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今天是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后階段,盟軍在亞洲大陸各戰場對日軍發起反攻。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予以拒絕,并先后三次擴軍動員,準備進行本土決戰。
當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后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召見日本駐蘇大使,通告蘇聯參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對日作戰。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對日本關東軍發動全面進攻。
1945年8月15日,經過中國人民長達8年的不屈不撓的斗爭,以及美利堅合眾國對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轟炸,日本終于宣布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中國抗戰8年,軍隊、平民傷亡2100萬人,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億美元。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發布詔書,宣布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公告》,向盟國投降。8月17日,日本天皇發布敕諭,命令所有武裝部隊停止一切戰斗行動,向同盟國投降。1945年8月19日,日本大本營的十六名代表根據麥克阿瑟的命令抵達馬尼拉,聽取有關盟軍進駐日本本土和簽署投降書的指示,并接受由同盟國擬定的投降書文本。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04分,受降儀式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軍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軍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等日本投降代表團11人代表日本向盟國投降。由美國、中國、英國、蘇聯以及其他對日作戰的戰勝國受降。此后,駐海外的日軍陸續向盟國投降。
1945年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并從第二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新中國重新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
過程: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黃埔路(今解放路)國民黨陸軍總部所在地,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向中國投降書上簽字。按 同盟國協定,由國民黨政府軍隊接受日軍投降的范圍包括中國(東三省除外)、越南北緯十六度地區。9、10兩月,日軍投降完畢,全部被解除武裝,廣州、長沙、武漢、南京、北平、天津等27個戰略要點除張家口、古北口為八路軍解放,多倫、赤峰、承德被蘇、蒙軍攻占外,其余均為國民 黨政府軍隊接收。國民黨軍隊接收的武器裝備及人員計有:步騎槍28萬余支、短槍5萬余支、輕重機槍3萬余挺、火炮12,400門、坦克300余輛、裝甲車 150余輛、汽車15,000余輛、飛機1,000余架、艦艇船只1,400余艘共45,000余噸、馬7萬余匹。日軍投降官兵約127萬人。投降的偽軍 計正 規軍24個軍、64個師、13個旅,共約68萬人,武器35萬余件。偽軍游雜部隊27萬余人,總計偽軍95萬余人。日偽軍總計232萬余人。從1945年冬至 1946年夏,國民黨政府將日軍投降官兵及日僑等全部遣送回日本。
整個八年抗戰,中國軍民英勇作戰。在敵后戰場殲滅日軍52萬余人、偽軍118萬余人,合計171萬余人。 正面戰場殲滅日軍約53萬余人。兩個戰場合計殲日軍105萬余人,偽軍118萬余人,總計223萬余人。連同投降日偽軍232萬余人,中國戰場共殲俘(包括受降)日本軍事力量455萬余人(其中日軍232萬余人,偽軍213萬余人),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損失約占其總損失的70%。
中國的抗戰,得到了世界各國廣大人民與海外愛國華僑的同情和支持。得到了蘇、英、法、捷、比、美 等國物資上的援助。一些國家和組織還派出了軍事、醫療等等方面的志愿人員,直接參加了中國的抗戰,他們中的一些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他們!
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勝利,不僅捍衛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而且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對人類的進 步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中國堅持長期抗戰,粉碎了日本的戰略企圖,打亂了日本發動戰爭的時間表。按照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初期的企圖,要求速戰速決,迅速滅亡中國,然后掠奪中國豐富的資源,以中國為“兵站基地”,“北進”侵略蘇聯,“南進”對英、美作戰。但中國的持久抗戰,使 日本陸軍主力陷于中國。當德國于1939年9月在歐洲發動戰爭時,日本雖想乘機擴大侵略戰爭,但是,力不從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才以部分兵力發動太平洋戰爭。這樣,中國的抗戰就為盟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同時,中國拖住了日本陸軍主力,就使日本用于南洋作戰的兵力大為減少,減輕了盟國在太平洋的壓力。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處于兩線作戰的困境,因此日本對蘇作戰的企圖始終未敢付諸實施。中國的抗戰是使蘇聯避免兩線作戰的重要因素之一。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舉行受降儀式,這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
· 二戰結束,同盟國獲勝
· 太平洋戰區戰略反攻
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結束,美軍開始了大反攻。
1943年11月盟軍開始大反攻,分別由尼米茲和麥克阿瑟指揮,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向日占領區進攻。
萊特灣海戰
1944年春夏間,美國先后奪取由日本委任統治的馬紹爾、加羅林和馬里亞納3群島。10月爆發萊特灣海戰,日本海空軍力喪失殆盡。
美軍登陸
1945年1月美軍在呂宋島登陸,3月占領馬尼拉。同年3月到6月,美軍占領硫黃島和沖繩,迫近日本本土。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為了保住本土和朝鮮,日本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嚷“本土決戰”。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拒不投降。
雅爾塔協定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英、美、蘇簽訂《雅爾塔協定》,規定在歐洲戰爭結束后三個月內,蘇聯應對日宣戰。中國沒有被邀請參加。由于美英是以犧牲中國的主權(如承認外蒙古獨立),來換取蘇聯對日出兵的條件,也被稱為“遠東慕尼黑”陰謀。
中國戰區反攻
1945年2月以后,雖然日本軍閥在豫湘桂會戰后已基本上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是由于經常受到來自于內地的美國空軍的攻擊,再加上太平洋戰場已日益吃緊,盟軍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于是為了消滅美軍在中國的飛機場以維持大陸交通線的通暢并早日結束中日戰爭以集中全力于本土防衛。
1945年3月起日軍先后發動豫西鄂北會戰和湘西會戰。在河南,日本軍閥于3月下旬從豫中會戰之后的防線以東向西發動攻擊,其前鋒一直沖到西峽口。在湖北,3月日本軍閥向西北部發動攻擊,于4月8日攻陷老河口;不過之后國民革命軍隨即發動反攻,收復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軍占領的地區。在湖南,日軍以空軍基地芷江為目標,于4月向湖南西部發動攻擊,但是在國民革命軍抵抗之下,日軍遭受大挫敗而退回原陣地。之后國民革命軍乘勝追擊,向廣西地區發動反攻。
1945年5月27日收復南寧。1945年6月29日收復柳州。
1945年7月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抗戰戰果,并宣布抗戰戰局面已轉守為攻。1945年通牒,令其無條件投降。1945年7月12日中國傘兵首次作戰,180人空降廣東開平縣襲擊日軍。1945年7月14日陸軍總司令部制定,以桂林、雷州半島、衡陽、曲江、廣州、香港、為作戰目標的反攻計劃。7月24日第二十軍、第二十九軍等部,分3路沿湘桂鐵路及其兩側向桂林急進,至本日、連克中渡、黃冕、陽朔、白沙,并經激戰奪占桂林南方門戶永福。7月25日中美空軍協同,以305架戰機猛襲上海日空軍基地。7月27日收復桂林。7月31日陳納德將軍接到了空軍司令部魏德邁中將命令,他在中國戰區的職務被正式解除。8月1日清晨,陳納德將軍乘坐C-47飛機離開中國的土地,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站在跑道邊向他揮手致謝。8月收復廣西全境。此外,國民革命軍原本預定于8月收復廣州以打通中國對外運輸要道,因為日本投降而未實行。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后之打擊”。由于此時美國的原子彈已試驗成功,美國新總統杜魯門對于蘇聯的參戰并不抱太大興趣,所以未邀請蘇聯協商或署名,造成蘇聯頗為不滿。
1945年8月6日,為了避免采取大量傷亡的登陸戰以及在先蘇聯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后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8月5日200架戰機從大琉球島及硫磺島基地出發,對東京及其機場與九州進行轟炸。炸彈與子彈齊下,日本又有十二城市受重創。8月8日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達密約》,隨即發表在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百萬軍分四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駐守東北之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此時的日本關東軍兵力僅有70萬人部署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蘇聯紅軍投入到遠東戰場則多達150萬人,雙方的裝備也相差懸殊,于是蘇聯紅軍在中國東北橫掃日本關東軍,與此同時,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
1945年8月18日,日內務省發出《外國駐屯慰安施設整備》和《關于外國駐屯慰安施設問題給內務省各警保局長的通告》等,要求各地警務部門建立為占領軍提供性服務的慰安所。
1945年8月26日,官方撥5000萬日元,由東京警視廳牽頭成立“特殊慰安施設協會”,設慰安、游技、藝能、特殊施設、食堂和物產各部,并在天皇皇宮前舉行了“結成式”。日本人稱之為“國家賣春機關”。
1945年8月30日止蘇軍對日作戰結束。
戰敗經過
1945年8月,由于美國的核武打擊與蘇聯軍隊的參與,中國內部開始有人感覺到抗日戰爭終結之日即將到來。
1945年8月9日共產黨由毛澤東發表《對日寇最后一戰》,將原本分散的抗日根據地一一連通。
1945年8月10日杜魯門之決定日軍投降必須包括關東軍在內的一切武裝部隊。
1945年8月10日至11日延安總部發布命令,八路軍、新四軍開展全面大反攻。朱德向解放區武裝部隊連續發布七道命令。8月11日蔣介石電第十八集團軍司令朱德、彭德懷,政府對處置敵軍已統籌決定,該集團軍部隊應駐原地待命。國民黨方面也在美軍空運、海運幫助下,迅速占領各大城市,接受日本投降。共產黨軍隊則接收經營許久的中小城市、鄉村地區,但是在蘇軍協助下也收復了一個省會城市張家口。而且八路軍、新四軍因為長期敵后抗戰的緣故,控制了大量鐵路干線,增加了遠在西南方面對敵正方的國民革命軍接收日占領區的難度。
1945年8月18日中法簽專約交還廣州灣。
抗戰結束
8月15日蔣介石發對全國軍民和世界人士發表廣播演說。他激動地說:“我們的正義必然戰勝過強權,的真理,終于得到它最后的證明……”為慶祝抗戰勝利,全國即日起放假3日。民眾狂歡,惡夢結束了!
8月15日,外交部長吳國楨收到華府電,后在(重慶夏季時間晨7時)四國首都同時發表聲明,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日軍停戰命令手續完成后即發出,尼米茲所屬部隊停止進攻。
8月15日,蔣介石急電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指示日軍六項投降原則。
8月15日,朱德令岡村寧次,向中共投降,岡村寧次拒絕接受。
8月16日,蘇軍總參謀部發表聲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4日,所發表的投降聲明,僅僅無條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裝部隊發布停止敵對行動的命令,而且日本軍閥仍在繼續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實際投降……”遠東蘇軍將繼續對日攻勢作戰。此段時間,由于日軍敢死隊出動,導致蘇聯傷亡頗為慘重。
8月17日下午三時美國在記者會上說中國戰區接受日軍投降美國決不參加。8月17日下午五時三十二分岡村寧次復電蔣委員長,派 員至杭州候命。接洽地點將改芷江。
8月20日蔣介石再電毛澤東,朱德未明了受降程序,破壞我對盟軍共同信守,望即來渝共定建設大計。
8月21-23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奉岡村寧次之命,飛抵芷江洽降之地點。
8月23日戰事直到蘇軍占領旅順港口才真正結束。
8月27日國民黨派專機接毛澤東,28日,下午3點45分抵重慶。
簽署儀式
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岡村雙手捧接投降書,簽上“岡村寧次”四個字,然后蓋章。
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正式結束了。更正:并不是岡村寧次向何應欽呈交的投降書。而是他的參謀長小林淺三郎。而且投降儀式中,作為投降代表的岡村寧次都沒有呈繳象征武器的佩刀。原因是國民黨代表和其事先商量決定的。
此日后入侵中國之日本軍隊向中國軍隊投降。
投降過程:
1945年8月9日,在東京的日本皇宮防空洞里,一群軍政要人正在激烈地爭論著:“從目前(1945年8月9日)國內外局勢看,在維護國體、保存天皇制度前提下只能無條件投降!……”外相東鄉茂德垂頭喪氣地說著,兩手一攤,倒在沙發上。
7月間,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須立即無條件投降,否則就將它徹底消滅。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
8月間,蘇聯對日宣戰,進攻駐扎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
9日零時剛過,蘇聯百萬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厲攻勢,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70萬關東軍發起了全線總進攻。東鄉外相清楚,在世界反法西斯總反攻的浪潮中,日本就像只破敗的帆船,很快就會在風雨飄搖中沉沒。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政要都甘心這樣的結局。
海軍司令部總長豐田副武說道:“要投降,除維護國體外,還必須附帶三個條件:一、日本自行處理戰犯;二、自主地解除武裝;三、盟軍不得占領日本本土……”
“與其無條件投降,不如實行本土決戰!”陸相阿南惟幾打斷豐田副武的話,一拍桌子,站起身朗聲說:“我們在本土決戰,雖然不能確定勝利,但還可一戰,打得好還可以擊退登陸敵軍。所以,我堅決反對無條件投降!”會議沒有結果。
下午,首相鈴木召開內閣會議。鈴木簡單說了兩句,然后由外相東鄉報告了蘇聯參戰及原子彈爆炸后各方面的反映,提出日本應投降,會場又展開了爭論。最后,鈴木征詢各大臣是否應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結果六人贊成,三人反對,五人沒有表態。鈴木無可奈何地說:“內閣既然不能決定,只好上奏天皇了……”
日本書記官朗讀《波茨坦公告》
隨后的御前會議仍舊在皇宮防空洞中舉行,天皇裕仁來到會議室。
鈴木先讓書記官朗讀《波茨坦公告》,然后宣讀他擬好的提案:
“日本政府準備接受1945年7月26日由美國、英國、中國政府,以及后來由蘇聯政府簽字的在波茨坦發表的聯合公告中所列舉的條款,但應取得如下諒解,即上述公告并不含任何有損于陛下作為至高統治者之特權的要求。”
接著,由東鄉說明提案理由,“對日本來說,接受《波茨坦公告》雖不體面,但在目前情況下不得不接受。再加上原子彈出現,蘇聯又對我宣戰,時局急變,對方更加強硬。”他停頓了一下,又說:“此時此刻,只能提出一條,就是維護天皇制度。只要天皇保存,我大和民族就有復興之日。”
他剛說完,陸相阿南、梅津和豐田等人馬上表示反對,爭議又起。鈴木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后把目光轉向了天皇。
天皇裕仁一直默默地聽著眾人的辯論,這時他喃喃地說道:“這幾天一直盡聽有取勝的自信的話,但計劃和實踐并不一致。就目前的樣子,要對付盟國軍隊,看來沒有勝利的希望……”他把手一揮,“此時只有作這樣的決定了……”
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0日,美國政府收聽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廣播。隨即征詢英、蘇、中三方意見,發表了一道復文:“自投降之時起,日本天皇必須聽命于美國最高司令官……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將依日本人民自身表示之意愿確定之。”
兩天后,美國飛機在東京上空撒下了載有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電文和同盟國復文的日語傳單。一時間,政府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在日本民眾中傳開來。
8月14日,天皇再次召開御前會議。會上,陸相阿南等人聲淚俱下,他們說:同盟國復照對保護天皇制度措詞不明,懇請天皇準予再提出照會。如同盟國不允許保護天皇制度,那只有繼續戰爭,死里求生。會場上一片沉默。
終于,天皇裕仁說道:“我的異乎尋常的決定沒有變……”會場頓時響起一片嗚咽和啜泣聲。天皇下令起草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詔書,并將詔書錄音,準備在第二天播出。主戰派的一伙少壯侍衛軍官得知這一消息,決定舉行政變。這天晚上,他們闖入皇宮,四處搜尋,企圖劫走天皇廣播詔書的錄音唱片,阻止向全國廣播。警衛部隊很快鎮壓了這次叛亂。投降詔書立即在電臺播出。主戰派頭子陸相阿南在他的官邸剖腹自殺。
8月28日,美國空軍的飛機在東京機場降落。大批的英、美軍隊開始在日本海岸登陸,實現對日本的占領。
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
9月2日上午,日本東京灣,晴空萬里,碧波無垠。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迎來了一個莊嚴的時刻。9時許,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杰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至此,日本帝國主義歷時15年的侵略戰爭,以徹底失敗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以全世界人民的偉大勝利而結束。
日本終戰詔書(1945年8月14日)
朕深鑒于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愿接受其聯合公告。
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康寧,同享萬邦共榮之樂,斯乃皇祖皇宗之遺范,亦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戰以來,已閱四載,雖陸海將兵勇敢善戰,百官有司勵精圖治,一億眾庶之奉公,各盡所能,而戰局并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于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并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于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朕對于始終與帝國同為東亞解放而努力之諸盟邦,不得不深表遺憾;念及帝國臣民之死于戰陣、殉于職寧、斃于非命者及其遺屬,則五臟為之俱裂;至于負戰傷、蒙戰禍、損失家業者之生計,亦朕所深為軫念者也。今后帝國所受之苦難固非尋常,朕亦深知爾等臣民之衷情,然時運之所趨,朕欲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以為萬世開太平。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