冷戰擊敗中國,期望著中國改變自己的發展道路,期望著中國出現一個戈爾巴喬夫式人物,真的是天真到妄想的程度。
美國之所以有這種期待和妄想,恰恰說明了美國的無奈。美國自知與中國正面對抗獲勝無望,遏制中國崛起也不可能,所以也只能期待妄想著中國自己犯錯和出現一個戈爾巴喬夫式人物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