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習總書記在中央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一周年了,感覺現在還是空話多,修修補補,缺少根本性的舉措?!?/strong>
多年以來,電視劇詬病不斷,仿佛是一匹脫韁之馬,而我們習慣于跟在后面不厭其煩地指責它,卻總是不去抓住它的韁繩。電視劇問題的關鍵在劇本,而劇本創作又處于無政府狀態。作者面對眾多形形色色的影視公司感到投稿難、創作迷惘和審查顧慮;影視公司感慨沒有“好劇本”,什么是“好劇本”又各取所好沒有統一標準。事實上電視劇的國家“理論標準”和影視公司的“市場標準”形成了雙軌制,有所兼容又取向不同,而“市場標準”某種程度代替了“理論標準”。有官方機構評選出的“優秀電視劇本”,影視公司并不青睞,好比一塊布料,爹說這料子不錯,可衣服歸娘做,娘說不喜歡,這衣服就做不成。
電視劇客觀上分成了“走央視”和“走市場”兩個運作方向,似乎“走央視”的劇就是主旋律,高大上,甚至是脫離生活的假大空,而“走市場”的劇則可以不是主旋律,甚至可以是低俗的。難道“走央視”和“走市場”不是同一個市場嗎?電視劇的這種不同取向是不規范的,也會誤導創作。
脫離生活、缺乏真誠、虛假、胡編亂造、模式化創作已蔚然成風,淺層次“好看”的價值觀使中國電視劇走向庸俗化;“去思想化”和“娛樂至上”的思潮瓦解著我們文藝的筋骨,文藝作品的道德教化和精神引領功能受到蔑視而變得虛無和牽強。
紅色經典和“打鬼子”戲固然重要,但畢竟是“過去時”,傳承“中國精神”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應關注現實題材,唱響時代主旋律。
習總書記在中央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一周年了,感覺現在還是空話多,修修補補,缺少根本性的舉措。電視劇的問題積弊已久,歸根結底是管理問題、體制問題,只有追根溯源,采取措施,規范體制,才能切實保證講話精神的真正落實。下面是個人的一些想法,僅供參考。
1.成立“國家劇本中心”,撤銷廣電總局,加強中宣部的領導。
劇本是影視生產的第一資源,沒人否認它的重要性。而目前國家卻沒有把劇本真正抓起來、管起來,沒有從文化戰略的高度給予切實重視和對待。其結果必然導致電視劇品質的衰敗和行業的亂象叢生。為使中國電視劇沿著健康有序的道路前進,有必要進行體制改革。國家成立劇本中心,提綱挈領,一切問題會迎刃而解。
在已有中宣部、文化部機構的情況下,設“廣電總局”感覺機構臃疊;成立“國家劇本中心”,故應撤銷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等國家主要媒體和劇本中心應直屬中宣部領導,其它職能部門歸屬文化部。直屬中宣部領導凸顯了部門的重要性,有利于黨的方針政策直接落地。
國家成立劇本中心,突出了影視創作的核心工作,強調和提高了劇本的主導地位,解決了投稿難,統一了國家藝術標準,有利于文藝創作的大發展、大繁榮,有利于管理體制的規范和加強。這既是客觀需要,又是重大的文化戰略工程。
劇本中心是國家唯一的劇本權威機構,并對制作、播出環節參與管理。接受全國編劇來稿。制定評判標準。建立嚴格規范的三級評審制度和管理規則。劇本一律匿名編號入檔進入“三審”程序,隨機抽取,保證公平公正。每級評審實行“三關兩過”制,未過作品經作者修改后可進行同級復審。責編認真閱稿后決定其進退并提交審讀報告,責編身份匿名編號。選聘專家、建立責編隊伍進行一審二審工作;三審由電視“藝委會”審評把關。“藝委會”應由國家一流的資深文藝評論家組成,他們必須德藝雙馨,具有深厚的文藝理論素養,能夠以最高的專業藝術水準代表國家對作品進行最終的權威判斷。
劇本中心出品的劇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并提倡多樣化;堅持思想性、藝術性、欣賞性的統一;堅持各種題材各種風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劇本中心出品的劇本題材廣泛,思想鮮明,在此體制基礎上不再保留“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領導小組”。
國家劇本中心受中宣部的直接領導,由藝委會主持管理。劇本中心設立兩個平臺:一是面向影視公司的劇本交易平臺;一是面向電視臺的購片平臺。
劇本中心應及時發布行業信息、公布方針政策、提出題材規劃,并經常舉辦講座培訓,用正確的藝術價值觀指導和引領創作。對創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劇本中心要及時進行學術研討,明示標準。劇本中心對來稿公益受理,不收審稿費;對成功交易的編劇、影視公司、電視臺收取服務費。劇本中心對出品的劇本根據實際情況可動用國家文化基金適當扶持特殊題材的制作和播出。
2.影視公司一律從劇本中心選擇劇本拍攝。
劇本中心是電視劇的國家出品方。劇本中心出品的劇本已完成拍攝立項。劇本中心出品的劇本量與市場播出需求基本持平。
影視公司必須從劇本中心選擇劇本拍攝,無須自己組織策劃劇本,省卻了劇本審查立項的繁瑣,如制作精良也不會有播出的風險。
劇本中心“劇本交易平臺”面向全國影視公司定期發布出品劇本的信息,舉辦劇本交易會。交易會對劇本進行現場推介,實行價格競拍招標。影視公司中標后兌現劇本稿酬,與劇本中心簽訂拍攝協議。
編劇代表劇本中心跟組監制。影視公司在拍攝過程中不得對劇本情節進行改動;如有必要,必須經編劇同意并請示劇本中心允許。影視公司片子制作完成后報送劇本中心,劇本中心由一定數量的責編審看通過;如有問題,提出修改。
規范電視劇署名。“編劇”第一個署名,“導演”最后一個署名;禁署“某某編劇作品”、“某某導演作品”;取消“領導”掛名、取消“策劃”;不署“出品人”、“責編”代表出品方;“司機”等非藝術創作人員不得署名。制定規范的署名格式。
降低拍攝門檻。凡經劇本中心對專業資質給予認證,并具運作能力,公司不論大小,均可參與影視的競標和制作。
3.電視臺禁止“聯合出品”、“聯合制作”電視劇,制播徹底分離,并改變本末倒置的制播體制。
現在電視劇制播體制混亂。電視臺因是電視劇的“出口”,就事實上掌握了電視劇的生殺大權,是不恰當的,是體制上的本末倒置。目前影視公司只能“以銷定產”,一個電視劇項目是否成立,必須得到買家電視臺的認可,于是唯電視臺馬首是瞻。電視臺追求收視率,又以此為標準取舍電視劇,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種局面不但滋生腐敗,也嚴重影響中國電視劇的健康發展。而且電視臺參與投資,與影視公司利益溶合,形成了牢固的利益鏈條。如果說電視劇市場被資本綁架了,同時電視劇也被電視臺綁架了。“俗劇”、“神劇”、“雷劇”、“老百姓一邊看一邊罵”的劇都是電視臺播出的,而電視臺都是在黨的領導下,沒有一家是私人企業。我們也不缺理論指導,“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弘揚主旋律”、“三貼近”、“大發展大繁榮”、“以人民為中心”等等我們始終在喊。
電視劇要突出重圍繁榮發展,不真抓實干不行、不改革不行。
電視臺是播出機構,禁止“聯合出品”、“聯合制作”電視劇,不允許自制電視劇,斬斷利益鏈條,制播徹底分離。電視劇的標準應掌握在非營利的國家機構手中。實施國家劇本中心以劇本為龍頭的劇本主導制,顛覆了原有本末倒置的制播體制,電視臺不能再左右影視公司,而使其失去了對電視劇的生殺大權。各電視臺和官方機構附屬的影視公司(包括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等)要徹底脫鉤,不再是隸屬于電視臺或官方機構的“國家隊”,面向市場獨立經營,使之與民營公司處于平等的市場競爭環境。
劇本中心“購片平臺”定期面向全國的電視臺發布新片信息并舉辦購片洽談會。劇本中心和影視制作公司現場對新片進行推介,電視臺選擇購買,平等競價,公開公正??纱_定底價和上限。中標電視臺跟影視公司簽署購買合同,并與劇本中心簽訂播出協議。電視臺所購劇目是一次性播出權,不得重播。可兩臺同播。確定不同波次價格,其他電視臺可相繼選擇播出,實現播出最大化。電視臺對電視劇的必播性大于選擇性。除獲獎電視劇外,原則上電視臺不重播電視劇;重播劇目由劇本中心決定。
中央電視臺應播最優秀的電視劇,也應是價格最高的電視劇。對新出品的電視劇中央電視臺有優先選擇權。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劇目由電視藝委會選擇確定。
電視臺是黨和國家的輿論宣傳工具,不是“電視臺”的電視臺,電視臺要加強黨的領導。電視臺不應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第一目的,也要破除地盤壟斷。電視劇在電視臺的播出收益不僅是電視臺的收益,國家應掌控分配規則向制作傾斜,以激勵原創動力。電視臺不得刪改電視劇,并規范廣告播出。電視臺歡迎廣告,但不追求廣告,電視劇廣告多少不影響播出。
4.取消現有審查制度,以編代審。
文化產品的重要性,決定了電視劇審查的必要性。
以往所謂“審查”,主要是對電視劇內容中可能涉及到“國家政治”和“社會敏感”方面的問題進行的審查把關。這種審查制度現在因未能與時俱進,僵化教條,而成了印象中的“馬列主義老太太”,飽受詬病。而且審查主觀性強,沒有切實標準。“末端管理”、最后審片,也使很多電視劇不能播出讓影視公司血本無歸,浪費驚人。因此,也許“審查”被妖魔化了,更由于影視公司在審查中處于弱勢,感到無所適從,故對“審查”退避三舍,敬而遠之。創作中影視公司視“敏感”為大敵,草木皆兵,寧遠勿近;把“敏感”的、似乎“敏感”的、懷疑“敏感”的、一切可能會引起審查“麻煩”的,統統回避,逃之夭夭。于是,“國企改革”沒人敢拍,“反腐劇”也不見了,反映現實的劇變成了“偽現實”,一派嘻嘻哈哈、婆婆媽媽。劇怎么爛卻不犯毛病,“老百姓一邊看一邊罵而制片方卻能賺大錢”,影視公司何樂而不為呢?
以往電視劇的“審查”不是全面審查、不是整體質量的把關。只看作品“有沒有毛病”,不管電視劇“好不好”;只拿著放大鏡尋找“細菌”,而不問總體是否健康;該嚴的沒有嚴,有的又嚴過了頭。
于是聰明的影視公司,不是去制作國家提倡的高端“精神”產品,而是在接近“底線”的低端地帶大力作為,雖然“泡沫劇”成不了經典,也代表不了中國電視劇的脊梁,但卻賺得盆滿缽滿,實現了商業追求。“不觸犯底線就放任不管”,不是“不作為”是“以法辦事”,也是中國電視劇現狀堪憂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見現有的審查制度保證不了中國電視劇的全面健康,而是某種程度影響和制約了中國電視劇的繁榮發展。
注意到近期廣電總局亡羊補牢又出“審查”新規,對電視劇設卡增多,把關從嚴。但僅是“堵”,而不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況且,繁瑣審查沒有必要,既不科學又勞民傷財,是矯枉過正。
國家確立劇本主導制,會結束審片馬后炮似的圍追堵截,也是審查體制的根本變革。劇本進行專家三審,實行責編負責制,最后由“藝委會”文藝評論家們把關,以國家名義出品,能夠保證劇本的品質,也從源頭從根本上解決了“審查”問題。以往的審查是片面的、消極的,過“左”的教條甚至給創作帶來負面影響。而劇本的審查是全面的,不但貼近生活實際,更強調積極的思想意義,實實在在有利于創作的健康和繁榮發展。
取消現有審查制度利好,以編代審足矣。
審查不是問題,問題是不讓審查有問題。“敏感”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有人站出來,用“正確”的抹布擦亮天空。
5.國家設立劇本獎。
劇本是“一劇之本”,是生產的原動力,重視和激勵劇本創作十分必要。國家在規范電視劇獎項的同時,應單獨設立國家劇本獎項。比如設立像茅盾文學獎那樣的“曹禺劇本獎”。國家定期對播出和上演的電視劇、電影、戲曲、話劇等優秀劇本進行一次檢閱式的評選和獎勵。設立國家劇本獎意義重大,不但體現了國家對劇本的重視,也是鼓勵劇本創作的重要舉措,必然有力促進劇本的創作繁榮,從而推動文藝的大發展。
綜上所述——
劇本是文化精神產品,不能任由在市場上漂流,國家把劇本抓起來是戰略行為,且能帶動體制變革,促進文藝繁榮。
劇本國家化,制作市場化。
切實加強黨對文藝的領導,該由政府管的要認真管起來,該歸市場的要徹底放下去。
(作者是下崗工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此為原創,轉載請注明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延才:電視劇要突出重圍繁榮發展——關于電視劇體制改革的建議
2016-03-2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