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軍改即將進入“脖子以下”的階段,由于轉業工作牽動人心,很多年齡較大的同志的意見在很多平臺得到了傳播與回應,相比之下,年輕同志與這次軍改似乎關系不大,多少存在說不上話、插不上嘴,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傾向。
但軍改事關全軍,事關國家,年輕同志豈能作壁上觀?作為一位在團級、師級、軍區級機關都工作過的年輕中尉,我想就我看到的和想到的,提一提自己的思考吧。一、我就想干一點和打仗有關系的事兒
我知道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但我們先看看下面的問題吧。
如果你是一名機關干部,那請回答如下問題:當面作戰對手有多少個行政區劃?每個區劃的政治、人口、經濟有何特點?作戰當面有哪些部隊?部隊輕重裝備有哪些型號?數量如何?對手部隊首長姓甚名誰?有什么性格特點?預定作戰區域地理地貌如何?山高多少?水深多少?有多少村寨人口?
也許你會說,這些都是軍事問題,我是政治口的干部,不太清楚也情有可原嘛。好吧,那我問你,一旦被俘,軍人可以透露哪些信息?戰時網絡宣傳有哪些法律規定?戰斗失利的情況下戰場鼓動的原則是什么?日內瓦公約是否允許射殺傘兵?美軍牧師團編制如何?
你能回答這些問題嗎?你思考過這些問題嗎?或者說,有沒有什么機會讓你去深入研究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那你還覺得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參謀干事嗎?或者只是一個合格“機關筆桿子”?機關確實忙,但忙的是材料、是開會、是檢查,很少忙打仗。為什么?
一是確實無仗可打
如今,實戰化訓練已經成為機關的口頭禪,只要一寫材料,就是“瞄準實戰”、“緊貼實戰”,等等。
但我一直有個疑問:我們有幾個人見過實戰呢?到底什么是實戰呢?如果沒有人見過實戰,那么這個“瞄準”那個“緊貼”,又如何來判斷呢?如果這些判斷不了,那我們所謂的備戰打仗又從何而來呢?
這些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問題,因為不打仗,所以研究打仗就沒有了根底。從時代大勢來講,這確實是一個和平發展的時代,而我們在民族崛起的關鍵時刻也確實不想打仗。
所以,作為軍人,如何在這個時代去真正靜下心來思考戰爭,真的需要大智慧和大奉獻。
二是打仗能力與晉升無關
在我來到任何機關時,都會有人告訴我,“文字水平是機關干部的硬指標”,沒有人告訴我“打仗能力是機關干部的硬指標”。
如同我開始提出的那些問題,如果現在有機關領導以這些問題來評判一位同志,估計所有人都會很驚訝,“這和工作有關嗎?”
無關,確實無關。
在機關,你需要知道的是如何把一篇材料寫出層次寫出高度寫出流光溢彩,你需要知道的是領導們的對于材料的喜好,對于工作的偏重。不能說我們的工作與打仗無關,但打仗從來都是文章里的中心,如何成為現實的中心,確實還有一段道路。
在來到部隊以前,我想象中的機關,是我和首長、領導們一起,穿著防彈衣、頂著鋼盔、別著手槍,圍著沙盤,對著地圖,在為某個軍事行動的細節而討論不休。
而實際上,我們往往是一群人,泡著茶,熬著夜,看著電腦,對著投影儀,拿著幾張材料,為了三大點、三小點的結構一致性而絞盡腦汁。
雖說理想豐滿、現實骨感,但我還是希望,在軍改以后,能夠讓我去思考開頭提出的那些問題,讓我去干一些和打仗有關系的事兒。
二、我們需要創新的環境
在“兩會”上,習大大提出了創新驅動的思想。其實無論古今中外,只要提到創新,大部分人都會認同這樣一種觀點:無論是理論、技術還是思想,軍隊從來都應該是時代創新的先行軍。
從網絡化政工到干部使用機制,再到最基本的勛表榮譽制度的落地,部隊創新的口號提得不少不弱不低,但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創新在部隊,特別是在機關往往是最難的一件事。從網絡化政工的推進,到“五多問題”的解決,再到無紙化辦公,往往是材料里將創新捧到天上,現實卻差強人意,為什么呢?我想:
一是嚴格程序和鼓勵創新是天然的矛盾
“機關是一個講程序的地方”,這是我每次到一個新的機關都會聽到的話。確實,從議事程序到請示匯報制度,從干部培養到任職選擇,每一級機關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和習慣規矩,這是一套系統的、完整的、大家認可的、顛撲不破的原則(除非由上到下改變)。任何對于這一原則的破壞者,都必死無疑。
嚴格程序本沒有錯,這是工作的現實要求,但嚴格程序(和它背后的森嚴等級)與創新必然是矛盾的。因為創新要求的環境是平等、尊重、隨意和學術性,而機關的環境則是等級、命令、嚴肅和行政性。所以在機關談創新,從環境的角度講就不現實。
二是沒有競爭就沒有創新
這幾年,地方商業創新之強之快之耀眼,和軍隊創新能力形成了鮮明對比,從最近的《太陽的后裔》講,為什么他們拍出的電視劇能夠刷爆朋友圈,而我們的,呵呵。一個很重要的緣由,就是他們是在商業競爭中披荊斬棘,而我們是在組織羽翼下幸福成長。
無需論證,創新是競爭的產物,而部隊機關則是穩定的產物。機關內部是有競爭的,但機關作為一個組織和集體,與外界不存在競爭。沒有殘酷的競爭,就不會有創新。而這個競爭才哪里來,如何來,卻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三是創新者難決策、決策者難創新
這一點最重要,估計也最難解決。
在任何一個機關,決策者都是老同志,而老同志往往不是創新的支持者;創新者往往是年輕人,而年輕人說了又不算。
一是任何創新都有風險,老同志混了這么多年才得來的烏紗帽,能夠為了幾句創新就自己冒險耍飛嗎?二是老同志往往更愿意從經驗和習慣來看待和處理問題,這也是人之常情。三是決策者要考慮全局的穩定,防止孟浪也是必然的要求。
舉個栗子吧,無紙化辦公在部隊已經提倡了很多年,這也算最最簡單的創新吧。而在我工作過的某個機關,機關領導桌上連一臺電腦都沒有,任何材料都必須打印給他審閱。那么在這個機關,只要這位領導在,所謂無紙化辦公那就永遠實現不了!
這個領導有錯嗎?沒有,因為他確實用不來電腦。但是有辦法解決嗎?沒有,因為他是決策者。
年輕人在一起討論得熱火朝天的創新之舉,在老同志那里被一笑置之,這樣的事情可能不算少見吧。
尾聲:
關于打仗和創新,這些在地方老百姓眼中部隊最基本的兩項特色,在現實的機關工作中卻成了典型的“屠龍術”,讓人多少有些齒寒。我也深知自己位卑言輕,但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愿這一番不算成熟的話語能夠為改革強軍略進綿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