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近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意外現身央視新聞聯播,強烈呼吁:“中國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就是偉大祖國!”
與此同時,美國人卻在磨刀霍霍,很可能馬上就要對華為下手,突破口就是所謂華為與朝鮮、伊朗、敘利亞、古巴等國家的聯系。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商務部的行政傳喚已經發出,要求華為高層提供證詞,或者提交相關信息。“如果調查發現華為對上述幾國的出口違反了美國的政策,觸及美國國家安全,美國有可能限制華為獲得關鍵的美制零部件和其他技術產品的途徑。”
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了美國人口中那慣常的四個字——國家安全。
今年3月,美國也是以這樣的理由提出對中興進行制裁。時針再往前撥,2012年,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指控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對美國構成安全威脅。
四年一輪回,美國人老調重彈,讓人嗅到了一股濃烈的選戰味道。毫無疑問,“中國話題”在一定意義上已經成為美國兩黨爭相“示強”的工具,所謂的制裁背后,其實就是一種“政治操弄”。只不過,每每都拿華為、中興開刀,讓人不由得要感慨一句,山姆大叔裝備庫里的“硬貨”真是不多。
透過此舉我們更可以看到,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對經濟“自上而下”的介入正日益加深。頻頻動用國家力量維護本國企業利益,使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上升為國家間的競爭,這樣的美國,哪來“自由市場”,哪有“平等競爭”?
不可否認,美國還是當今世界的老大,但他的心眼確實就只那么點大。這也在客觀上加劇著中國公司走向世界的艱難。說白了,如果中國企業今天的走出去還是過去“小商小販”的模式,自然不會有啥問題,但要作為高科技巨頭向全球鋪攤子,就很可能被美國緊緊盯住。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挑戰自己“核心競爭力”,挑戰自己“老子天下第一”的地位。
事實上,今天的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過程中,不可能看別人臉色行事,更不會退回到曾經簡單粗放的開放路子。在高精尖領域,中國是注定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這是大戰略,不會因美國的所謂制裁而改弦更張。而且在世界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天,產品本身早已跨越國界范疇。單向制裁,很多時候不過是自我打臉。
以iPhone為例,供應商達到了450多家,比如處理器可能是臺積電的,供應面板可能是LG的,快閃內存可能是海力士的。沒有中國的一些專利,iPhone很難造出來;但如果美國拒絕技術供應,當前任何一家高科技企業都將難以為繼。
可以說,美國人有拿住我們的地方,但我們同樣有的是資本與其叫板。回過頭看,中國很多年里對美國公司真是太實誠厚道了。一些美國公司向中國基礎通訊網絡提供設備,把電子產品打進中國各級政府和科研機構的辦公室,“居然”能夠被當成合作者,而不是被看成有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木馬”。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應是我們回應美國對中國公司“濫用私刑”的直覺和常識。你講國家安全,那么我們也要講,而且要理直氣壯地講。如今中國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對美國的跨國公司有著重要利害關系,有必要圍繞國家安全,完善有關法律和規則,增加捍衛國家利益的杠桿,必要的時候也應對美國公司的在華行為做進一步的審視。這樣的人之常情應該不難領悟。
當然,最核心的還是我們在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上要真正有兩把刷子。有論者指出,“華為和中興代表了新的時代:一個第三世界的國家生產著第一世界的高科技。美國的公司從內心覺得很難適應這一點。”但話又說回來,美國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揮舞制裁之劍,就在于其掌握了我們的“命門”——我們的很多高科技產品,“高”的那部分,還是要來自于第一世界國家的輸出,這不行。
戰場有反復,這很正常。長期的優勢往往在后來者一方。擁有雄心壯志,又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應該去享受那種克服巨大市場障礙時所帶來的快感——那正是自我升級的關鍵時刻。
最后再加一句,任正非的名言:“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冬天來時)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
現在是初夏,但我們確實也該考慮考慮棉衣問題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