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仗是血色財富,也是勝仗之母。
1950年10月,38軍第一批入朝作戰。第一次戰役,部隊因未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影響了整個戰役的預定戰果。為此,彭德懷極其嚴厲地批評了軍長梁興初。
“知恥而后勇”。第二次戰役,38軍汲取教訓,大膽穿插迂回,果斷切斷敵軍退路,一舉扭轉整個戰局。彭德懷在嘉獎電的結尾親筆寫下“38軍萬歲”。從此,“萬歲軍”名揚四海。
小的失敗往往孕育著大的成功。38軍書寫了我軍正確對待失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典范。
諸葛亮有言:“善敗者不亡。”它告訴我們,能夠正確對待失敗、善于總結教訓的人,最有希望獲得勝利。敗仗之因,往往是制勝之源。善待挫折才能贏得機遇,超越失敗方能收獲成功。
勝利的獲得并非一路坦途,把失利化作有利則是勝戰的法寶。1948年6月,駐守襄陽的康澤15綏靖區陷于孤立,劉鄧大軍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命令部隊攻打襄陽。可是,沒想到對方早已做好準備。部隊首戰失利之后,指揮員吸取“先奪山后攻城”的教訓,采取“猛虎掏心”戰術,全殲守敵,活捉康澤。襄陽戰役成為我軍“十大城市攻堅戰”經典之一而名垂軍史。
其實,“常勝將軍”的美名是建立在敗戰的基礎上的。即便是“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在軍事指揮上也有過失誤。1959年,他談起自己一生有4次失誤:一次是1932年打贛州,一次是1940年百團大戰,一次是1948年西府戰役,最后一次是抗美援朝中的第五次戰役。
就連“用兵如神”的軍事家毛澤東,也曾說過:“我是犯過錯誤的,比如打仗,高興圩打了敗仗,那是我指揮的;南雄打了敗仗,也是我指揮的;還有長征時候的土城戰役是我指揮的,茅臺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揮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只有打不倒、摧不垮、戰不敗的將軍。
能看透多少失敗,就能贏得多少勝利。1949年的金門戰役,對我軍來說,可謂刻骨銘心。思想輕敵、經驗缺乏、指揮不力等都成為我們成長中的“財富”。正是由于我軍指戰員充分汲取血的教訓,才有后來海南島戰役、一江山島戰役的完勝。
善敗者不亡,不能不善待敗戰者。1958年,中央決定炮擊金門,而指揮員恰是在金門戰役中失利的葉飛將軍。當時,金門戰役后,葉飛自請處分,毛澤東不但沒有處分他,而且讓他指揮后來的金門戰役。正是金門炮戰,讓我們取得了政治和軍事的雙勝利,實現了“聯蔣反獨、一個中國”的戰略目的。
據軍事專家統計,我軍建軍以來,大規模的敗仗超過10次,勝仗400多次。誠如毛澤東所言:“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變得比較聰明起來了。”正是因為敢于正確對待失敗、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一批批優秀年輕干部經受住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成為我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力量支撐。
事實證明,向成功學習和向失敗學習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容易陷入盲目樂觀和機械模仿的怪圈,后者則可以很好地警醒自我、規避風險。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充滿不確實性的領域”。戰場上每一次勝利都是眾多因素合力的產物,具有不可復制性;而每一次失敗卻有必然的、確切的原由,由失敗得出的教訓可以讓我們無限抵近未來的勝利,正所謂“知不可為,爾后可以有為”。
“善敗”并非不在乎失敗。比如,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打得比較被動,一度在大同、集寧、泗縣、張家口、四平、南麻、臨朐等戰役中失利,但總體而言,這些戰役只是局部戰役,沒有“傷及要害”。1947年后,我們邊打邊總結,使教訓變成財富,逐漸由劣勢轉為優勢,贏得了事關解放戰爭全局的三大戰役。
面對未來戰爭,我們需要善待失敗。但是,全局性、關鍵性的戰役戰斗決不能輸,也輸不起。因為戰場上的勝敗直接關系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一旦發生戰爭,軍隊必須決戰決勝,否則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后果。所以,要注意研究敗仗,多暴露問題,善謀制勝之招,確保一聲令下能夠上得去、打得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軍魂——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
2017-07-31周成:古田會議的光芒——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五)
2017-06-07葉騰芳:1967年火燒英國代辦處的起因(解放軍擊斃英軍42人)
2017-03-0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