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摘要】根據中國外文局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國形象的國際認可度正在穩步提升,海外民眾看好中國未來發展形勢。中國軍隊的海外形象也會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上升,樹立與之相稱適應的良好形象。
隨著我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心,我軍越來越受到國際關注,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一舉一動都處在媒體的閃光燈下。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中國夢”“一帶一路”“兩個一百年”“三嚴三實”“四個全面”“五大發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一經提出,便在國際社會尤其是海外輿論場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作為大國背后的中國軍隊,如何在治國理政新思維下建構起良好的海外形象,成為新形勢下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課題。
1“鏡中虛像”:真實性折射不出真實感
一個強大、可愛而真實的我軍形象尚未真正在海外建構起來。新華社解放軍分社曾經做過《中國軍隊海外媒體形象調查》報告,調查樣本為世界6大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俄塔社、共同社、中央社,報告顯示,對中國軍隊持“負面”印象的海外媒體占大多數。
長期以來,“中國軍事威脅論”等論調一直占據外媒報道我軍的框架和語境中,對中國軍隊來說,形象危機已經直接影響到我軍的強軍進程。治國理政新思維下的我軍要會做,也要會說。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醫務人員秉持“和諧世界”“和諧海洋”“慎戰思想”等軍事文化理念,出訪8國,???span lang="EN-US">9港,赴海外進行醫療救助,向世界傳播了我軍的先進軍事文化,讓“中國軍事威脅論”不攻自破。
會做,就是我軍通過辦好自己的事,產生有中國特色的強軍故事;會說,就是不斷加強我軍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向全世界傳播我軍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我軍,進而擺脫我軍“有口難說、有理難辯”的尷尬境地。
實際上,事實的客觀性與傾向性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真實性并不等于真實感。軍隊的形象包含4種形態:理想形象、現實形象、媒體形象和人心形象。
其中,媒體形象是將現實形象轉化為人心形象的關鍵環節。出于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懼怕,中國軍隊真實的形象在西方的主流媒體報道框架中被嚴重歪曲、“妖魔化”,甚至被刻畫為“伏地魔”。
在宣傳活動中,美軍提出了“戰略傳播”概念,并將其作為美軍“軟實力”的重要支撐,不斷加強戰略傳播攻勢,對美軍自身進行“偶像化”宣傳。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認為:“任何事物,只要是通過話語傳達,都可以是神話。”
相反,與之對立的就是所謂的“妖魔化”。清華大學教授李希光論著《妖魔化中國的背后》,就深刻指出了這一問題。“中國軍事威脅論”“粗魯的入侵者”等負面標簽被外媒大肆宣傳,影響了我軍的“走出去”進程,使我軍成為“刻板印象”的受害者。
目前,我軍海外宣傳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被扭曲的國際形象,遭遇的實踐困惑就是如何將我軍的真實性在國際受眾認知建構中轉化為真實感。
2從“他塑”之鏡到“塑他”之像
長期以來,西方一直囿于“東方主義”“歐洲中心論”的思維定式中不能自拔,而我們塑造形象提及最多的就是“自塑”和“他塑”,對“塑他”卻鮮為提及。
“塑他”是一條建構海外形象的絕佳路徑,要主動用權威信息回應國內外受眾的關切和需求,對因不了解我軍具體情況而產生的困惑,要加大宣傳闡釋力度;對受敵對勢力歪曲宣傳而形成的疑惑和誤解,要揭穿謠言、澄清是非、說明真相;對有意為之的污蔑和攻擊,要理直氣壯地予以批駁,有理、有利、有節地開展國際輿論斗爭。
一方面,多從國際化視角講述故事。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標準和規則傳播信息,深入挖掘“最大公約數”,求同存異、聚同化異。
比如,反對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等,一直以來就是我們的主張,也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與任務,是共同遵循的國際道德標準,是國際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組成部分。
對外傳播我軍國際形象,就是要善于體現和運用這些原則,抓牢這些話題,努力做到國際化表達中國的故事,使我軍形象傳播取得最大宣傳效益。另一方面,注重運用多樣化手段擴大影響。
比如,可以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及時發布我軍的權威信息;依托軍演、搶險救災、反恐維穩、儀式慶典等重大活動開展宣傳,充分展示我軍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結合軍隊高層出訪、雙邊多邊交流、國際軍事研討等軍事交往或軍事外交活動,向世界深入闡釋說明我軍建設發展的方針政策;借助對外軍事文化交流,定期發布國防白皮書,制作發放外宣品等,讓國外受眾多側面、多視角地了解我軍。
口碑比媒體更重要。建立我軍良好形象的“口碑銀行”,不斷壯大我軍良好形象“數據庫”,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方可零存整取、整存整取。比如,對外講好“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赴海外醫療救助的生動故事。
“和平方舟”4過赤道,跨越4大洲2大洋,出訪8國,???span lang="EN-US">9港,向世界展示了我國作為世界負責任大國的光輝形象與大國風范;“和平方舟”醫務人員秉持“和諧世界”“和諧海洋”“慎戰思想”等軍事文化理念,26次密集拜會,19次走進大學課堂、敬老院、孤兒院等,深入島嶼、社區、村鎮巡診,累計診療17441次,成功實施手術59例,多次創新紀錄,向世界傳播了我軍的先進軍事文化,讓“中國軍事威脅論”不攻自破。
3照大國之鏡,畫強軍之像
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舉世矚目的發展潛力與光明前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中有擔當、有作為,積極履行大國責任,就成了中國軍隊走向世界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2015年9月的聯合國維和峰會上,習主席宣布了一系列新舉措——中國將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中國將積極考慮應聯合國要求,對外派遣更多的工程、運輸、醫療人員參與維和行動……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軍隊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產品。
從活動地域來看,無論是北美洲、大洋洲,還是太平洋、大西洋,抑或南蘇丹、西非,中國軍隊的足跡遍布世界多個角落。從執行任務來看,無論是海外維和、撤僑行動、編隊護航,還是馬航搜尋、地震救援,中國軍隊的海外影響力與日俱增。
比如,“當代海軍”微信公眾號曾推送題為《大國兵貴!中國海軍專機跨國救水兵》的專題報道,人民網、網易、新浪、騰訊等網站紛紛轉載,迅速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與熱議。
春節期間,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青島艦機電部門戰士王新松突感身體不適,由于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病情難以控制,我國海軍緊急租用國際SOS組織醫療包機,將王新松接回北京,并安排軍內外專家進行集中診治。
中國海軍萬里包機拯救在亞丁灣護航的士兵王新松,充分折射出中國的大國擔當與情懷,一支大國軍隊、強國軍隊的威武與文明。海外受眾不禁聯想起《拯救大兵瑞恩》《護送錢斯》等故事,起到了跨文化傳播效果,產生了可視感和親和力。
春節期間,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青島艦機電部門戰士王新松突感身體不適,由于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病情難以控制,我國海軍緊急租用國際SOS組織醫療包機,將王新松接回北京,并安排軍內外專家進行集中診治。
根據中國外文局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中國形象的國際認可度正在穩步提升,海外民眾看好中國未來發展形勢。中國軍隊的海外形象也會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上升,樹立與之相稱適應的良好形象。
作者:周 雷
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