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首都北京。中南海新華門。門內影壁上,毛澤東手書的“為人民服務”5個大字同門前飄揚的國旗、高懸的國徽相互輝映。
據考證,除了在會議報告或講話中多次闡述“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外,毛澤東還經常用“為人民服務”作題詞,這是他一生中題詞用語最多的一句話。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高擎“為人民服務”的旗幟,團結帶領人民求解放、謀幸福、圖發展,奮力開創幸福美好的生活,贏得億萬群眾的衷心擁護。
一個普通戰士的犧牲與一篇光輝著作的誕生
1944年9月5日,張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又參加了突擊隊,與戰友們一起開挖另一孔炭窯。中午時分,由于土質松軟,加上雨水滲透,即將挖成的窯洞突然塌方,張思德被壓在窯內,不幸犧牲。
噩耗傳來,內衛班的同志個個失聲痛哭。考慮到張思德是毛澤東等主要領導同志的警衛員,警衛隊隊長古遠興決定把消息直接報告毛澤東。
毛澤東聞訊后,驚訝地放下筆,詳細了解了張思德犧牲的經過,聽后默然良久沉痛地說:“張思德是好戰士,站崗放哨,還陪我外出過,很熟悉。前方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產出事故死人是不應該的。”
點燃一支煙,毛澤東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張思德犧牲的安塞山,問:“張思德現在安放在什么地方?”古遠興答道:“還被壓在炭窯里,正在組織人往外挖。”
毛澤東顯然生氣了:“怎么能這樣呢?要盡快挖出來。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隊長就不要當了。”
隨后,毛澤東又點燃了一支煙,數著指頭給古遠興下了3個指示:“第一,給張思德身上洗干凈,換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開個追悼會,我要去講話。”
張思德同志(左),戰斗中是英雄,生產中是模范。
在9月8日的追悼會上,毛澤東做了即興演講。毛澤東邊講邊打著手勢。講到“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時,他就把兩手往下用力一壓;講到“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時,就把手掌卷成一個喇叭筒狀,放在嘴邊一吹……
作為領袖,如此鄭重地參加一位普通戰士的追悼會并致悼詞,這顯得異乎尋常。當時,毛澤東雖沒有拿講話稿,但顯然打有腹稿,是有著深遠思考的。毛澤東歷時半小時的講話,對為人民服務的意義闡述至詳,在場的同志無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中央辦公廳秘書處速記室主任張樹德對演講的內容做了符號速記,之后又與其他聆聽演講的文秘人員參與了文稿的整理工作,整理成文后由主席秘書胡喬木呈毛澤東審閱。毛澤東看后,稍事斟酌,隨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揮而就,從此“為人民服務”這5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便成了這篇著名講演的標題。
這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報》第一版頭條發表新聞“毛主席參加張思德追悼會”,這篇報道是最早發表《為人民服務》的文獻。當天第二版刊發有“中央警備團戰士——張思德事跡”的長篇報道。
從此,“為人民服務”的聲音傳遍了延安,傳遍了陜甘寧邊區,傳遍了全國各解放區戰場。張思德的形象成了“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成了一種全新世界觀的里程碑。
1953年,《為人民服務》正式成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解放后,這篇經典著作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成為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偉人一生最珍愛的一句話成為黨的宗旨
其實,毛澤東并不是在1944年9月8日舉行的張思德追悼會上發表講話時首次提出“為人民服務”這一重要命題。
為人民服務,孕育于毛澤東投身中國革命實踐中。毛澤東在湖南圖書館自學時,就決心要改變人民大眾的困苦處境,決心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為悼念紅軍將領王爾琢的挽聯下聯:“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念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生為階級,死為階級”,指的是為工農大眾、為人民群眾之意。1932年,毛澤東在為中央寫的《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中,首次提出黨的各級組織要歡迎“為工農服務”的知識分子。這是他有關“為人民服務”思想的最初表述。
1934年1月,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
1938年3月16日,《救亡日報》記載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洛基談話時說:“我們代表全國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努力是永遠不變的……我們的工作不是享樂,而是為大眾服務。共產黨在任何困難環境條件之下,絕不動搖。”
1939年2月20日晚上,毛澤東給張聞天的信中,對陳伯達的文章《孔子的哲學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關于孔子的道德論,應給以唯物論的觀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與國民黨的道德觀(國民黨在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則的區別。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論)既是不根于客觀事實的,是獨斷的,觀念論的,則其見這仁勇(實踐),也必是仁于統治者階級而不仁于大眾的;勇于壓迫人民,勇于守衛封建制度,而不勇于為人民服務的。”這是目前能見到的毛澤東最早關于“為人民服務”的論述。雖然這只是私人通信,并非公開發表的演說和著作,但毛澤東在這里從唯物論的道德觀角度提出了“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和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代表合影。
1942年5月,為解決知識分子和文藝戰線為什么人的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文藝應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說:“對于過去時代的文藝形式,我們也并不拒絕利用,但這些舊形式到了我們手里,給了改造,加進了新內容,也就變成革命的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了。”在這里,毛澤東第一次把“為人民服務”提到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歷史觀的高度,賦予其新的科學內涵。
毛澤東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就是在1944年9月8日,在為中央警備團戰士張思德舉行的追悼會上,他以《為人民服務》為主題做了重要講話。
同年9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在楊家嶺中央禮堂舉行招待八路軍留守兵團全體模范學習代表及從敵后轉戰歸來參加整訓的各部隊戰斗英雄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發表了題為《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演說:“因為我們的軍隊是真正人民的軍隊,我們的每一個指戰員以至每一個炊事員、飼養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的部隊要和人民打成一片,我們的干部要和戰士們打成一片。與人民利益適合的東西,我們要堅持下去,與人民利益矛盾的東西,我們要努力改掉,這樣我們就能無敵于天下。”
這年10月4日,毛澤東到清涼山中央印刷廠禮堂看望解放日報及新華社全體工作人員時,勉勵大家“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把《解放日報》和新華社辦好”。講話中,他首次在“為人民服務”的前面加上了“全心全意”4個字。
一個半月后,即12月15日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第二屆第二次會議上,他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務》演說中提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將“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升到“出發點”的地位。
中共七大會場
1945年4月23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致的開幕詞中明確告誡全黨:“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24日,在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講到我軍的宗旨時指出:“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在講到黨的作風時,他又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他還進一步指出:“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因此,黨的七大正式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寫進黨章,第一次明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一切行動的指南。(來源:黨史文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