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導讀] 包為民建議在衛星工程立項批復的研制經費中,設置運行和服務專項經費用于支持衛星在軌運行管理相關工作,包括衛星運行技術支持、在軌監視與健康評估、在軌異常處置、航天器延壽以及在軌風險預測和規避操作等。
包為民委員:
衛星運營不能靠“義務勞動”
■兩會速遞
科技日報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付毅飛)“我國在軌運行航天器已達161顆,居世界第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委員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么龐大的空間資產,在軌服務工作量非常大,目前卻是由衛星研發單位無償提供技術支撐。這不利于長遠發展。”
包為民介紹,目前國內衛星運營服務模式為:衛星交付用戶投入使用后,用戶、測控、研制三方共同參與完成在軌運行管理工作。負責測控方面的例如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渭南測控站,主要是作為業務指令出口,按照研制方或用戶要求實施控制操作。研制單位則是受用戶委托,提供衛星安全穩定運行的技術支持,包括在軌異常處置,并主動為用戶提供衛星在軌監視與健康評估、空間碎片風險和規避處置等服務。衛星到達壽命末期,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與測控方共同開展航天器延壽工作。
雖然工作量繁重、意義重大,但衛星研制單位承擔運營服務相關技術支持保障工作發生的經費卻無法列支。包為民認為,這將影響空間設施有效運營和可持續發展。
包為民建議在衛星工程立項批復的研制經費中,設置運行和服務專項經費用于支持衛星在軌運行管理相關工作,包括衛星運行技術支持、在軌監視與健康評估、在軌異常處置、航天器延壽以及在軌風險預測和規避操作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