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科技創新和培養人才的雙重責任。高校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應該是知識的創造者。高校在制度設計上,要破除制約大學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重新思考大學教師職業活動的評價標準,將科研與教學的有機融合納入大學教師的聘任、發展與評價體系之中。
教學與科研,是現代大學的兩大基本職能。從理論上講,二者應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機統一于大學教師的職業活動之中,但實際上它們卻經常表現為對立。關于二者的關系人們爭論已久,國內外相關著述不計其數,但至今仍未有定論。
20世紀50年代,圍繞這個問題,我國教育界也曾經引發過一場大的爭論。到70年代末,有了一個明確的結論,認為高等院校應當是科研的一個重要方面軍。一個教師的水平應該體現在既能搞科研,又能搞教學。錢偉長院士曾經說過:“你不教課,就不是教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
不過,20世紀后期,由于教師們承擔了過多的科研任務,教學受到了擠壓。尤其是近年來,在高校的職稱評聘、考核評價等工作中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教學在大學中的地位被弱化,有的教師把教學任務當成了額外負擔,不愿意在教學上投入時間和精力,對上課敷衍了事。這個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主張高等教育應該更加注重教學的呼聲似乎越來越高。
改變職稱評定主要與科研掛鉤的傾向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發揮考核評價政策的“指揮棒”作用,健全教學激勵約束機制,克服教學成果難以量化評價的困境,改變職稱評定主要與科研掛鉤的傾向,提高教師教學業績在績效分配、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調動教師投身于教學的積極性。
今天大學的改革當然應該正視存在的問題、回應社會的呼聲,重新審視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搞好教學。是否重視教學反映了一個教師對自身所從事職業的態度。現代大學作為教學機構,應以教學為中心。教學是大學教師的基本職業取向,重視教學是教師職業倫理規范的要求。
現代大學作為知識組織和學術機構,還擔負著生產和創造知識的重要使命,這必然要強化科研,科研職能是大學的根本價值所在。重視教學并不意味著忽視科研,恰恰相反,要做好教學就一定要搞好科研。能否取得以及取得怎樣的科研成果反映了一個教師的學術水平的高低,進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所能達到的高度。所以,一個教師的能力往往被認為是由科研決定的。
19世紀初,德國的教育改革家洪堡提出,大學教學必須與科研相結合,大學教師只有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納入創造性的科學研究成果,其教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教學。
美國當代學者伯頓·克拉克曾說過:“現代大學教育中,沒有任何問題比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更為根本,也沒有任何問題在學術界內外有如此膚淺的想法和倒退性的批評。”的確,我們需要對那些以重視教學為名而忽視科研的論調要保持警惕。
但是,正如筆者前面所述,高校教師進行科研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搞好教學。在這一點上,不能本末倒置。
教師做科研能幫助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
大學教師在其特定的專業領域成為具有原創性的思想者和研究者,能夠幫助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幫助學生獲取隱藏在各種知識背后的智慧,引導學生展開對可能性的想象,獲得意想不到的洞見;培養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綜合能力,成為創新型人才。
首先,大學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早在20世紀60年代,哲學家羅素就指出,學習并不是一個傳播知識的過程。著名學府之所以成為學生們的目標,是因為這里有創造知識的大師。大學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的層次,還要拓展到更高的層次,正如我國學者劉獻君等所總結的,教師要“展示理論如何用于實踐、開啟學生對概念及其之間相互關系的感知”,還要“從不同的視角探索理解方式、改變學生的思想認識等”。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幾十年前,擁有一定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知識的人都被視為人才,都可在知識普遍缺乏的社會中發揮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單純擁有知識并不能解決社會所面臨的問題,社會需要的是勇于迎接挑戰的創新型人才。因此,為社會輸送創新型人才成為當代大學的使命。這就給教師的教學乃至教師的能力結構和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的科研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教育價值,教師所從事的科研大多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基礎研究多著眼于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就是學科理論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科本身完善化的需要。應用研究多著眼于現實的社會需要,包括經濟發展的需要、資源的需要、環境的需要、醫療衛生的需要以及文化的需要等。科研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是對許多基礎問題認識深化的過程。
如果教師不做科研,就不會有解決問題的體驗,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就難以達到應有的高度和深度,即使投入再多的時間、再多的精力恐怕也難以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最后,重視科研在大學教學中的基礎性作用,還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世界一流大學首先必須是研究型大學,以研究作為自己最突出的特點。我國已經明確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不可避免要以科研水平作為重要依托,要生產出世界一流的學術成果。因此,要大力提升大學的科學研究水平,切不可將科研與教學對立起來。以重視教學為名而忽視科研,不但搞不好教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距離恐怕也將拉大。
因此,大學的改革要重構教學與科研的關系,重視科研在大學教學中的基礎性作用,使“教學為要,科研為基”成為大學教師職業活動的基本原則。
(作者:山東科技大學教授、教育部社科中心特約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