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導讀]城市病是指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不良癥狀,如人口膨脹、交通擁堵、就業困難、住房緊張、貧富兩極分化、公共衛生惡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
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
城市病是指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不良癥狀,如人口膨脹、交通擁堵、就業困難、住房緊張、貧富兩極分化、公共衛生惡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
筆者認為,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治本之策在于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大力推進城市綠色發展。推進城市綠色發展,應把握以下5個措施。
一是以空間均衡發展治理城市無序開發和人口過度聚集。要嚴格控制特大城市規模,增強中小城市承載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鎮化必須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城市工作必須同“三農”工作一起推動,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工業用地、交通設施用地、綠地等主要用地要有適宜的比例,促進城市內部空間的優化布局。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采用美國式的大城市無序蔓延發展,會成倍增加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壓力;采取德國城市均衡布局的發展模式,會成倍節約資源能源消耗和減少環境壓力。在規劃管理體制上,要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為空間均衡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以綠色經濟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提升城市活力和競爭力。綠色經濟發展政策主要包括可持續規模政策和有效配置政策。可持續規模政策就是要實行土地、水、能源總量控制政策,以地定城,以水定城,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有效配置政策則是要大力推進工業、交通和建筑三大領域的節能減排。同時,給自然資產定價,向自然資產再投資,提高城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
三是以共享發展促進城市社會公平和和諧發展。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戰略研究,統籌推進土地、財政、教育、就業、醫療等領域配套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繼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加快老舊小區改造,解決中低收入階層住房問題。
四是以環境可持續發展創造優良的城市人居環境。要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要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防止城市攤大餅式擴張。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要加強和完善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熱、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大氣、固廢和污水治理能力。
五是以文化可持續發展治理千城一面和促進城市特色。加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保護自然景觀,傳承歷史文化;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安全地生活;人們留在城市,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治理城市病,需要攻堅克難;轉向綠色發展,需要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共同努力;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則需要將綠色發展措施落到實處。
(作者系全國市長研修學院 余池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