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資本主義進入了金融帝國主義階段。金融化和金融資本全球化是金融帝國主義的顯著特征,但其國際剝削的本性并沒有變,只是更加倚重金融手段而已。進入21世紀以來,金融帝國主義表現出日益明顯的“五化”趨勢:組織形態高級化、人才團隊精英化、技術平臺網絡化、運作方式規則化、導流手段多元化。為積極應對金融帝國主義,中國應該:轉變出口導向模式,擺脫美元依賴,不斷提升金融發展主導力;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不斷提升金融主權控制力;加快提升金融博弈能力,防范金融顛覆,保衛我金融安全。
帝國主義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雖仍為時代主題,但世界很不太平。不合理的政治經濟舊秩序,仍在破壞著國際社會的安寧。不僅軍事霸權仍大行其道,而且金融霸權日趨凸顯,一些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金融優勢,不斷洗劫發展中國家的財富,剝奪著第三世界人民的貨幣主權。我們對于這種新型的金融帝國主義,必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覺,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
一、金融帝國主義的性質及時代特征
當前資本主義進入了金融帝國主義階段。金融化和金融資本全球化是金融帝國主義的顯著特征,但其國際剝削的本性并沒有變,只是更加倚重金融手段而已。
1、金融帝國主義的性質——國際金融剝削
資本主義發展大體經歷三個階段,即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工業壟斷資本主義、金融帝國主義。金融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具有高度的壟斷性、掠奪性和寄生性,深刻體現了帝國主義國際剝削的本質。
20世紀70年代,金融帝國主義得以確立,主要表現為經濟金融化和金融資本迅猛發展,金融資本演變為國際金融壟斷資本,金融壟斷資本將勢力范圍擴展到全球走向國際化,由此金融壟斷資本攫取了前所未有的高額利潤。這種高額利潤的絕大部分是通過金融投機、金融剝削、掠奪來實現的。
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世界貨幣體系廢除了金本位制,美元成為世界貨幣,充當國際流通和結算貨幣。這意味著美國不生產,僅僅依靠印刷美元紙幣就能一本萬利地購買世界各國具有真實價值的商品、服務和資源,這正是壟斷了紙幣發行權的美國金融寡頭集團洗劫世界財富的基礎。美國通過其強大的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力量,讓各國央行不得不購買美國國債,為美國的財政赤字、對外戰爭以及美國公司收購國外核心產業提供融資。以新形式出現的金融帝國主義,與傳統帝國主義相比,在形式上不再主要靠侵占領土,而是以金融資本為基礎,創建所謂“資本自由化”的游戲規則,設置圈套,套牢和剝削弱勢國家和民族。這種剝削,形式更為隱蔽,成本更為低廉,實踐更為高效。
2、金融帝國主義的時代特征
當代金融帝國主義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其金融霸權主要通過以下五種形式實現。
第一,金融通脹的國際轉移,掠奪他國財富。金融帝國主義通過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嫁金融危機,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輸入通貨膨脹,實現國家財富的國際轉移。當今美國金融帝國主義就是通過貨幣貶值(“量化寬松”)、發行國債和制造股市樓市震蕩,進而摧毀債權,輕易洗劫他國的財富。目前,中國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約有60%是美國政府債券,必須高度警惕這些財富被美國利用金融手段洗劫的風險。
第二,金融投資的國際產業控制,控制他國經濟命脈。美國利用其金融帝國主義機制,用全球的資金收購他國關鍵產業和資產,卻又禁止他國并購其本國的資源、高新技術等戰略性行業,以此來控制世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近年來,外資加快兼并和收購我國行業龍頭企業,我國一些原先發展勢頭較好的重點企業、行業排頭企業陸續被外資并購、控股,甚至多年來通過自主研發培養的技術團隊和技術能力被外資控制,企業的利潤隨之外流,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價值也被外商侵吞。近年來,跨國公司開始大舉進軍我國大型制造業,并購重點直奔我國工程機械、電器業等領域的骨干企業。我們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
第三,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播,攪亂他國金融秩序。金融帝國主義取代了早期資本主義用商品進行擴張與掠奪的模式,進而采用金融擴張,用壟斷金融資本的運作模式來影響和控制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美國憑借美元霸權通過操縱美元利率或匯率來定期對外輻射經濟風險,傳播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讓各國承擔美國經濟調整的成本。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推出四輪“量化寬松”政策,把增長留給了自己,把問題拋給了全球,全球替它背著通貨膨脹的壓力,而它并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脹現象。當代以美國為首的金融帝國主義,頻頻借用索羅斯這樣的金融狙擊高手,對他國實施貨幣狙擊,引發他國出現金融危機,趁機洗劫他國財富。比如,1997年以索羅斯為代表的金融狙擊手對東南亞國家的金融狙擊,導致東南亞國家出現金融危機,經濟嚴重衰退,而金融狙擊手們卻獲利巨大。對此,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的馬哈蒂爾就明確指出:“索羅斯對馬來西亞的金融狙擊,使馬來西亞經濟至少倒退二十年。”
第四,金融文化的國際輸出,強化金融剝削與被剝削的國際認同。美國金融帝國主義不遺余力地用服務于美國金融霸權的理論,用多種手段和渠道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關鍵部門的人員、經濟學者、媒體人員進行“洗腦”,通過強化文化滲透增強剝削與被剝削的國際認同,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美國的一些主流商學院,多年來用其金融霸權理論大量培訓各國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回國后往往成長為本國經濟、金融部門的管理者,或者直接培訓各國的中央銀行家和外交家。同時,部分西方國家還借力金融非政府組織對知識分子、媒體等“筆桿子”進行思想滲透和改造。正是金融文化的國際輸出和“洗腦”工程,將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推向崩潰和瓦解的深淵。近年來,美國各種基金會在中國投入巨大,不遺余力地培養基金會學者,販賣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一些言論,力圖對我國經濟社會改革決策產生影響。
第五,以金融制裁的國際壓制,打擊削弱異己國家。金融霸權的極端形式,就是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霸權主義國家對其認定的挑戰對手、異己力量國以種種理由實施金融制裁,削弱壓垮對手的經濟實力,引發社會動亂,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霸權目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披著“維護正義”“維護規則”的外衣,頻繁對其對手實施金融制裁。比如,20世紀90年代,對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實施長達近十年的包括金融制裁在內的經濟制裁和經濟封鎖,使伊拉克經濟陷入崩潰的邊緣,最終導致在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政權不堪一擊。在此后的利比亞戰爭,以及目前仍在上演的敘利亞危機、伊核危機中,這種金融制裁更是頻頻登場。
二、金融帝國主義的發展趨勢
金融帝國主義早在馬克思所處的年代就已顯現,只是自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后表現更為明顯,手段更為多樣和隱蔽。進入21世紀以來,金融帝國主義表現出日益明顯的“五化”趨勢。
1、組織形態高級化
早期的金融帝國主義,是以羅斯柴爾德、索羅斯這類大型金融資本家個體形式存在和運作的。而進入21世紀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金融霸權國家,則是以國家意志為主導,以國際金融組織(諸如世界銀行、IMF、國際評級機構等)為載體,以國際金融規則(《新巴塞爾協議》、IMF救助規則等)為手段,對其所謂的競爭對手,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金融制裁、金融破壞、金融打擊、金融顛覆(金融“顏色革命”)。這些金融霸權活動,正因為其匯集國家力量,并借助他們控制、主導的國際組織平臺,其造成的危害更大,影響更深,對其防范更難。
2、人才團隊精英化
早期的金融霸權,主要是以一個個金融資本家為主體進行的,因而其人才團隊主要還是家族式的。進入21世紀以來,華爾街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以后,當代的金融霸權所依賴的人才團隊,越來越由原來的家族式變為跨國式的精英團隊。類似華爾街這樣的金融團隊,匯集了世界各地策劃金融掠奪的高手,因而,這種金融團隊對世界的影響力,有時甚至可以超越一個主權國家的力量。美國次貸危機使美國政府在華爾街的“金融精英”面前也不得不變為配角。
3、技術平臺網絡化
在互聯網出現以前,美國等西方國家金融霸權的實施還需要經過紛繁復雜的運作過程,不僅效率低下,過程漫長,而且總體的影響力有限。自從有了互聯網的技術支撐,同相應的國際規則相結合,資金的大規模跨境移動只需“彈指一揮間”,金融震懾信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全球。如今,每天有數十萬億美元的國際游資在尋找獵物,任何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稍有不慎,就會瞬間被其掠奪。因此,自從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金融活動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頻繁,金融危機的國際影響不斷放大。
4、運作方式規則化
金融帝國主義的霸權行徑,十分注重披上文明的“外衣”,就是通過出臺諸如《巴塞爾協議》、IMF救助準則等這類國際金融準則。這些準則,名義上是為了維護一國金融安全,幫助一國經濟危機過后恢復經濟,實則都是有利于金融帝國主義的,是金融霸權為這些國家套上的“緊箍咒”。如果違背這些規則的要求,就會受到懲罰。哪一個國家一旦按其制定的規則行事,就必然掉進其事先挖好的“金融陷阱”,使該國的金融主權被這些規則所綁架。類似情形,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等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5、導流手段多元化
金融帝國主義的金融霸權,最終還是依靠國際金融資本的跨區域流動,因而資本流動渠道是否暢通多元,流動方向和規模能否被有效控制,是能否實現其金融霸權的關鍵。在互聯網被廣泛應用的今天,國際資本的流動渠道被空前拓寬,對資本流動的控制手段也日趨多元化。
首先,霸權國家可以依靠其所控制的各類基金,借助以小博大的“蝴蝶效應”,誘導國際資本按其霸權意圖快速流動;
其次,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及各種新媒體進行誘導性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信息傳播,進而誘導國際游資按其意愿“聞風起舞”;
再次,在上述兩大手段效果有限的情況下,就會以制造類似烏克蘭危機、英國脫歐危機等導致某些國家和地區社會動蕩的方式,甚至以不惜發動類似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以大量平民傷亡為代價的殘酷方式,來驅趕國際資本按其指定的目標方向實現轉移。
可以預期,伴隨著上述五種趨勢的走向,金融霸權會變得越來越便捷,對國際金融秩序的破壞力越來越大,對國際金融的危害會越來越嚴重。一方面,會導致被金融霸權掠奪的目標國國內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加劇其社會矛盾的沖突對抗,直接導致現有政權垮臺,而被霸權國扶持的敵對勢力乘機登上政治舞臺,最終使該國成為霸權國家的新型附庸;另一方面,會導致國際社會出現富國更富、窮國更窮的兩極分化,國際矛盾進一步加劇,進一步引發恐怖主義滋生、泛濫,甚至引發新的武裝沖突或局部戰爭。
三、中國應對金融帝國主義的策略
金融帝國主義,作為當今世界動蕩不安的一大根源,隨著一批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的“和平發展”和人民幣走出國門,貨幣金融博弈必將日趨激烈和復雜。針對當前人民幣被美元裹挾的嚴峻現實,在未來與美國等西方霸權國家的博弈中,我國要千方百計爭主動權,注重“三力”建設。
1、轉變出口導向模式,擺脫美元依賴,不斷提升金融發展主導力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中不僅粗放型、出口導向型、對外依賴型問題突出,在國際產業分工中長期處于低端的格局,而且這種發展模式被美元嚴重裹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使我們的經濟結構不斷改善,但經濟和金融方面還有不少隱憂。當前我國金融領域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背后的美元因素,諸如外匯儲備不斷縮水、貨幣政策獨立性被削弱、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泡沫問題等,均與美元霸權密切相關。傳統的出口導向發展模式,在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同時付出了代價即美元霸權逐漸侵蝕我國金融主權。要擺脫被美元裹挾的困境,不斷提升金融發展主導力,就必須下決心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轉方式、調結構的系列重大決策,實現出口導向型向內需驅動、科技驅動型發展模式加速轉變。
2、要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不斷提升金融主權控制
目前,人民幣已躍居全球外匯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十大貨幣之列,并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2015年11月30日,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幣國際化,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拓展國際金融運籌空間、逐步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但放飛的“鴿子”受人掌控,輸出的貨幣易成為敵手狙擊我國金融市場的利器。因此,對其進程,必須縝密研究,趨利避害,穩步推進。與此同時,針對當今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必須積極有為地參與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努力實現由國際貨幣體系規則的被動接受者,到平等參與制定者,再到共同主導者的角色轉變,使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構建中,有足夠的話語權,維護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金融主權權益。此外,在國內金融體制改革與開放進程中,還要警惕西方新自由主義對我國的影響,必須堅持從我國金融實際出發不動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方向不動搖,牢牢掌控金融主權不動搖的原則,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革,審慎適度地對外開放。
3、加快提升金融博弈能力,防范“金融顛覆”,保衛我金融安全
只要有不同國家和地區利益的差別,就必然存在著矛盾和斗爭。只是斗爭的形態正逐步由以硝煙彌漫真刀真槍的血腥戰爭為主,朝著以沒有硝煙的文明化戰爭為主的方向發展,其中金融戰、“金融顛覆”正成為當今世界“一道魔鬼風景線”。當前,美國在中亞、拉美以及其他地區對其認定的“邪惡軸心國”通過金融手段、文化入侵、策動的一場又一場“顏色革命”是當代世界人民遭受的主要災難,同時美國近年來對我國境內一些勢力的金融扶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在我國金融經濟領域培養代言人、代理人的企圖,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覺。面對美國的“石油風暴”、“股市沖擊波”演習,面對西方霸權國家頻頻推出的“金融顛覆”和“顏色革命”計劃,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戰略清醒和戰略自覺。在戰爭形態不斷發展演化的今天,我們不僅要嚴守傳統的有形國防,而且要固守金融主權這一無形的新型國防。
(作者系國防大學原政委、上將;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