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日后好萊塢完成自我調整卷土重來,中國電影也能夠與其一決雌雄。”
01
—
當代中國電影,正處于改革開放以來一個最有利的歷史時刻,但是,也處于最危險的時候。
為什么說是最有利的歷史時刻呢?
原因有這樣幾點:
第一,觀眾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他們對中國電影的期待第一次超過了對好萊塢電影的期待,愿意用真金白銀的票房支持中國電影,而中國電影市場,從2020年開始,已經超越北美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
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472.58億元人民幣,而北美的電影總票房僅45億美元(約合286.9億元人民幣)。中國電影票房幾乎是北美電影票房的一倍。
第二,由于美國近年來遇到難以克服的政治、經濟危機,所以,其文化精英也產生了“文化自信”的問題,好萊塢電影由此開始遭遇瓶頸,出現了缺乏創意、自我重復等衰老跡象,比如去年上映的《毒液2》《黑客帝國4》《電鋸驚魂9》,雖然大咖云集,但都拍成了垃圾。
這一變化使得中國電影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大為減輕。
第三,近年來,國家對主旋律電影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
概括來說,觀眾觀影熱情高漲,好萊塢閃出了市場空間,國家又大力支持——對電影人來說,還有比這更好的發展機遇嗎?
沒有了。
那么,在這樣背景下,有責任感、有抱負的中國電影人應該怎樣做呢?
我認為,應該努力促成一種良性循環。
即:盡最大努力拍出優質國產電影,在電影市場上獲得豐厚回報,然后以更大的投入拍出更優質的電影,使中國電影能夠充分利用這一歷史機遇成長壯大,并走向世界。
日后,即便好萊塢完成自我調整卷土重來,中國電影也能夠與其一決雌雄,而不至于再次淪為其附庸和外圍。
02
—
中國電影的有利形勢,顯然很多電影人都看到了,他們興奮莫名,躍躍欲試的心情,觀眾都能感受到。
但是,和晚近四十年來其他領域的精英們在遇到各種歷史機遇時的行為模式非常相似,他們的選擇卻是:掙快錢!
從剛剛過去的2021年來看,一方面,他們制造了無與倫比的票房泡沫,另一方面,他們拍了大量的爛片。
2021年,一部戰爭電影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這很讓受益者自鳴得意,但他們不愿或沒有勇氣面對的是,觀眾是出于愛國熱情支持這部電影的,但就這部電影本身而言,卻只能用“爛片”來形容——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沒有直面戰爭的殘酷,也沒有充分表現我軍氣勢如虹的勝利,甚至不能說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主創人員用夾帶私貨和制造噱頭的方式“回饋”觀眾的熱情,事實上構成了對觀眾的愚弄,也必然會透支觀眾的觀影熱情,對中國電影的后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在圍繞這一現象產生的爭論中,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是,有些人一定要把“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影”捆綁在一起,甚至故意混為一談,似乎支持前者就必須支持后者,這是不合邏輯的,也是完全錯誤的。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看,“抗美援朝戰爭”是一種客觀存在,這種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第一性的;而“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影”則是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反映,屬于意識的范疇,是第二性的。
對電影創作者而言,能夠做的是盡量讓屬于“第二性”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影”,盡可能地準確地反映作為“第一性”的“抗美援朝戰爭”本質,而不是遠離甚至悖離“戰爭”的本質。
這樣說太抽象,舉幾個例子:
《南征北戰》就正確地反映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本質,而《集結號》則歪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本質;
《平原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等正確地反映了抗日戰爭作為人民戰爭的本質,而《八佰》則美化了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遮蔽了抗日戰爭的本質;
《上甘嶺》《英雄兒女》等正確地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金剛川》則幾乎把抗美援朝戰爭拍成了一場我們完全不認識的戰爭……等等。
概括來說,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既是愛國主義典范也是國際主義典范;抗美援朝戰爭的輝煌勝利,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抗美援朝戰爭徹底終結了中國近代史,給中國人民精神上帶來的解放是無與倫比的!
正是因為抗美援朝戰爭在我們的心中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我們才更應該對“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影”持嚴肅、嚴格的態度,不能讓那些以賺錢為唯一目的“電影人”隨隨便便地就把英雄的鮮血置換成叮當作響的金幣。
泡沫之外,我們看到的就是“爛片”了。
2021年,爛片之多,令人乍舌。
最有代表性的爛片,算是《圖蘭朵·魔咒緣起》,沒有幾天就被迫下檔。
此外,《溫暖的抱抱》,號稱喜劇片,但全程讓人眉頭緊鎖;《八月未央》矯情得讓人尷尬癥都犯了……還有一系列的翻拍片,《門鎖》《陽光姐妹淘》《你的婚禮》等,都是不顧國情和時代的“硬核翻拍”,最后以不倫不類,糟蹋原著收場。
03
—
泡沫和爛片,難道這就是當下的中國電影人迎接這一所未有歷史機遇的兩大方式?
根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按照每張電影票40元左右的票價,用總票房(暫且不說其中的水分)除以城市院線的觀影人次11.67億,相當每人每年只購買了一張電影票。
這就是說,中國電影觀眾的“觀影粘性”嚴重不足,進電影院看電影,還沒有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方式,大多數進電影院的人,依然只是偶爾湊熱鬧的“影院過客”。
但是,電影人只能拿出泡沫和爛片,又怎么可能在觀眾中建立其穩定的“觀影粘性”呢?
機遇不會永遠存在。觀眾的熱情會消退,競爭對手也會復蘇。到那個時候,又該如何呢?
有一句俗話,“潮水退后,才知道誰在裸泳”。且讓我們拭目以待退潮的時候!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