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1602年3月20日,在聯合省議會、荷蘭省督巴納威爾特和拿騷的莫里斯(奧蘭治王子)的敦促下,原來在亞洲海域各自為戰的各家荷蘭公司合并成—個東印度公司。
一個國中之國出現了,遠洋航行的無組織狀態從此宣告結束。對亞洲的商業活動從此只有一項政策,一種意志和一個領導。荷蘭東印度公司給印度尼西亞一些島嶼及葡萄牙競爭對手造成了毀滅性的沖擊。
荷蘭東印度公司原貌
荷蘭人的進攻
在荷蘭人到來之前,葡萄牙憑借馬六甲和澳門這兩個交易中心安享富貴。前者是胡椒的產地和聯接印度洋貿易的樞紐。后者則使葡人盡享與中日貿易之利。
荷蘭人甫一駕到,便對葡萄牙的太平世界展開了全方位的進攻。雙方的“親密接觸”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前就已開始。
1601年,某個打前哨的公司派出的一艘船只被風暴吹過馬來半島上的帕塔尼,最終在澳門附近拋錨停泊。兩隊派上岸的人被葡萄牙人抓捕,20個俘虜被葡萄牙人處決掉17個。荷蘭人只好扔下被俘的人離開。
160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指揮官韋麻郎在帕塔尼遇到幾名福建商人,他們聲稱只要給明朝官員們送豐厚的禮物就可以設法讓荷蘭人得到允許進行貿易。
8月,一中隊荷蘭海軍停靠澎湖列島,派信使往返奔走。有關官員傳話說,只要送給他4萬到5萬里亞爾就可獲準貿易。
然而,到了10月份,大明帝國海軍官員沈有容率領一支50艘作戰帆船組成的艦隊到來,告訴荷蘭人他們必須撤離澎湖。如果他們停靠到臺灣海岸,明朝可以就貿易做出某種安排。但荷蘭人在臺灣找不到適宜的港口,最后只得放棄,折回帕塔尼。
第二年,他們在馬魯古攻下葡萄牙的安汶炮臺,后者從此成為東印度公司的第一座據點。1607年,荷蘭人再次試圖在澳門附近通商,但最后依然被葡萄牙人逐出。
此后,荷蘭人集中精力鞏固他們在香料群島和爪哇的地位。1619年,巴達維亞城建立,這使荷蘭能夠把它在南洋群島的主要軍事力量和商業活動集中到一個有利的地點。正是從這里開始,荷蘭編織起龐大的商業交換網,并建立起他們的海外領地。
1622年,在亞洲羽翼漸豐的荷蘭人又恢復了對中國沿海的攻擊,試圖征服澳門。葡萄牙人猛烈的沖鋒突入荷蘭人登陸的海灘,荷蘭人被擊退了。攻擊失敗后,船隊離開了澳門,并于7月占領澎湖列島。
在現場的荷蘭軍官很快就意識到他們不能像威嚇東南亞海口小王國那樣來恐嚇明帝國,但荷蘭巴達維亞當局遲遲不能明白這一點,持續催促在澎湖的荷蘭人擴大戰果。
1624年2月初,載有5000多名明帝國士兵的幾十艘帆船漸漸在澎湖列島北部集結。到1624年末,荷蘭人全部從澎湖撤出,并開始在現在的臺南地區落足。荷蘭人終于接受了中國人早在1604年第一次向他們提出的解決辦法。
如果沒有與印度的聯系,任何人在南洋群島都不能立足,因為印度控制著從好望角到馬六甲和馬魯古的南亞經濟世界。荷蘭人注定要前往印度的港口。
1638年,幸運之神開始大規模地眷顧荷蘭東印度公司。那一年,荷蘭人在盛產桂皮的錫蘭立足,并漸漸成為這個覬覦已久的島嶼的主人。
同一年,日本驅逐葡萄牙人,并禁止所有日本人出海航行,但仍向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開放。在中國臺灣的荷蘭人開始品嘗此前為葡萄牙人獨享的與中日兩國貿易的果實。
貿易迅速擴展,從1637年后期至1639年早期的19個月,荷蘭得到了價值100萬銀兩的中國貨,其中不少是用日本出產的銀來支付的。直到明清間的戰爭使中國的生產和貿易崩潰之時,荷蘭經手的貿易額一直保持在這一規模。
1641年馬六甲陷落,葡萄牙在亞洲的領地開始分崩離析。巴達維亞的地位至此如日中天,并維系了半個世紀之久。
如魚得水的貿易網
荷蘭人比葡萄牙人更善于抓住遠東貿易的聯系環節,控制其中最關鍵的商品和市場。憑借始終豐裕的硬通貨,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的商品調劑系統幾乎毫無障礙地在運轉,這一切的核心是荷蘭長期壟斷的產品——細香料:肉豆蔻,八角茴香和桂皮。細香料不僅在荷蘭銷售旺盛,在印度的消費要超過歐洲的兩倍。
通過它,荷蘭人打開了印度市場的大門,在蘇拉特、科羅曼德爾沿海和孟加拉大量收購各種印度織物。他們用這些織物在蘇門答臘換取胡椒、黃金、樟腦。他們在暹羅出售科羅曼德爾的布匹。
這一買賣雖然沒有很大的利潤,但他們同時出售香料、胡椒和珊瑚,帶走專門為他們生產的錫,運往歐洲倒賣。
福兮禍所伏,也許是荷蘭東印度的貿易流通渠道太過順暢,以至于無法適應即將到來的18世紀的商業革命。
在歐洲,香料已退居次等地位。印度紡織品的交易額在不斷擴大,茶、咖啡、漆器、中國瓷器等新商品正打開銷路。世紀之交最重要的新局面無疑是茶葉貿易的擴大和中國對所有外商的開放。
英國東印度公司(又名“約翰公司”)于1698年迅速展開了直接貿易(用白銀付款),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又名“杰安公司”)則已經習慣了在巴達維亞接待前來采購香料、檀香木和珊瑚的中國商人,并堅持以貨易貨的間接貿易,避免使用現金。
英國人憑借其掌控下的孟加拉與中國的聯系——用棉花和白銀以及后來用鴉片換取茶葉,越來越掌握亞洲貿易的主動權。18世紀將是英國人的世紀,而荷蘭則因為臺灣的丟失而雪上加霜。
英國殖民印度撞開中國
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所導致的民族感情和野心的高漲,令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最后10年出現了幾近瘋狂的海外擴張的興趣。
1600年12月的最后一天,伊麗莎白女王給組成東印度公司的倫敦商人們簽署了一份與整個亞洲開展貿易的皇家特許狀。但相較于氣焰正熾的荷蘭,17世紀的英國人在亞洲的貿易中只是個配角。
當荷蘭人將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利潤最豐厚的東印度群島后,英國人進入印度的某些港口并堅持了下來。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成全了他們。
1613年,一只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駛抵離長崎約50英里的平戶,并在那里得到一個貿易倉庫。船員們見到了當時的日本統治者德川家康,后者完全答應了他們的貿易請求。
但這一貿易只持續了大約10年,部分是因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持續敵視和競爭所導致的利潤稀薄,此外也由于1616年德川家康去世后日本國內對外日益敵視的態度。162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對那里的貿易前途不再抱有希望,撤走了它的人員和企業。
同樣是在1623年,荷蘭人拷打并殺害了10名在東印度尼西亞同他們一起做香料生意的英國商人。標志著荷蘭人在其勢力范圍內不再容許歐洲鄰居的競爭。英國人被迫暫時放棄了向荷蘭領地滲透的努力。
到中國開展貿易的嘗試則基本受阻于廣州的大清官員和澳門的葡萄牙人。英國船長約翰•威德爾在1637年強行沿珠江而上到達廣州,雖然救出了幾名身陷囹圄的英國商人,但卻未獲準從事貿易,并被澳門的葡萄牙人趕走。
在亞洲很多地方所進行的各式努力所遭遇的挫折,一再肯定了東印度公司內部的主流意見:他們的前途在印度為最安全也最有希望。
1612年,托馬斯•貝斯特帶著詹姆斯一世的一封信抵達印度蘇拉特。古吉拉特邦(蘇拉特是古吉拉特邦的港口城市)的統治者同意讓英國人在那里進行貿易,并許諾由皇帝簽發正式批準書。
不出一個月,4艘葡萄牙輕快帆船帶著25艘小船從果阿來到蘇拉特,試圖一舉摧毀英國船只和英國人的蘇拉特貿易夢。
在隨后的戰斗中,貝斯特的兩艘商船徹底打垮了葡萄牙的武裝艦隊。兩個月后,皇帝頒發的貿易特許令送達蘇拉特。
3年后,另一支葡萄牙艦隊從果阿北上,再次被剛抵達蘇拉特的4艘英國船只擊退。至此,英國人在蘇拉特的地位再也無人撼動。
在蘇拉特這個全印度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占據一席之地意味著英國找到了一個穩定的財富源頭,但孟加拉才是所有西方人心目中印度財富的主要寶庫和貿易前途最光明的地方。
那里有印度最優質的棉紡織品,以及產于恒河下游地區被認為世界最佳品質的靛藍和用于制造褐色火藥的硝石。但早期嘗試進入孟加拉的英國人被已經在東海岸建立了基地的荷蘭人趕走了。
1690年,英國人終于在恒河的一個支流附近名叫蘇多努蒂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居留點。此后不久,他們獲準在那里修建一座堡壘,并將新居留點命名為威廉堡,不久之后改名加爾各答。
這個成果來得恰逢其時。當大清國終于允許所有外國商人在廣州展開直接貿易的時候,英國人憑借在加爾各答就近展開的孟加拉生意在和大清國的買賣中迅速拔得頭籌。
在英國人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荷蘭人卻受到沉重的打擊:印度內戰使它苦心經營并獲得突出成就的科羅曼德爾海峽淪為廢墟。丟掉了臺灣和科羅曼德爾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再也無力與英國人一爭風頭了,東亞的經濟中心迅速從巴達維亞轉移到加爾各答。
英國人最終在亞洲勝出,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力量加上印度的巨大重量。從1760年起,英國利用印度的棉花和鴉片撞開了中國的大門。
英國的實力由此倍增,回過頭來又將印度全面殖民化,這反過來又令它如虎添翼,從而能夠在19世紀實現此前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未能實現的目標:用炮艦令中國的商業大門徹底而永久的洞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