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全面深化改革已在深水區前行三年,劈波斬浪,碩果累累。水越深,不確定因素越多,風險越大;今后的航行方向如何確定?如何破堅冰、避暗流?12月5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上提出“四個有利于”為今后的改革導航:“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這“四個有利于”也是今后確定改革重點的基本遵循。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一、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改革是發展我國經濟的關鍵一招,不改革經濟就將失去動力,步履蹣跚。我國經濟面對增速下行和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迫切需要通過改革培育和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習近平指出:“我們要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銳意改革,激勵創新,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斷尋求新增長點和驅動力。”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引領發展。我們要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使創新理念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我們要使創新深度融合于經濟發展之中,引領經濟新發展。習近平強調:“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積極推動打破壟斷、調整收入分配、轉變政府職能等領域的改革,加快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為新一輪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礎。要下決心進一步打開轉變政府職能這扇大門,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要創新體制機制,為經濟轉型提供“源頭活水”。
二、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公平正義是我們始終不變的追求,我們改革與發展,都是為了更加公平正義。習近平指出:“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他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讓改革成果和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依然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依然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有不完善的地方。這個問題不抓緊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還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習近平指出:“‘蛋糕’不斷做大了,同時還要把‘蛋糕’分好。我國社會歷來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我們要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盡量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共享發展理念的真正落實。習近平指出:“落實共享發展是一門大學問,要做好從頂層設計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新成效。”要通過經濟制度的完善,保證人民共享發展的物質成果。要通過政治制度的改善,進一步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要通過社會管理制度的完善,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要通過文化制度的完善,保證人民共享文明發展成果。要通過生態制度的完善,讓人民共享美好的生活環境。要以問題為導向,改革有礙共享發展的各個環節。習近平指出:“不論處在什么發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我們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里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里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對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問題要抓緊解決,使我們的制度安排更好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更加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我們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不斷增加人民獲得感既是改革的目的,也是衡量改革、檢驗改革的標準。任何一項改革,都要把握和處理好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重要關系。習近平指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他強調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要創造更多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紅利。要打破利益藩籬,維護廣大人民利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習近平指出:“我們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勇于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習近平強調:“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要讓人民享受到更好更全更人性化的民生服務。發展保民生,發展為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發展的目標。習近平指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不斷解決教育、醫療、養老、收入、就業等領域存在的問題,不斷為人民奉上看得見、摸得著的各種實惠。習近平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四、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
“積力之所舉,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無不成也。”全面深化改革錯綜復雜、阻力很大,必須匯眾智、聚眾力才能完成這前無古人、后啟來者的偉業。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如何,決定著改革的成敗。習近平指出:“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改革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善于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改革措施帶領人民前進,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
要積極推進干部任用和提撥制度改革,以調動干部的改革積極性。要從制度上多用、重用改革促進派和改革實干家,要讓能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要從制度上根本解決干部的不改革、拖改革、不作為問題。習近平指出:“受成長經歷、社會環境、政治生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當前干部隊伍也存在種種復雜情況,一個突出問題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積極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為官不為’。對這個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把情況搞清楚,把癥結分析透,把對策想明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要改革干部的考核評價體系,將是否促進改革、是否積極改革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以此來調動干部的改革積極性。習近平強調:“要完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營造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濃郁氛圍。”
要設計好改革方案,正確引導改革預期,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改革積極性。改革方案要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利益,讓人民群眾看到和理解改革方案的含金量,要使人民群眾對改革充滿希望和期盼。要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宣傳工作,將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獲得感講清楚,讓人民群眾自覺投身改革、促進改革。習近平指出:“要重視調查研究,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氣。”
“尊新必威,守舊必亡。”實踐證明,改革必昌,不改革必衰。習近平指出:“中國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中國改革的步伐將堅定向前、不會放慢。”在“四個有利于”引航下,今后的改革,必將更加全面、更加徹底、更加有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