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6年第5期
[內容提要]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黨中央對全體黨員明確提出要“堅持以知促行,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四講四有”是完整、全面、統一的要求,其中“講政治、有信念”居于首要位置,起著統領作用,強調的是政治合格。要深入學習、準確掌握《黨章》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關于“講政治、有信念”的重要論述,緊密結合我們所處的環境、所從事的工作、所擔負的職責,把理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落實到實踐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清華大學第一個黨支部自成立至今已歷經90年,每位師生黨員都要自覺繼承和發揚清華大學黨組織“愛國奉獻、又紅又專、實事求是、深入群眾”的優良傳統,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做“四講四有”的合格黨員,成為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堅力量。
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是十八大以來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之后,深化黨內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實踐,也是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舉措。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黨中央對全體黨員明確提出了新形勢下做合格黨員的“四講四有”標準,即“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在“四講四有”中,“講政治、有信念”居于首要位置,起著統領作用,強調的是政治合格。對于一名共產黨員來說,如果不講政治、信念動搖甚至喪失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就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就不可能真正地、自覺地、持之以恒地做到。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必須強化政治意識,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時時處處體現為行動的力量;必須堅定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經常主動地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 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一名共產黨員,首先要解決好政治合格問題。 “政治”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指“政府、政黨、社會團體和個人在內政及國際關系方面的活動。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它產生于一定的經濟基礎,并為經濟基礎服務,同時極大地影響經濟的發展”[1]。“政治”的內涵非常豐富,包 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等諸多方面。“講政治”中的“政治”,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講政治”就是要求全體黨員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嚴守政治紀律,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全面、正確、積極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積極維護國家的政令暢通和黨的團結統一,并在切實提高工作質量和效果上下功夫。
“信念”是人們在一定認識基礎上,對某種思想理論、學說和理想的堅定不移的信守態度和執著踐行的精神。“有信念”中的“信念”,指的是對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有信念”就是要求全體黨員無論身在何時何地、無論身處順境逆境,都要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講政治、有信念”是統一的整體。一方面,“有信念”是“講政治”的實質和目標。“講政治”的核心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的實質是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因為理想信念集中反映了政治方向的性質和走向。[2]另一方面,“講政治”是“有信念”的要求和途徑。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不嚴守政治紀律,不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就會經受不起現實的各種考驗而迷失方向,理想信念就會發生動搖,喪失一名共產黨員的精神支柱。
《中國共產黨章程》(以下簡稱《黨章》)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許多內容都涉及“講政治、有信念”,要做到政治合格,就要深入學習、掌握其精髓。
1.《黨章》中的“講政治、有信念”
《黨章》是我黨的根本大法。馬克思說:“制定一個原則性綱領,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樹立起可供人們來衡量黨的運動水平的里程碑。”[3]296恩格斯說:“一個新的綱領畢竟總是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而外界就根據它來判斷這個黨。”[3]325-326列寧說:“任何一個代表著未來的政黨的第一個任務,都是說服大多數人民相信其綱領和策略的正確。”[4]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章是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規定了黨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范。”[5]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牢固樹立黨章意識,自覺用黨章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論擔任何種職務、從事何種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黨旗下宣過誓的共產黨員,要用入黨誓詞約束自己。”[6]22習近平總書記還明確指出:“在各級黨組織的全部活動中,都要堅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自覺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5]
現在使用的《黨章》是經黨的十八大修訂后形成的。《黨章》的結構由五部分組成:總綱,黨員、黨的組織制度、黨的相關組織和黨的干部(第一至六章),黨的紀律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第七、八章),黨組、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關系(第九、十章),黨徽黨旗(第十一章)。
中國共產黨的黨章和國外政黨的黨章相比,從體例結構和具體內容來看,既有相通之處,更有自身的鮮明特色。中國共產黨黨章的體例形式是“綱章合立”,這是世界上大多數政黨制定章程時普遍采用的一種體例結構。所謂“綱章合立”,是指將政黨章程明確地劃分為“綱領”和“章程”兩部分。在我國,中國共產黨以及作為參政黨的其他八個民主黨派的現行章程,都采用這一體例結構。在黨章的具體內容上,中國共產黨現行章程與國外若干政黨現行章程的涵蓋領域在黨員條款、組織條款、紀律條款三個方面是基本相同的。這也很自然。因為黨員是黨章規范的對象,黨員條款是黨章的基礎;政黨是按照一定的宗旨和原則建立起來的組織系統,只有對其組織的形態、結構、活動方式等作出清晰的規定,一個政黨才可能正常地運轉。其中,組織條款的內容往往是占黨章篇幅最多的,可以說居于黨章的核心地位。同時,一個政黨組織要維系下去并發揮作用,沒有紀律是不行的,因此紀律條款是必備的。[7]
中外政黨黨章的最大區別,體現在對意識形態內容的處理方面。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外政黨在黨章中對于意識形態的表述像中國共產黨這樣重視、這樣鮮明。這種差異主要表現為兩點:第一,《黨章》中專門設立“總綱”并置于全篇之首,集中宣傳、闡述自己的意識形態內容,且篇幅約占全文的1/3;第二,在意識形態內容的表述上旗幟鮮明且非常具體、明確,對黨的性質、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黨的指導思想都有直接、清晰的表述。[7]
因此,學習《黨章》首先要學好“總綱”。“總綱”內容主要可以概括為八個方面:黨的性質;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黨的指導思想;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切實加強六個建設,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黨與武裝力量、各個民族、統一戰線和對外等關系;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
《黨章》的其他部分對“講政治、有信念”也都有相應的闡述和規定。如“黨員”一章就要求黨員必須認真學習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黨的干部”一章則要求干部具有履行職責所需要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理論水平,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經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黨的組織制度”一章對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進行了詳細闡述;“黨的紀律”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兩章,對黨的紀律要求、處分和檢查工作作了規定,要求紀律檢查機關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落實情況,等等。
《黨章》中的這些主要內容,都事關“講政治、有信念”的黨員要求。學習掌握《黨章》的基本內容,嚴格遵守《黨章》,本身就是“講政治、有信念”的必然要求。 因此,每一名共產黨員都必須增強黨章意識,通過認真學習,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講政治、有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在這個科學理論體系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居于引領地位的宏偉奮斗目標;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貫穿系列講話的一條主線。
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 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8]8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又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8]22“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8]22因此,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業,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要深入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有關“講政治、有信念”的重要論述,其核心就是要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堅持、發展和繼承、創新的關系。一方面,我們決不能丟掉“老祖宗”。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深刻揭示了客觀物質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在實踐之中,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相結合。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又一次重大理論飛躍和突破性創新。要想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健康發展,就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6]9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國際上,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金融危機正在深入發展;國內,改革開放38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確立和發展,這一切使得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世所罕見的挑戰。 我們黨亟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當今國際國內新的情況緊密結合,不斷創新和發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這就需要正確處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要 將堅持和創新統一起來,不能割裂,更不能對立。正確處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還必須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一。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首次明確論述了共產黨人是基本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這一重要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 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9]285。共產黨人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即“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9]294。 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就是黨的最高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我們堅信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宿,因為共產主義是科學、是真理。黨的基本綱領就是黨在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我們正在堅持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是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義事業,經過艱辛的奮斗,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即與世界其他民族共同過渡到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明確提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同時也反復強調要為實現共產主義而不懈奮斗。如果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僅僅空談共產主義,就只能是烏托邦式的空想。目前,從整體上看,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心不足是當今黨員中和社會上存在的一種不良傾向。正因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共產黨員和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多次批評那種認為“共產主義虛無縹緲” 的觀點。他指出:“共產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們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就不去做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革命理想高于天。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而這個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斗的。”[6]241-242他還說:“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遲疑的觀點,一切及時行樂的思想,一切貪圖私利的行為,一切無所作為的作風,都是與此格格不入的。”[8]23-24
所以說,如果不能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或是理不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基本綱領與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最高綱領的關系,或是不能把對信念的堅守、對理想的追求落實為勤奮工作和無私奉獻,就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自覺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二、自覺踐行“講政治、有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認真學習、準確掌握《黨章》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做“講政治、有信念”合格黨員的基礎和前提,同時又必須緊密結合我們所處的環境、所從事的工作、所擔負的職責,把理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落實到實踐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清華大學黨組織自1926年成立以來,90年來從未間斷并不斷壯大,黨組織帶領黨員和師生員工不懈奮斗,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突出貢獻,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文化傳統。今天,清華大學的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要繼承和發揚學校黨組織的光榮傳統,按照《黨章》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做到“講政治、有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1.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建功立業、進取獻身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面對白色恐怖、北平地區黨組織屢遭破壞、大批黨員慘遭殺害的情況,清華大學黨組織想方設法掩護校外一些失去組織聯系的黨員躲過反動派的追捕,幫助他們與黨組織取得聯系,為北平地區黨組織的恢復和地下革命斗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31年“九·一八” 事變后,清華大學黨組織團結全校愛國青年,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之中,張甲洲、于九公、馮仲云等共產黨員棄筆從戎,在東北地區組織抗日游擊隊,成為著名抗日將領。在1935年“一二·九”愛國民主運動中,當時的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蔣南翔發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憤怒呼聲,激勵了一批熱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發揮了領導作用。1945年,西南聯合大學黨組織領導了以“反內戰”為主題的愛國民主運動,促使反內戰運動迅速向全國發展。
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以后,在以蔣南翔同志為書記的清華大學黨委領導下,學校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圍繞國家急需,率先設立了電子系、自動化系、工程物理系和原子能研究所,加強了土建、水利、機械、電機、化工等院系的建設,并實行教育、生產、科研三結合,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文化大革命”時期,清華大學各方面秩序受到了嚴重破壞,但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中,許多師生依然克服困難,想方設法堅持開展教學、科研,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成績。“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清華大學在以劉達同志為書記的黨委領導下,團結全校師生員工“撥亂反正”,使學校各方面工作走上了正軌。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清 華大學不斷改革發展,逐漸形成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發展定位和總體思路,確立了“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發展路徑,矢志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在清華大學的發展歷程中,無論是黨的組織還是絕大多數黨員,都始終把黨和國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當年為了發展我國的核武器和核能工業,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核研院) 白手起家建設第一個核反應堆,當時師生的平均年齡只有23.5歲,立下了“用我們的雙手開創祖國原子能事業的春天”的錚錚誓言。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斗,核研院成功建成了屏蔽試驗反應堆(1964年)、低溫供熱堆(1989年)和高溫氣冷堆(2000年)。在這期間,這項事業的發展也多次陷入艱難的僵持階段,但師生們憑著執著的信念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堅持了下來,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基于核研院研制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技術的山東榮成石島灣商業示范核電站正在緊張施工,現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在2017年年底并網發電。在核研院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已經站在了世界核能科技的制高點上。
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清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吳良鏞先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即響應祖國的召喚,毅然回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七十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人居環境科學理論研究,年屆九旬依然勤耕不輟。吳先生飽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情,矢志不渝地追求與自然相和諧的人居環境建設,由他主持完成的北京菊兒胡同改造工程,推動了舊城改造從“大拆大建”到“有機更新”的觀念和政策的轉變,為達成整體保護的社會共識作出了重大貢獻。吳先生的身體力行,充分體現了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與品格。
“愛國奉獻,追求卓越”是“講政治、有信念”的具體體現。 我們要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而奮斗,將其落實到學校的工作和黨員的行動上,就是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致清華大學105周年校慶賀信中所要求的那樣,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源源不斷地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各類優秀人才,為清華大學到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和到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努力作貢獻。
2.又紅又專,全面發展,努力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紅”意味著政治堅定,“專”則要求業務精湛。“又紅又專”意味著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指導,正確地處理政治與業務、理論與實踐、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為提高民族素質、發展祖國科學技術文化事業而努力工作;要以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強烈的一流意識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10]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清華大學的教師隊伍中,教授、副教授中的黨員還很少,清華大學黨組織提出,社會主義大學的大師應該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強調要擴大馬克思主義思想陣地和組織陣地,促使“兩支隊伍會師”,即黨員教師要努力鉆研業務,提高學術水平,同時要幫助非黨員的教授和副教授提高覺悟和思想政治水平,吸收其中一些合乎條件的人入黨,這樣,兩者就能在“又紅又專”的水平上實現會師。1955年11月,蔣南翔同志親自介紹我國工程教育界的老前輩、清華大學副校長劉仙洲入黨,他的介紹發言以《共產黨是先進科學家的光榮歸宿》為題在《北京日報》《新清華》發表,接著《人民日報》刊登了劉仙洲的《我為什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文,介紹了其思想轉變的過程。這兩篇文章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此后,張光斗、史國衡、張維、鐘士模、梁思成、張子高等30多位教授陸續入黨,他們成為“又紅又專”的榜樣。目前,清華大學的77位院士中有70%是黨員,16位國家教學名師中有75%是黨員。在近年來入校的教師中,同樣有一批學術骨干通過黨組織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做到了“又紅又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為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清華大學黨委于1953年開始選拔高年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黨員、團員擔任低年級學生的政治輔導員,建立了“雙肩挑”輔導員制度,這成為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傳統和鮮明特色,一直堅持至今。對“又紅又專”成效的重要檢驗是學生的畢業選擇。長期以來,清華大學各級黨組織堅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鼓勵他們成才報國,號召廣大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近些年來,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中有超過七成的畢業生都去往基層、西部、重點行業和領域就業,其中,到西藏邊遠地區擔任大學生村干部的已有30多人,到新疆基層就業發展的也有近190人。
“又紅又專,全面發展”是對“講政治、有信念”的生動詮釋。在“紅”與“專”的關系上,蔣南翔同志曾形象地舉例說:“我們從清華到天安門,天安門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是要解決方向問題,即政治問題。……方向不對,就愈走愈遠。 ……但是你更多的時間要去走路,……而且你走路的時間比檢查方向的時間更多。”[11]“又紅又專”,既是對黨員個人的要求,每個黨員要努力做“又紅又專”的表率,也是對學校辦學應堅持方向和質量相統一的要求。 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將“又紅又專,全面發展”作為學校培養人才的特色,長期堅持下去。
3.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正確地、創造性地貫徹黨的方針政策
清華大學黨組織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正確分析和認識問題,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這是學校得以健康發展、學生得以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即使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如面對或“左”或右的影響,清華大學黨組織也努力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冷靜分析,不跟風,不搞“隨風倒”,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唯書、不唯上、不唯他、不唯洋,只唯實,盡量減少錯誤和損失。
蔣南翔同志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 他堅持從中國的實際、高等學校的實際、清華大學的實際出發辦教育。在蔣南翔同志的領導下,清華大學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學、法學、農學以及一些工學學科被調出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工科,迅速發展成為當時全國領先的多科性工業大學。“文化大革命”期間,針對當時林彪提出的“毛澤東思想是頂峰”的說法,他批駁說“不是頂峰,是高峰,是頂峰就不能發展了”。后來在被打倒的情況下,針對有人在報紙上提出的對新中國成立后前17年中國高等教育和知識分子的“兩個不正確估計”,即“高等教育不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占主導”和“知識分子就是資產階級的”,蔣南翔十分鮮明地提出了不同意見。 1980年,在反思“文化大革命”時,他說:“十年浩劫說明:在科學領域里沒有什么‘最高指示’。如果說有‘最高指示’,那就是客觀規律。”[12]
可以說,在清華大學黨組織的發展過程中,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得到了比較好的保持與發揚。比如,針對20 世紀80年代提出的在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之外,大學還應辦成第三個中心即產業中心的觀點,清華大學黨委在認真評估之后覺得不可行,就沒有跟風大辦產業,為此曾在當時承受了較大的壓力。 在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時,上級部門希望清華大學能夠帶頭擴招,學校黨委經過認真討論后,認為當時學校的學生數量已經超過臨界點,重要的是提高質量而不是擴招,于是頂住了壓力,沒有擴招。事實證明,當時的這些決策都是正確的。 近些年來,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針對師生反映強烈的涉及上級管理部門的一些問題,如科研經費的分配、管理等,清華大學黨委積極主動地向上級部門反映,提出改進的措施建議,有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
當前,我們正在全面推進綜合改革,既要強調頂層設計、全校一盤棋,同時又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清華大學的人事制度改革為例,學校強調以院系為主體,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規律和發展目標,分別制訂改革方案,經學校同意后,由院系組織實施。納入人事制度改革的38個院系先后研究制訂了各自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各院系圍繞學校的總體目標,與學校學科建設、教育教學、科研、人事等部門多次交換意見,廣泛開展國內外調研分析,組織本單位教師討論,明確了學科和隊伍建設的具體目標,研究確定師資隊伍的系列劃分和相應的學術標準,每個院系的方案都力求符合自身實際,突出針對性。 據相關統計數據,各院系的改革方案平均經歷了20余次修改,各院系教師投票平均支持率超過80%。最終通過學校批準的38個方案,工科、理科、人文、社科、藝術各具特色,同一學科大類的不同院系也因學科發展階段、戰略目標選擇不同而有所差異。
“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是“講政治、有信念”的內在要求。實事求是是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任何時候都要堅持、都不能丟。要做到實事求是,既要勇于實事求是,又要善于實事求是,不斷提高實事求是的能力。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觀點和方法看待和分析問題;大力弘揚我黨優良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清華大學行勝于言、嚴謹求實的傳統,知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還要堅持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立足實際、敢破敢立,在改革創新中把實事求是的精神發揚光大、推向更高層次。
4.深入群眾,團結奮進,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自清華大學第一個黨支部誕生之日始,清華大學黨組織就一直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和廣大師生之中。清華大學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來自其立場正確、真正代表群眾利益以及共產黨員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新中國成立后,黨組織進一步成為團結師生員工的核心力量。如今,清華大學黨組織仍然保持這一優良作風, 黨員干部沒有那么多的“官本位”思想,絕大多數能唱“正氣歌”,在群眾中有很好的口碑和威望。
深入群眾,首先要服務群眾。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是對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的深化,也是對每個黨員的要求。黨支部和黨員廣泛分布在群眾中間,各方面的服務任務更直接、更具體、更聚焦,要把服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得學習教育的成效更好地體現在服務師生群眾的新成效上。 在服務群眾的同時,還要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團結、帶領師生為實現學校的改革發展目標而進取奮斗。 比如,在涉及所有教師切身利益的教師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清華大學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教師隊伍的共識,為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深入群眾,團結奮進”是對“講政治、有信念”的實踐檢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 共產黨員要始終做到深入群眾,就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根本觀念并將其落實到具體工作之中,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之中,通過每一名黨員的努力,把群眾的觀點、呼聲切實地反映上來,把學校的部署有效地貫徹下去。
“講政治、有信念”是做合格黨員的基礎和前提,是“四講四有”的核心和關鍵,同時“四講四有”又是完整、統一的整體。其中,“講規矩、有紀律”是“講政治、有信念”的基本要求,“講道德、有品行”是“講政治、有信念”的人格基礎,“講奉獻、有作為”是“講政治、有信念”的實踐體現。我們要按照“四講四有”的全面要求,努力做一名新時期的合格黨員,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業績。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664.
[2] 彭筱敏.論領導干部堅定的理想信念與講政治[J].求實,1997(9):33-34.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6.
[5] 習近平.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N].人民日報,2012-11-20(1).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7] 石學峰.中外政黨章程比較研究及啟示[J].唯實,2009(2):14-18.
[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賀美英.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建設社會主義一流大學[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6(2):1-8.
[11]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清華大學. 蔣南翔文集(下卷)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8:738-739.
[12] 蔣南翔. 談談當前教育的形勢——1980年7月24日在教育部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J].人民教育,1980(10):3-6.
[關鍵詞]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政治;有信念;合格黨員
[作者簡介] 陳旭,工學博士,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陳旭: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內涵,做新時期合格共產黨員
2017-01-2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