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臺灣“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草案。草案的內容和兩黨博弈的過程充分透顯臺灣當前的荒腔走板和政治危機。大陸需要嚴肅考慮換一個全新的角度處理臺灣問題,而不是在現有的殘局中陪著玩下去。
公投是全體公民意志的表現,因此,制定《公投法》和舉行公投本身就有明顯的政治疆域意涵。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省份,她的《公投法》和公投行為首先不能稱之為“中華民國”的公投;其次只能就地方性公共政策投票,不得就主權性議題包括國體、領土、人民、憲法、政體的變更以及一切與主權國家相關行為如締約、加入聯合國等議題進行投票。可是臺灣的公投不僅僭越國家之名,并且2008年曾就加入聯合國舉行公投,早有僭越之實,早已是“法理臺獨”的作為。臺灣這種透過公權力而產生“臺獨”法律意義的行為,自1992年李登輝“修憲”以來一直沒有停止過。
6月份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和12月意大利舉行修憲公投,人們沖動投下一票后,發現結果可能危害國家和自己的利益,后悔莫及。由此可見,公投手段必須盡少使用,如果使用也一定要保守進行。可是,民進黨為了用民意實現“臺獨”并且擋住兩岸統一,竟然逆理性操作,大幅降低公投通過門坎,使得大量未曾負擔任何社會義務且思想判斷尚不成熟的年輕人,得以參與公投決定全體人的命運。這個不公平的危險游戲由此更加不公平和危險。
這一次修改《公投法》的博弈,在“立法院”還出現多重政治算計。原本應該反對把“變更領土公投”和“兩岸政治協議前后需經公投同意”兩項納入法案的國民黨,竟然投票贊成,而民進黨對這兩項竟然投票反對。在國民黨,反正已經失掉議會主導權,對于統獨和兩岸議題,與其讓民進黨主導毋寧讓人民來主導。而民進黨反對,并不是它理性了,不敢搞“臺獨”了,而是它認為自己在議會操作已經足夠。可見,國民黨兵行險著,不正表示它可以放棄“一個中國”原則嗎?政治小則須講黨的原則,大則須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臺灣的民主政治淪落到機關算盡、罔顧原則的地步,往日正氣昭然的國民政府再不復見了。
臺灣近年面臨嚴重的認同危機和道德危機。民進黨為了沖破“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事實,它必須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上作各種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甚至不是華人的論述,進而扭曲歷史,沖擊固有的道德信仰和社會結構,制造極端虛無主義。這次《公投法》的修訂,就是一個罔顧立法原則、只有政治算計的案例。
大陸政府和人民一直對臺灣采取包容態度,并且認為隨著國力提升,時間始終在大陸一方。大陸所說的時間,是物質力量積累的時間;而臺灣所擁有的時間,是人心變化的時間。這變化不但有“天然獨”在未來代代冒起,還有臺灣道德的敗壞、政治的混亂、社會的解構所造成的與中華民族的永遠偏離。今天,物質力量和軍事力量效果是有限的,大陸的時間積累并不能在兩岸統一上起什么作用。而臺灣只要把時間積夠了,臺灣的人心越疏遠、越墮落,大陸的統一就越難。因此,大陸必須把統一往前推,而不再是善意地等。法理統一、行政統一、軍事統一,都該是納入議事日程的時候了。
(作者系全國臺聯名譽理事、香港中文大學名譽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