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國防軍事 > 閱讀信息
鐘紅 繆開金:靈韻的消散和話語權的爭奪——慕課之隱憂與應對
點擊:3361  作者:鐘紅 繆開金    來源:紅旗文稿  發布時間:2016-03-23 08:32:07

 

 1.webp (1).jpg

 

  2012年起,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慕課,因其開放性、便捷性、靈活性、低成本的特點受到不分國界學習者的追捧,以傳統教育挑戰者的姿態掀起一場高等教育變革熱潮。我國慕課本土化的步伐亦迅速展開,部分高校相繼加入慕課三大組織平臺的同時,中文慕課平臺也初具雛形。慕課支持者們認為它打破了高等教育的壁壘,促進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使全球各地的人們都有機會聆聽一流大學一流師資的課程,真正掀起了一場學習者的革命。

 

  慕課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其關鍵是突出了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價值取向,改變接受式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權得到極大提升,只要能夠鏈接互聯網,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學習,突破時空限制、覆蓋規模大、開放程度高、互動體驗強,“教育正在從為了生活學習、終生學習走向終生隨時學習”。慕課不僅給教育教學方式帶來了全新變革和發展機遇,更對高等教育體制造成顛覆式的沖擊。其最主要的積極意義,在于其可能帶來教育領域大范圍的機會平等。但在慕課規模急劇擴張,形成現象意義上的繁榮背后,對其質疑聲也不絕于耳。

 

  一、經濟全球化時代文化之爭的新戰場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在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聽課機會,為全社會的知識普及貢獻力量之余,顯然也埋下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個國家文化話語權紛爭的種子。

 

  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文化傳承與創新,是國家賦予高等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之外的更具戰略性意義的崇高使命。如果一國的國民教育體系在外來文化沖擊的背景下,喪失了傳承文化血脈的功能,在最低限度上,會形成代際文化斷裂;嚴重點說,則會動搖主流意識形態的基礎、誘發身份認同的危機、引致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北大前校長周其鳳在其卸任之時,談到了應該通過網絡課程的建設,讓更多人共享北京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同時也帶著深深的憂患意識:“如果我們北京大學在這方面不努力,可能有一天學生坐在燕園里上的課程是哈佛的課程、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牛津的課程、劍橋的課程……不要落伍,北京大學不能落伍。這個事情既能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也能提高北京大學的國際影響力。事實上,如果我說得嚴重一點,也許關系到存亡的問題。”

 

  開放包容與獨立自主并不矛盾,準確地說,后者是前者的必要前提。中國創造的經濟奇跡舉世公認,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固然是30余年來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卻也得益于新中國成立之初歷盡艱辛鍛造出來的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同樣的道理,在今天的開放時代、信息社會,越是強調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越是積極學習借鑒別國教育體系、教育技術和教學模式,越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獨立自主地建設符合本國國情的,有助于塑造和培養民族自尊心、榮譽感和責任感的國民教育體系。從國民教育體系的獨立性和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角度看,我們對于慕課在當下的大行其道,的確應當持謹慎的態度。

 

  二、“技術中立”的假面

 

  互聯網時代是商業新模式迭出的時代。慕課的風行,首先搭乘了“免費”這一模式的順風車。所謂免費模式,就是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以“免費”吸引大規模用戶,再以某種商業模式將這些用戶資源變現,這似乎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描繪的那種低價傾銷的“重炮”在當下的加強版:“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便宜和免費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免費會開創一個市場,而收費的話只能進入另一個市場。”互聯網打破了傳統格局下的壇壇罐罐,讓世界變得更加扁平。1984年第一次黑客大會上,就有學者提出:一方面,信息想要變得昂貴,因為它很寶貴,在恰當的地點得知恰當的信息,能夠改變你的人生。而在另一方面,信息也想要變得免費,因為發布信息的成本一直在下降。因此這兩種趨勢在互相牽制。有趣的是,健忘的人們總是忘記信息的這種兩面性。

 

  免費給市場灌注了潤滑液,增強了流動性。人們對于“免費的午餐”只是一種口頭上的警覺,真正遭遇時,總是在措手不及中繳械投降。慕課將世界知名高等學府的課程全部向社會、向全球開放,表面來看,確實是一場“免費的午餐”,準確地講,應當是一場“免費的盛宴”。事實上,它的背后卻隱而不彰地暗含著某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教育理念、文化觀念和政治信念。一些課程中包裹著的西方中心主義、宗教意識,對個人主義價值導向以及西式民主政治模式的偏執推銷,凡此種種,都不可避免地會對我國的文化安全、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構成真實的沖擊。

 

  在華麗的技術外衣包裹之下,慕課更像是深藏著特定政治模式和意識形態使命的“特洛伊木馬”,經由技術合理性的掩護,緩緩偷渡而來、等待時機破門而入。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馬爾庫塞在其名著《單向度的人》中深刻指出:“這種發達工業社會是一個政治的世界。在技術的媒介作用中,文化、政治和經濟都并入了一種無所不在的制度,這一制度吞沒或拒斥所有歷史替代性選擇。這一制度的生產效率和增長潛力穩定了社會,并把技術進步包容在統治的框架內。技術的合理性已變成政治的合理性。”慕課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傳播,是以一種技術中性的面目出現的。它在短時間內得到全世界的追捧,乃至被奉為教育領域的革命性事件,實質是作為全球教育體系的中心——美國,在更高的戰略層面樹立新的標桿,并向全球教育體系的邊緣地帶進行新一輪的逐級輻射。這個過程是一連串復雜的事件,充滿著意識形態滲透與文化霸權、技術崇拜與政治謀劃,旨在進一步鞏固“中心”對于“邊緣”的優越性,削弱后者的文化自覺并鼓勵其向前者依附和趨同。

 

  在慕課平臺Coursera上,有斯坦福大學社會學和政治學教授拉里·戴蒙德開設的一門公開課《民主化進程》(Democratic Development)。這個課程當中,一名中國的學習者在其課程筆記中這樣寫道:“與民主政體相對的是威權政體,可以細分為選舉威權(如新加坡、俄羅斯)、一黨制威權(如中國)、個人獨裁、絕對君主、軍事統治、極權主義等。”這種戴著有色眼鏡認識中國、闡釋中國的西方言論,借助慕課的大范圍傳播,形成倒灌之勢,扭曲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丑化我國的國家形象,進而影響我國當代青年的國家觀念、政治信念和價值觀。

 

  三、用慕課講好中國故事

 

  慕課并不完美。它無法取代大學實體課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來自于每一所大學的學術傳統和文化傳承無可取代。學術傳統同時受到地區傳統和時間局限,不同區域的語言、文化環境,以及同一區域不同高校的文化傳統,都存在明顯差異。慕課在突破教學時空限制的同時,也會造成教育過程的時空錯位。這正像德國哲學家瓦爾特·本雅明所指出的:復制技術使復制品脫離了傳統的領域。通過制造出許許多多的復制品,從而以一種摹本的眾多性取代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教育是藝術,對藝術的真正理解,很難通過大規模傳播的山寨方式來進行。在實體的大學課堂講授之余,師生之間還會進行學術研討、科創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實踐學習環節所體驗和掌握的知識,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時空領域范圍內。學術傳統的傳承最直接的體現是師生關系的承繼,大學教師自身的學術素養、研究道德品質、人格魅力,通過面對面的個體性接觸,對學生的人格養成產生直接影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慕課無法取代大學實體課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才培養不簡單等同于傳播知識,而是知識學習、能力提升與人格養成有機融合的過程。在大學校園里,學生不僅能夠接受教師指導,還可以與其他學習者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同學之間形成良性競爭的氛圍可以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這種協同效應的效果不容小覷。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主體也是客體,大學生不僅要作為教育的對象,還要作為協同的對象平等對待,尊重他們的成長成才規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將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團隊合作、朋輩支持促進共同進步。

 

  慕課的這些缺憾,并不妨礙我們洋為中用,自覺地取長補短,使這一技術模式為改進當下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才培養水平、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和凝聚力而服務。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改善,帶來國際范圍內的廣泛關注,中國國家形象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話語權建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話語主導權,事關國家利益與戰略安全。在各種誤讀、誤解之中實現“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亟需提升國家文化話語創新能力和傳播能力。

 

  當前全球范圍內文化話語權“西強我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慕課的迅速興起,可以看作歐美大學的學術資本,在商業資本運作的強勁驅使下,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勢進一步擴張策略的例證,對身處文化劣勢的發展中國家高等教育而言,面臨著新一輪侵蝕與掠奪。

 

  一個最典型的事例即哈佛大學發布于edX平臺(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于2012年4月聯手創建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堂平臺)上的“中國課”系列視頻ChinaX,課程由哈佛大學知名的中國歷史學者包弼德(Peter K. Bol)和柯偉林(William C. Kirby)聯合主講,兩位教授在課堂視頻中還用中文演唱了改編自《兩只老虎》旋律的中國朝代歌,ChinaX依托哈佛大學東亞學研究的深厚底蘊,借助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迅速受到熱捧,后臺數據顯示“目前該課程的45000人在線學習,其中大約有12%的人在中國”,“這還不包括通過哈佛大學與中國合作伙伴優酷網隨意觀看的幾千名網友”。包弼德坦言這門通識課程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更多地了解中國,改變傳統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他和柯偉林認為這種誤解甚至來自中國人自己。“如果我的課程的使命是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中國,那是在哈佛課堂里開課還是上HarvardX更好呢?目前看似乎ChinaX的平臺甚至比哈佛校園來得更為有效,因為最大的教室也裝不下45000人。”

 

  “講好中國故事”事關中國和平、發展、共贏的戰略性問題,中國高等教育如何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面向全球共享,參與國際競爭,做到既“請進來”又“走出去”,是國家文化和軟實力輸出的內在訴求和重要載體??梢猿浞掷媚秸n這個國際化的開放傳播平臺,科學合理,有禮有力有節地陳述自己對中國乃至對世界的觀點。應盡快制定國家層面的在線教育制度框架和發展戰略,協同政府部門、高校、社會資源等各方力量,改變現在國內高校各自為戰的混沌局面。引導高校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聚焦課程內容制作,組織專門力量系統性地研究發展規律,支持鼓勵非政府民間力量搶占全球在線教育市場,配合孔子學院等國家文化項目建設,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需求。

 

  總之,在信息化、全球化的當下,對慕課的蓬勃襲來,我們不能采取鴕鳥政策,視而不見,簡單拒斥,也不能對其毫無防范地擁抱,必須積極應對其帶來的挑戰,堅守意識形態底線,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在普及國民教育、擴大機會平等、傳播中國聲音方面的優勢,促進中國高等教育在新階段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來源:紅旗文稿 )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