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醫療制度成本低、效益高,人均醫療成本不及美國的5%,但預期壽命、兒童死亡率等健康狀況卻比美國還好。
世界銀行與聯合國世衛組織稱古巴醫療模式是發展中國家的楷模,英國在進行醫療制度改革時,派官員和學者去古巴考察學習,高度評價了古巴的經驗。
隨著“健康中國2030”綱要的提出,如何改進中國的醫療制度成為重要課題。在探索這個課題時,古巴的經驗值得借鑒。
初級保健體系是亮點
古巴模式的最大亮點是它的初級醫療保健體系,主要包括兩個部分:(1)全科家庭醫生;(2)社區聯合診所。古巴給每120至150個家庭配置一個家庭醫生診所,設在這些家庭附近,醫生就住在診所旁邊。
家庭醫生上午在診所看病,下午到病人家里走訪出診。家庭醫生給每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還根據健康狀況和患病風險作了分類,有針對性地進行持久的監督和幫助。孕婦、幼兒、老人、慢性病患者、傷病康復期病人受到重點關注。
家庭醫生常陪病情復雜的人去醫院看病,與醫院的醫生溝通,掌握病情,幫助病人的后續治療和康復。古巴在每15至40個家庭醫生管轄的地區內,設置一個包含多種??频穆摵显\所,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
△位于河內的古巴援建的“越南古巴醫院”。
古巴給初級醫療保健制度規定了四大任務,家庭醫生和社區聯合診所就是為這四大任務服務的。
(1)預防。家庭醫生負責其管轄的100多個家庭的疾病預防,發現小病及時治療,預防發展成為大病,對有潛在患病危險的人群采取嚴密的預防措施,防止他們發病。社區聯合診所提供24小時服務,防止有人因白天上班扛著小病不去看而釀成大病的問題。
(2)康復。為慢性病患者、重病或創傷后患者提供康復服務,這些患者若不及時接受康復治療,很可能永久性地喪失某些生理功能,提供及時而持續的康復治療可以改善他們的生理功能,還可減少日后他們因功能問題造成其他疾病而增加醫療費用。
(3)促進。家庭醫生對其負責的家庭進行健康教育,促進他們的衛生保健意識。家庭醫生還引導社區群眾討論社區中的衛生保健狀況,找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4)關注。家庭醫生融入社區,和服務的對象成為熟人朋友,全方位地關注他們的健康。“全方位”是古巴醫療中的重要觀念,強調醫療不應該只針對一個器官,也不是一個孤立的人,而是要考慮全方位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家庭、社區、環境,這樣才能產生更好的醫療保健效果。在家庭醫生診所中,還逐漸配置了心理醫生和社工人員,使診所全方位上升到更高的專業水平。
充沛的人力資源作保障
古巴能夠構建這樣的初級醫療保健體系,主要是因為它擁有充足的醫務人員。古巴是世界上人均擁有醫生數量最高的國家,2010年古巴每千人有6.7名醫生,美國有2.4名,中國只有1.4名。
古巴曾經是醫生非常缺乏的國家,1959年古巴革命后有一半醫生逃亡國外,全國只剩下3000多名醫生,當時古巴只有一所醫學院,里面只有16名醫學教授。古巴通過計劃經濟,逐漸在醫療保健的供給側發展出龐大的醫療產能。
這種發展受兩個原則的指導。一是革命原則,古巴革命堅信醫療保健是政府的社會責任,是公民基本權利,因此革命政府必須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
二是科學原則,“抓好初級衛生保健可以高效促進健康水平”是國際衛生界的科學共識,古巴遵循了這個科學原則,根據人口結構科學地規劃醫學院的培養方案,進行醫生分配和醫院建設,構建了強大的初級衛生保健體系。
古巴的醫療建設是遵循科學規律,而不是市場規律。
如果按照市場規律,社區聯合診所不會24小時開門,因為那會大大增加人力成本,影響診所的利潤,美國的診所就不是24小時開門。
古巴遵循的是科學規律,因為很多病的高發時段是在夜間,及早治療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它考慮的是科學的治療效果,而不是市場的利潤效果。按照科學規律辦事,雖然增加了醫療機構的人力成本,但卻降低了社會整體的醫療成本,因為及時治療可以減少因延誤引起的病情加重,降低長期的醫療支出。
人力資源充沛的初級醫療保健網成為古巴寶貴的“無形基礎設施”,可以用來推展各種醫療服務,世界上出現的很多新的醫療保健理念,都可以利用此設施高效率地推廣,使患者快速受益。
成功的“醫療外貿”
古巴按科學規律辦醫療,似乎是逆市場規律而行,但從長期結果來看,卻給古巴帶來了特殊的“市場效益”,突出地表現在“醫藥外貿”方面。
△ 古巴特色的"醫療外交"
古巴豐富的醫務人力資源使其可以“出口醫療”,它向委內瑞拉派出了兩萬名醫生,賺取了大量石油。古巴還發展了“醫療旅行”,很多外國人來古巴來接受治療,賺到了大量外匯。古巴的家庭醫生制度還使古巴的制藥業受惠,幫助藥物研發進行了高質量、高效率的臨床試驗。目前古巴的制藥業已成為龍頭產業,使國家的出口產品結構從低端向高端升級。
由于古巴醫藥業的特殊發展,使古巴的外貿表現了與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同的三個特點。
第一,根據貿易理論,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可在國際貿易中有競爭力。
發展中國家的相對優勢往往是自然資源和低端廉價勞動力,古巴的醫藥產業并非自然資源,其具有相對優勢的勞動力雖然廉價,但卻是高端的。古巴這種相對優勢的高端廉價勞動力,不是自然稟賦的,而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營造出來的。
△據外媒 古巴能生產的自需藥物比例超過70%
第二,“出口導向”是許多國家的發展戰略,它們出口產業的產能是靠外需拉動發展起來的,古巴的醫療產能卻是靠內需打造出來的,并且這內需還不是國內市場產生的內需,而是科學計劃出來的內需,計劃培養和公費醫療使古巴擁有了極大數量的醫生。
第三,一般發展中國家最初的出口產業附加值都比較低,需要經過產業結構轉型,才能逐漸增加附加值。
古巴的醫療和制藥都是高附加值產業,其附加值不僅含金量高,還含有軟實力。
古巴向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派出了醫生,這些醫生到缺醫少藥的地區服務,得到國際好評,為其爭得軟實力。古巴這種高附加值的出口,在其他國家極為罕見。
借鑒"古巴經驗"
中國醫改應如何借鑒古巴的經驗呢?下面四點值得特別注意。
第一,古巴發展醫療是遵循科學規律,而不是市場規律,這是因為醫療產品的特殊性,在這個特殊領域市場往往失靈。
雖然市場經濟在提供很多消費品方面表現出高效率,但計劃經濟在提供醫療服務方面則展現出優越性,它可以避免追求短視狹隘效益的資源配置,可以根據科學原則使資源配置更符合全面的、長遠的利益。由于相信“市場萬能”,中國的醫改曾經走過彎路,在目前的新一輪醫改中,應該借鑒古巴的經驗,學習科學地配置資源。這種學習不僅是在原則觀念方面,而且應該在更為具體的規劃和操作方面。
古巴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CIGB)
第二,古巴重視醫務人員的長期培養,以形成強大的供給產能。
在提供醫療服務時并非只建醫院診所,而是也提供在這些機構中工作的醫務人員;在提供醫務人員時并非臨時去挖搶人才,而是有長遠的培訓計劃,建立醫學院,認真培養醫生。
中國有些地方在發展醫療服務時,投入大量資源修建醫院,卻缺乏醫務人員;還有些民營醫院去公立醫院挖搶醫生,這些醫生在公立醫院每天看五六十個以上的病人,到了民營醫院只看二三十個病人,如此的資源配置使得社會整體的醫療服務“短板”變得更“短”了。醫療服務是中國經濟供給側的短板,醫改要“補短板”,政府要學習古巴注重長期的人員培養。民營醫院可以考慮聘請外國的醫務人員,而不是在中國“挖短板”;民營資本也可以投入醫務人員的培訓,來為中國補短板。
第三,中國目前正在推行分級診療制度,這個制度和古巴的醫療體制有很多相似之處(古巴80%的醫療問題在初級醫療機構處理,15%在二級機構,5%在三級機構)。
英國也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在其進行醫改的時候,曾派官員和學者去古巴考察學習,盡管英國和古巴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有巨大差異,英國還是從古巴學習到有益的經驗。中國和古巴的差異,要比英國與古巴之間的差異更小,因此中國應該更容易學習古巴經驗。關于醫生的激勵機制,具體的轉診安排、治療和預防,以及在收入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派團考察古巴體制得到啟示,因為古巴在這些方面已有長期的實踐,積累了很多經驗教訓。
第四,中國農村的初級醫療保健是“短板中的短板”。
中國農村在1970年代曾經實行赤腳醫生制度,1978年聯合國世衛組織發表《阿拉木圖宣言》,強調初級衛生服務對保健的重要作用,中國的赤腳醫生制度還是一個樣板。古巴在《阿拉木圖宣言》后認真建立了家庭醫生制度,而中國的赤腳醫生制度卻荒廢了。
1980年代之后,有些赤腳醫生轉型成為村醫,在農村承擔起初級醫療保健的工作。不過,中國的村醫和古巴的家庭醫生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目前由于青壯年農民大量外出打工,中國農村人口中的老弱病殘和兒童的比例極大,這些人是最需要醫療服務的,同時“因病至貧”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此,改善農村的初級醫療保健非常重要。
由于中國村醫和古巴農村家庭醫生有相似之處,中國可以學習古巴的經驗,不僅是考察學習,甚至可以考慮聘請古巴醫生來中國農村工作。
中國缺乏達到全科醫生水平的村醫,而古巴出口大量的全科家庭醫生,并且強調醫生要到缺醫少藥的地區去服務(這是古巴醫學教育中極力倡導的理念),在委內瑞拉的古巴醫生都是在委內瑞拉本國醫生不愿去的地方工作,譬如貧困山區農村、城市貧民窟等等(筆者在山區農村考察過古巴醫生的工作)。在一些試點聘請古巴醫生,可以更為直接地學習古巴的經驗。
原載于社科報總1540期。
原題:中國醫改可從古巴借鑒什么?
作者:世界銀行研究員 尹伊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