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回聲報》1月28日刊登題為《絲綢之路,中國向世界發出新的公開收購》一文,作者為斯坦福大學教授及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弗朗西斯·福山。文章稱,2016年伊始,一場歷史性競賽在兩種相互競爭的發展模式間展開,一方是中國,另一方則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雖然這一競爭不為大眾所熟悉,但其結果將決定歐亞絕大部分地區未來數十年的前途。
文章稱,大多數西方人明白,中國的經濟增長近來大幅下降,從近幾十年來的10%降至今天的不到7%。中國政府沒有任自己被動下去,而是力圖加速將基于有損環境的重工業和轉向出口的發展模式過渡到一種以服務業和國內消費為基礎的模式。
不過,中國的盤算還具有重要的對外意義。2013年,習近平主席曾宣布一項規模龐大的“一帶一路”計劃,旨在改變歐亞經濟核心。陸地方面包括始于中國西部、穿越中亞并最終抵達歐洲的鐵路。海上線路則包括一系列可加強東亞國家和內陸國家間海上運輸的基礎設施和港口。因此,亞洲國家將有可能通過陸路運送其產品,而無需像今天這樣跨越兩個大洋。美國早些時候拒絕加入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旨在為這一新絲綢之路計劃籌措資金。
文章稱,事實上,“一帶一路”標志著中國徹底改變對外政策。它首次試圖向其他國家出口其發展模式。當然,中國企業近10年來還沒有等到該計劃就已經在拉美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表現異常活躍,它們投資原材料、采掘工業和將其成果運往中國所必需的基礎設施。但是,“一帶一路”還有的雄心,其目標就是發展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工業能力并拉動其消費者需求。中國人并沒有親自采掘原材料,而是力圖將其重工業轉移到一些不太發達的國家,旨在增加自己的資金收入和確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同于西方國家所熱衷的模式。它基于國家對基礎設施(公路、港口、電子和鐵路及機場網絡)的大規模投資,進而為工業發展提供便利條件。近年來,美國和歐洲的發展戰略則是優先考慮對公共醫療、女性獨立自主、支持全球公民社會以及反腐措施進行大量投資。
和西方國家這些目標同樣值得稱贊的是,從來沒有一個國家通過僅僅在這些方面投入而致富。中國通過基礎設施發展的戰略在中國取得了成功,并且成為東亞其他國家如日本、新加坡,還有韓國所遵循的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究竟哪種發展模式會占上風呢?文章稱,如果“一帶一路”計劃滿足了中國計劃工作者們的期待,那么從印度尼西亞到波蘭的整個歐亞地區將在今后一代人的時間里得到改變。中國模式將在中國之外繁榮發展,增加收入和拉動對中國產品的需求,為中國提供一些出路以替代在世界其他地方停滯的市場。中亞不再是全球經濟的邊緣地帶,將成為中心。
文章稱,然而,幾個因素促使人們想知道這個新絲綢之路計劃是否會成功。迄今為止,中國基于基礎設施的經濟增長確實運行良好,因為中國當局能夠控制政治環境。國外的情況將會不同,不穩定、各種沖突及腐敗將與其目標互相干擾。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和西方國家政府會袖手旁觀,坐等中國失敗。盡管大規模發展基礎設施戰略會在中國國內達到極限,并且可能沒有給其他國家帶來預期的效果,但它對全球經濟增長來說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文章稱,美國或許有可能成為亞投行的創建成員之一;它始終都有可能加入其中,并促使中國在環境、安全和作業方面更多地遵循國際準則。如果不這樣,人們就有可能把歐亞地區和世界其他部分地區的前途讓給中國和它的發展模式。(編譯/盧央央)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