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民進黨再次實現全面執政,國民黨短期內難以走出困境,蔡英文要搞“去中國化”,兩岸關系面臨嚴重挑戰。但是,我對臺大政方針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我強臺弱決定兩岸關系根本走向的趨勢不會改變。當前,我們急需對以往工作中的不合時宜之處“大破”,針對新形勢新問題進行“大立”。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主要目的是避免兩岸關系出現根本性倒退,為最終統一打好基礎。
一、爭取臺灣民心方面:
——打破過去過度重視經濟交流、在思想交流方面忌諱太多的做法,爭取臺灣民心首先要讓臺灣民眾理解大陸、認同大陸甚至喜歡大陸,因為“臺獨”思想的泛濫與臺灣的反共意識形態有很大關聯
1.島內“臺獨”陣營不斷擴大,贊成統一的越來越少,爭取臺灣民心,不能再只是一味地“順”著臺灣民眾說話,是時候多說我方觀點讓對方思考了。這么多年,臺灣無論哪個黨上臺,都不談統一,我們必須正視當今臺灣主流民意“維持現狀”的實質就是“臺獨”,不能再在一個中國原則立場上含糊了。要反復宣誓“九二共識”是我們的底線,也是我們的善意。
2.旗幟鮮明地支持島內反“臺獨”的民意。我們過去較少關心島內統派,現在是時候扭轉這一做法了。統派是我們的堅定支持者,在爭取臺灣民心的過程中最應該溫暖的就是他們的心。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敢大聲說統一,鼓勵支持統一的人,還怎樣扭轉島內“臺獨”氛圍日漸濃厚的社會氛圍?
3.大聲地、多渠道地講出大陸的主流民意。不要讓民進黨動不動就迷惑臺灣民眾什么“大陸官方的行為”,要讓臺灣老百姓知道——大陸的民意也是能夠影響甚至左右政府決策的、根本沒有民進黨宣傳的“專制統治”,這樣可以增加臺灣民眾對大陸社會制度的了解、理解甚至好感,是吸引臺灣民心的一個策略。
4.對將要與臺灣民眾進行交流的人員提前進行專業培訓,學習真心真意與臺灣人民交朋友的藝術,掌握“講自信、講感情、講形象”的基本原則,時刻注意增強政治意識、嚴防被滲透與策反。
5.繼續加強各省市或民間團體與島內相應縣市與團體交流工作,特別是在當前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無法進行對話的時候,增強民間團體的交流溝通更加要有緊迫感與責任心,也需要更有實效性,需要提前制定細化方案。
6.對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交流的行徑進行及時批駁,讓臺灣民眾知道是誰讓他們的經濟水平倒退,同時也讓他們知道大陸不會破壞臺灣民眾的利益,特別是在臺灣的國際空間方面。
二、與臺灣青年交流方面:
——打破過去組團參觀或旅游的模式,多進行意識形態領域的交流與辯論,敢談且學會藝術地、有理有據地與臺灣青年談統一
1.李登輝12年、陳水扁8年,均以“鴨子劃水”的隱秘方式“去中國化”,逐漸令“反中”意識成了臺灣年輕人“臺獨”傾向的新特點,馬英九8年的“不統不獨不武”更加重了這種分離,今年大選129萬首投族中的90%票投蔡英文。所以,我們不能再一味遷就或躲避與臺灣青年進行意識形態方面的交流了。對于統一,我們要大聲說出來,打破如今臺灣大學校園里“臺獨”一言堂的現象,給他們提供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與辨別。
2.增加臺灣青年對兩岸和平紅利的獲得感。大多數臺灣中青年服務于高新科技產業或現代服務業,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臺商,因此我們要多開放高新科技、現代服務業的資源,讓臺灣中青年通過參與,產生成就感,以此培育其中國人的認同感。
3.創造多種新的兩岸青年交流內容,可以從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入手,可以多利用個性化的現代途徑,以改變目前臺灣青年認同狀態,從而動搖“臺獨”的思想根基,逐步塑造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
三、輿論戰中的“破”與“立”:
——打破過去不會說或說得少、過多宏大敘事、信源過于單一等困境,增強擺史實、講理論、會論戰的能力;打破目前臺灣社會“臺獨”思潮一言堂的局面,讓臺灣聽聽不同聲音、多一些思想立場方面的選擇;打破過去媒體宣傳禁忌過多的顧慮,要多大張旗鼓地宣傳統一的好處
1.現在的臺灣,思想界大規模的統“獨”論爭日漸消音,全臺灣幾乎都在鼓吹宣揚“臺獨史觀”、“皇民史觀”及反中仇華、丑化妖魔化中共大陸言論的“一言堂”,所以許多臺灣人在毫無選擇、思考的情況下自然接受了“臺獨”理念,自然無法產生對大陸認同感。對于這些,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2.編寫一套適合網絡傳播的理論論述應盡快提上日程,盡快形成與“獨”派不同的論述,展開必要的思想斗爭,打破“臺獨”一言堂的局面。參與制定的人除了涉臺專家學者,還應加入媒體特別是新媒體工作人員。
3.對兩岸交流中的大陸學者進行思想培訓,他們在與臺灣學者和民眾交往時切不能加入“反共”的大合唱,這對臺灣民眾的認同會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
4.在島內要組建我們的“內援”,及時揭露民進黨與蔡英文每一個破壞兩岸關系的舉動。我們不能總是被動地應對島內局勢,還要善于“創造形勢”,主動出擊,掌握話題主動權甚至制造權,特別是在臺灣人喜歡的新媒體上制造話題,樹立能左右臺灣網民情緒的大V,這個大V甚至可以是娛樂明星。
5.過去過于重視與國民黨的交流,忽視了臺灣社會的分離傾向,這恰恰是在馬英九執政8年里有了更大發展。國民黨論述能力太差、缺乏必要的理念、原則和宣傳倡導能力,不敢甚至不知如何反“臺獨”,卻在批評a共產黨抗日時振振有辭。而民進黨在論述或意識形態操弄方面有著超強能力,臺灣的媒體大多數已變綠色,臺灣許多大學教授抓住一切演講機會進行臺灣民眾的思想工作。國民黨的失誤我們要避免,民進黨的長處我們可借鑒。
四、所謂臺灣“國際空間”問題:
——美國可能在助臺擴展國際空間方面加大力度,中日間釣魚島問題與中美間南海爭執都可能因蔡英文而復雜化
1.我們可以說:臺灣想要的國際空間,可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種人物,讓臺灣民眾知道大陸無法讓臺灣加入一些國際組織是主權國家的“正當”行為,當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時,臺灣一樣打擊大陸甚至比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大陸已展現很多善意,遠遠強過當年臺灣對待大陸,這些善意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說,讓臺灣民眾能將心比心地理解這樣做對于一個主權國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我們可以做:多宣傳大陸國力、軍力、國際影響力的強大,給臺灣民眾多留下大陸會保護臺灣、當臺灣保護傘的印象。多宣傳中美大國博弈,臺灣被裹挾其中,民進黨做出舍大陸親美日的戰略,對臺灣絕對是弊大于利。多宣傳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在外交領域的和諧。所以一旦出現國際空間危機,就要算在民進黨頭上。
五、做好多項預案:
——好的繼續堅持,需改進的盡快調整
1.對時代力量的預案。時代力量會否阻止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向中間立場靠攏,須多加觀察并提前做好應對。
2.對蔡英文的預案。蔡英文在思想上更接近李登輝,在執政行動上更接近陳水扁,學者型女性政治家更容易迷惑人。蔡英文的新南下政策不是簡單的經濟發展戰略,同時也包括了更加全面的文化內涵,甚至是想借此加強與東盟國家的文化聯系。怎樣在不損害臺灣民眾利益前提下,在經貿關系上壓制民進黨,在輿論聲勢上壓倒民進黨,我們應提前設計好多個版本的應對方案。
3.對國民黨的預案。國民黨在洪秀柱帶領下會朝哪個方向發展,藍營其他黨派的發展方向,我們如何與他們相處,都需要密切觀察和深入思考,并拿出可行措施。
4.對臺灣社會本土化的預案。蘇起認為“緩獨”將成為臺灣未來的發展趨勢,怎樣改變目前臺灣民眾的認同現狀,怎樣動搖“臺獨”的思想根基,需要盡快制定細則。
(作者原創建議,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