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的落腳點是搞好企業
----- 對習近平總書記“供給側改革”論述的理解
李 錦
( 一)
“供給側改革”,簡單五個字,透露的信息卻重大而沉重。它顯示高層的經濟判斷和治理思路出現調整,顯示中國發展思路發生重大變化。
“供給側”,從字面理解,指側重于“供給”。“供給側”就是相對于需求側,消費側,意味著在外需不足、內需潛力和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今后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將從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轉變為供給需求共同發力。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的提法正逐漸從官方話語體系淡化。“供給側”涉及供給到各個方面,這是一個思想體系。
“供給側”,為我們提供了解讀中國經濟政策和經濟前景的新角度。而回顧“供給側改革”的理論探索和相關先行經驗,對照中國經濟的現狀,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供給側改革”的出發點、內在邏輯和推進領域,加深理解這一改革對中國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企的重要意義,以求行動更自覺,更為大膽,從而更為精準地在供給側做文章,開啟經濟增長新周期。讓我們回到最基本的問題上,我們就會恍然大悟:
新供給的主體是誰?企業。
新供給的性質?生產,是實體經濟。
“供給側改革”的出發點在哪里?搞好企業改革,增加新型供給。
“供給側改革”改什么?通過簡政放權,把原來政府掌握的權力放給市場、放給企業,讓市場活起來,讓企業愿意去生產(增加供應),讓社會資本愿意投入企業。
通過供給結構調整,這種宏觀調控著力激活微觀活力,在減稅、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這有利于提高企業發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給。
“供給側改革”的落腳點在哪里?“供需不匹配”是理解“供給側改革”最基本的背景,“供需匹配”是理解“供給側改革”最基本的目的。
供給側改革”發動機在哪里?通過改革來構建“新動力”,通過調整來設計新結構,通過創新來提供新“供給”,這是中國企業對“供給側改革”的回答!也是中國企業為這場偉大變革提供的三架發動機,一個動車組!
這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了:這種供、求兩側相結合的調控方式,是中國當前發展階段的正確選擇,也是中國企業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供給側”不應是一個生澀的熱詞,是認知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常識性視角。積極擁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成為一種時代共識,應該成為中國企業界的一種共識,也是讓中國重新獲得改革紅利的必由路徑。
(此文10章,此是第一章)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