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8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資料庫 > 歷史資料 > 閱讀信息
40年過去,那些關于國家領袖的謠言也該過去了吧
點擊:3394  作者:環球人物雜志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發布時間:2016-09-09 10:53:54

 

 99日,是什么日子?

你記不記得有位偉人已經離開我們40年?

你記不記得他來時的滿目蒼痍,他走時的國泰民安?

這位改變了中國的偉人,

人們紀念他,追憶他,敬仰他,

40年來,卻也有了一些真假難辨的流言和誤讀。

201699日,在毛爺爺逝世40周年之際,小編想帶你聽聽謠言背后的故事,來聽聽衛士周福明,管家吳連登,警衛孟進鴻、王明富,保健醫生王鶴濱……作為跟隨毛爺爺多年的身邊人,他們告訴我們的真實的故事。

▼——為何偏愛菊香書屋?

——因為環境很像韶山老家

1965 年毛澤東在杭州賞花

1949325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從西柏坡進京后,毛澤東先是住進了香山雙清別墅,823日搬入中南海。此后,他先后在豐澤園菊香書屋和游泳池居住了很長時間。坊間有猜測,是不是這兩個地方有什么特別神秘之處?作為貼身衛士,周福明了解毛澤東的許多生活細節,他向記者講述了真實情況。

主席從1949823日便入住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直到19668月搬走,他的全部活動幾乎都在菊香書屋的北房紫云軒進行。主席喜歡那里的原因之一,是菊香書屋有北京內城的最后一塊耕地,主席覺得整個環境很像他韶山老家。

1966年上半年,中央辦公廳趁主席離京外出考察期間,對紫云軒進行了一次維修。主席回國后發現園內所有的房子都修葺一新,大為不悅,一段時間后便搬到旁邊游泳池的更衣室,再也不肯回來了。更衣室很狹小,條件差,并不適合作起居室,主席卻說:太小了怕什么,只要能擺個床鋪,有張桌子、有把椅子不就可以了嘛。最后,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只好將游泳池的小傳達室布置成主席的臥室,將休息大廳改成書房兼會客室。游泳池沒有廚房,飯菜仍在菊香書屋做,再給他端過來。

主席在豐澤園的生活非常簡單,除了睡覺、吃飯就是看書、批閱文件。他看書的姿勢大多是躺在床上用手舉著看。厚厚的一本書舉在手里,經常一舉就十幾個小時,他的確是累得受不了。后來,主席授意我把超過200頁的書分裝成冊,這樣拿著看容易些。

幫主席理發也是我的工作之一,每次我都是用熱毛巾敷、用篦子篦。除了理發,我還負責幫主席擦澡。主席不喜歡泡澡堂子,也不喜歡淋浴,最喜歡用毛巾擦澡。

——常在人民大會堂辦舞會?

——只在中南海辦過,文革后取消

雖然每天工作強度大,外加煙不離手,但在晚年患病前,毛澤東的身體素質還是很不錯的。身邊工作人員說,這是毛澤東年輕時鍛煉身體打下的好基礎,尤其是他愛游泳的習慣,一直保持到晚年。這給周福明留下深刻印象。

起初,主席到外面的游泳池去游泳。每天晚上出去時,他還要戴個口罩,算是化裝,這顯然不太方便。后來,中央警衛局在中海西側、紫光閣往北很近的地方修建了一個露天游泳池。當時,不少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南海機關工作人員都去游泳,主席一有空也會去游。主席游完經常說:游泳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不想事,讓大腦很好地休息。吃安眠藥、散步、看戲、跳舞都不行,只有游泳可以做到,因為一想事就會下沉,就會喝水。

毛澤東的另一項娛樂活動就是偶爾舉辦舞會。然而這被外界謠傳為常在人民大會堂辦舞會,并視為生活奢靡佐證孟進鴻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謠言十分痛心。

主席沒在人民大會堂辦過舞會1961年以后我都跟著他,跳舞就在中南海,我也經常參加。因為來跳舞的女同志多,男同志少,上級就要求我們這些男工作人員必須參加。最早是請一個文工隊來伴奏,后來就改為放錄音帶了,省得一幫子人來。

另一名警衛王明富也多次負責舞會的安保工作,對內情十分了解。

中南海的舞會不是主席一個人的舞會,朱老總、少奇同志、周總理等一些中央領導都會參加。這些領導平時工作特別忙,整天開會、搞調查。辦舞會就是為了給他們一個放松精神、愉悅身心的機會。少奇同志和周總理都跳得很好,朱老總就是扭秧歌一樣地走。有時會請一些外面的文工團來參加舞會,每次來人都要做嚴格的審查。我們負責在門口搞警衛,過程費時費力。這時就有人提議,中南海搞個自己的文工隊。于是從各地挑了一些吹拉彈唱的和跳舞的文藝工作者,住在中南海東邊的萬壽殿。舞會上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挑人的標準首先是政治好、思想好、作風好。至于相貌倒是其次,至少我沒見到有美女。

后來,因為有人提意見,這個文工隊被解散了。據吳連登回憶,文革開始后,因為破四舊,舞會也被取消了。

——頓頓離不開紅燒肉?

——其實偏愛粗菜淡飯

吳連登還記得,前些年,韶山傳出一份菜譜,列著毛澤東在上世紀60年代吃過的西餐,有牛排、羅宋湯、煎大蝦等。后來,這就被人傳成了毛澤東在困難時期吃西餐,不與人民共甘苦

這個謠傳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實際情況是,主席出訪俄羅斯等國后,想了解西方的飲食文化與中國有什么不同,看哪種飲食比較科學,我們就偶爾把四菜一湯中的一個菜換成西餐。主席說,西方人很有錢,有的東西是好,但對身體沒好處,高油、高蛋白。他的食譜,我們是要參考主席的活動和出訪安排,還有身體和季節情況來確定的,并不是外面捕風捉影的那樣。

我們有個習慣,就是把主席的東西都留著。主席去世后,中南海對外開放,經中央辦公廳同意,主席的一些生活用品也給了湖南韶山的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其中就有這張西餐單。這張菜單后來不知怎么被傳了出去,成了主席在最困難時期還在吃西餐

也曾有大量文章提出毛澤東頓頓飯都離不開紅燒肉,于是有了毛氏紅燒肉一說,一些飯店還打出毛氏紅燒肉的招牌。吳連登說,這是對毛澤東飲食的誤解。

我們每個月一般安排主席吃兩三次紅燒肉。平時他吃雜糧、青菜比較多,幾乎每天要吃一個紅薯,一個玉米。中南海以前在玉泉山有個地窖,每年會存放這些東西,我就是從那里買回來的,一年四季不斷。

主席的正餐一般是四菜一湯,一個葷菜,一個魚,一個半葷半素,一個全素。每天的食譜、菜品采購都由我來定。他從來不對飯菜發表任何意見,也從來不主動說想吃什么。有時我們說:主席,加點菜吧。他卻說:吃這個很好了,很多人還吃不飽飯哩。中國不缺我毛澤東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國家的錢,部長們、省長們、村長們都可以拿。

作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兼生活秘書,王鶴濱經常陪毛澤東吃飯。

我曾向主席建議要少吃動物油和肥肉。我見到他吃豬肉,通常的吃法是肉絲炒竹筍、肉絲炒青菜、清燉肘子等。在主席身邊幾年,我從沒看到他吃任何保健品和補品,都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吃粗米。他覺得飲食就要粗菜淡飯,所以不吃細米。我現在整整90歲了,身體不錯,很多飲食習慣就是受到主席的影響。

主食方面,主席吃大米飯多一些,幾乎每頓都有,有時加點白面花卷、燒麥,但只能說是點心。他愛吃的,準確地說是每餐都有的,是帶辣味的腐乳,還有炒的或炸的尖辣椒;炒菜中常有苦瓜、青蒿、空心菜、芹菜,多是些纖維多的、帶特殊味道的青菜。除此之外,他吃得多的通常都是飯桌上擺得比較近的門前菜,擺得遠一點的菜就吃得少,隨意性比較大。

王鶴濱回憶說,毛澤東吃飯不像常人那樣按時、按頓很有規律,常常是被值班衛士提醒或催著才吃一頓,要保證他在24小時以內吃上三頓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為了避免飯菜在等候中涼得太快,吳連登專門訂做了保溫效果好點的瓷碗。沒想到近些年市場上開始炒作毛主席的相關文物,還出現了毛瓷的說法。其實主席就是吃飯用了個瓷碗,卻給了民間這么大的想象空間。

——1個月伙食開支600元?

——每月100元左右,出公差也要自己掏飯錢

現在回想起來,吳連登覺得給毛澤東當管家時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主席的工資總不夠用很多人不信,國家主席還這么緊張?他甚至聽到一種說法——1961年時,毛澤東一個月的伙食費開支是654.82元,相當于50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伙食費。這都是胡說!

我記得,毛主席原本領取的是國家一級工資,每月610元。1958年之后,國家遇到了困難,他就帶頭把自己的工資從一級降到了三級,404.80元。一直到主席臨終前,這個數目再也沒變過。

404.80元里面,每月的固定開銷就有200多元:黨費10元;房屋以及全套家具的租金84元;(李敏、李訥)兩個孩子的學費,原來每人15元,后來隨著物價的上漲提高到每人30元;江青有一個姐姐也住在這里,每月生活費30元;還有冬天的取暖費30多元。

除此以外,主席還有幾大開支:

一是吃飯,全家人每月在這方面要花100元左右。哪怕是從中南海供應科拿回一棵菜,也要付錢。有時請一些民主黨派的朋友吃飯,比如黃炎培、章士釗等,也是主席自己掏錢。甚至去外地出差,不少人覺得能請主席吃頓飯是莫大的榮幸,但我過后都會把飯錢補上。這是主席的硬規定,沒人敢違反。他說,如果他走到哪里都付賬,下面的人誰也不敢吃飯不付賬。

二是煙和茶,煙每個月要花將近100元,茶要花幾十元。主席在外面開會,我總要帶著茶葉去。如果沒帶,就算是在人民大會堂開會喝一杯茶,臨走前也要付給他們2角錢。

江青的工資也是我管,每個月243元,領回來我就記到賬上。主席的賬我叫一號賬,江青的賬我叫二號賬,他們都是各花各的錢,也就是現在說的AA制,這是主席交代的。所有的采購花銷由我來辦,晚上回來記賬,從牙膏、手紙到菜錢,每一樣都要詳細記錄。原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每個月要在這些賬本上簽字,然后定期拿給主席看。

記者想了解毛澤東是否有其他方面的補貼收入,吳連登很干脆地回答:沒有。他說,自己和其他工作人員出差、加班倒有補貼,但主席除了工資,沒有任何一點額外收入,他說他不能開這個頭。這一點,有時讓吳連登這個管家頗感為難。

每次錢不夠用時,我只能拿著賬本去找主席,逐一向他匯報這個月的開銷。主席一看我這架勢,就會問,錢又不夠用了?然后我得打一份報告,并在后面附上詳細賬單,請主席簽上字,才能到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以下簡稱中辦特會室)去領主席的稿費。不過,總不能月月如此吧?那就是我管家的失職了。所以我說,這個家不好當。

——稿費1億多?

——真實數字是124萬,只存在中辦特會室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休息廳看報

有段時間,關于毛澤東稿費高達13千多萬元的消息在一些報刊上傳得沸沸揚揚。為核實此事,吳連登特意拜訪過中央辦公廳原主任汪東興、原中辦特會室會計鄭長秋。當時,兩位老人雖然精神很好,記憶力也很準確,但畢竟年事已高,不能頻頻出面澄清,便委托吳連登將他們了解的真相轉述給記者。

鄭長秋生前一直負責主席稿費的收入、支出賬目,對此事最有發言權。

到毛主席19769月逝世,他的稿費共計為124萬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肯定是準確無誤的。到1983年底,因為存款利息上調,稿費比原來多出33萬元,變成157萬元。但怎么可能變成1億多?這謠一定要辟!

主席在世時,汪東興對稿費管理得非常嚴格,每次稿費的收入和支出都由他簽發,從來沒有亂批過一分錢。關于稿費的使用情況,他每半年要向主席書面匯報一次。

當年,主席的稿費主要用于資助黨外民主人士和特殊開支。每年,他會從中撥給章士釗、王季范(教育家)各2000元。遠在湖南老家的親屬偶爾來京看望主席或看病,食、住、行等費用都由主席個人負責;偶爾主席工資不夠,才從稿費中開支。還有就是不定地給老家親戚寄點錢,數額非常少,僅作解決臨時溫飽之需。

至于有媒體說,“197612月底,汪東興在清理毛澤東私人財產時發現,毛澤東存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稿酬累計存款為7582萬余元,是用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黨小組的名義開戶的,以及毛澤東以個人姓名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南海支行開設的戶頭,賬上通常存有八九十萬元,汪東興對此進行了強烈的批駁。

毛主席放稿費的地方,既不是什么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黨小組,也不是在什么中國人民銀行中南海支行開設的戶頭。黨小組怎么能保存毛主席的稿費?講不通嘛!中南海什么時候有銀行了?這些人真會無中生有。他的稿費實際上只存放在一個地方,那就是中辦特會室。

記得有一次,我到主席那里辦事,談起稿費問題。我說:您的稿費不能總存在特會室名下。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稿費是黨的稿費,老百姓的稿費,不是我毛澤東的稿費。我說:那將來孩子們怎么辦?主席說:孩子們長大了,他們為人民服務,人民給了他們一定的待遇和報酬,能自己養活自己。

1974年,經毛澤東批示,工作人員共從稿費中取出3.2萬元,分成4份,交給賀子珍、江青、李敏、李訥,作為生活補貼之用。這或許是唯一一次拿稿費補貼家用。吳連登向記者講述了整件事情的經過。

這件事的起因,是李訥在1972年生下兒子效芝后,要靠每月幾十元的工資維持家庭生活,還要請保姆、買奶粉,生活非常困難。實在沒有其他辦法了,她找到張耀祠求助。張耀祠覺得李訥的要求合情合理,就寫了張條子請主席批準。主席后來也動了情,說:不要批了,你說該給多少錢?張耀祠說:這回李訥開銷小不了,給個幾千塊吧。主席這才同意從稿費中支取8000元給她。

當時,我擔心李訥萬一用過了頭,再開口要就難了,所以以她的名義往銀行存了5000元,把剩下的3000元交給她本人。李訥當時感激得連聲說謝謝。之后,出于對親屬的一視同仁,主席又分別給了賀子珍、江青、李敏各8000元。

▼——擁有十來塊金表?

——都交給中南海禮品庫,只過兩個月

重慶談判期間郭沫若贈給毛澤東的歐米茄手表

吳連登管家的范圍,還包括管理毛澤東的禮品。

給主席送禮的人,有世界各個國家的元首,還有國際友人。比如金日成主席,幾乎每年都會給毛主席送來幾十箱乃至上百箱的蘋果、梨和無籽西瓜,大的西瓜重達五六十斤,退回去肯定不合適,他就讓秘書開一個名單,將水果分送中央各位領導人。還有些禮品,比如珍珠瑪瑙、金銀翡翠,不管多珍貴,主席一律要我送到中南海禮品庫登記、備案,從不據為己有。他總說:這些東西不是送給我的,是送給中國人民的,如果你吳連登在這個位置上,人家也會送給你的。

有時候,我會趁著主席晚上在院子里散步,把禮品擺在藤椅上,逐個給主席匯報、對賬。吃的東西,如果數量多,主席一般讓拿到食堂去賣,再把錢寄還給送禮的人;數量少,就送給司機班或別的人。沒有一次說給李敏、李訥的。

在禮品庫中,僅金表就有10塊,都是外賓來訪贈送的瑞士表、羅馬表等高級貨,毛澤東都沒要。陪伴他走過30多年的,是郭沫若送的一塊歐米茄手表。對這塊表的來龍去脈,吳連登很清楚。

1945年以前,主席沒有手表。重慶談判時,他一下飛機,郭沫若就發現了這一點。為了讓主席掌握好談判時間,他就把自己的表從手腕上摘下來,主席也欣然接受。這之后,主席一直戴著它。直到1969年,表越走越慢,主席說:我這個表要拿去修修了。我才向禮品庫借了一塊金表給主席暫用。主席說:借東西要打個借條,我的表修好了就把金表還回去。金表借用了兩個月,我就還回去了。

1964年前后,印度尼西亞掀起了迫害我僑胞的浪潮,我國政府義不容辭地出面保護他們。為表達感激之情,僑胞們給主席送來31.5公斤燕窩。那種極品燕窩,就是在當時,也得四五百元一斤,現在更是難得一見。但主席毫不猶豫地指示:把它們全部送到人民大會堂招待外國人。

1975年,我看到年邁的毛主席行動不便,咳嗽哮喘,外加心力衰竭,就向張耀祠提出給主席增加營養,最好能弄點燕窩燉湯。張耀祠找到人民大會堂的黨委書記,發現當年的燕窩還有7兩。經汪東興批準,我打了收條把它們取回中南海,每次瞞著主席在湯里加一點。直到去世,他都不知道自己享用了那31.5公斤燕窩中的7兩。

▼——百十人警衛貼身保衛?

——警衛團其實是調查組

1966101日, 毛澤東和周恩來在天安門金水橋上席地而坐觀煙花

曾經有人對毛澤東身邊有百十人的貼身警衛提出意見,認為他搞特殊化。對此,警衛團成員、毛澤東警衛王明富非常無奈,他告訴我們,設立警衛團絕非僅僅為了保護毛澤東,還承擔了更重要的使命。

其實,保衛主席安全只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另一項主要任務是回各自的老家搞調查,成為聯系群眾的橋梁。這樣主席就能及時、全面掌握全國各地的經濟建設情況。調查一般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派誰走,什么時候走,都按主席的安排執行。有時候是大部分人都撒出去,到全國各地調查,只留少部分人在家當警衛。調查的內容是走親訪友,了解家里有沒有吃的,公社化搞得怎么樣,對干部有什么意見等,了解情況后回來寫一份報告,隨時等待被主席叫去匯報。

有一次,主席去廣州開中南局會議,于是讓長江以南的同志回家調查。我是江蘇人,也回去了。我們回來后,主席開完會,晚上9點多了,召集我們去匯報。當時一位回湖北的同志說:主席,我們老家社員對一年口糧300斤有意見,不夠吃!主席問他:那你覺得多少夠吃呢?”“最少也得400斤。那位同志理直氣壯地回答。主席笑著點點頭說:你這個人啊,蠻會為農民說話的。

黃建新是全國毛澤東紀念館聯誼會秘書長,他與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接觸多年,了解到安全保衛方面的許多真實情況。

大家總以為領導人身邊都是壁壘森嚴。其實,警衛部署是有的,但主席本人并不喜歡。他最高興的時候就是和人民群眾在一起的時候。

我曾經到河北邯鄲成安縣,聽一位老生產隊長講了一件事。主席1959年到那兒視察,在會議室里和棉農交談,突然聽到外面一片嘈雜,就站起身自個兒走到門口查看情況。只見門口站著一個農民,手里拿著把刀,身邊還圍了一大群農民。警衛員見狀,趕緊擋在主席身前,主席卻擠過去問:老鄉,是怎么回事?原來,拿刀的就是生產隊長,大家給主席準備了西瓜,但沒有刀切不了,他就回去取了把刀想送進來。這位生產隊長至今回想起來,還很感慨:主席喜歡和群眾走在一起,不喜歡被隔離開來。

1966101日的國慶典禮上,有一張照片,是警衛員孟進鴻蹲在毛主席身邊。我問他:你干嗎蹲著呢?他說:萬一出現情況我要是坐著就爬不起來啊。蹲著是為了隨時跳起來保衛毛主席安全。警衛員這么緊張,但主席自己并不在意,那次慶典上,他突然只身走下天安門城樓,席地而坐,與人民群眾親切交談。對主席來說,站在城樓上揮手,不如站在群眾中間開心。

吳連登認為,毛澤東的這個特點,讓保衛工作很難做。

尤其到了晚年,主席像孩子,想法很多,出行很隨意,給保衛帶來很大難度。文革期間的一次國慶節,傍晚吃完飯,主席突然要去天安門廣場上看放煙花。他說,平時都是在天安門城樓上看,很好奇那個紙筒子怎么能放出那么高、那么好看的煙花。天安門廣場當晚人山人海,全是百姓。但主席不管,說走就走。

到了廣場,主席剛一下車,百姓就看到了,呼啦一下圍上來,我瞬間就和主席擠散了。大家都緊張壞了,陪同的周恩來總理急得一身汗。汪東興趕緊組織人把主席送上另一輛車才解圍。

晚年瑣事:

病痛中,看美國電影轉移注意力

1970年開始,繁重的工作令毛澤東的身體情況急轉直下,肺炎、心血管疾病纏上了他,但他每天都在病痛的折磨中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至今回憶起來,周福明仍十分心疼。

主席特別難受的時候,坐那看書,臉上的汗就直往外冒,這說明他心臟或者哪里已經很不舒服了。我們就問他:主席,是不是讓大夫給您看看?他說:不用,沒事,看看電影。我們工作人員就趕快架機器。美國有個電影叫《出水芙蓉》,主席非常喜歡那個片子。這樣一轉移了注意力,他就可以喝口水、抽口煙,跟邊上的人聊聊天了,身體也舒服些。

19766月,主席因心肌梗塞已被搶救過一次,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728日,唐山大地震。凌晨時分,大地突然顫動起來,泳池臥室的門窗玻璃嘩啦啦地響個不停,地下也有拖拉機般轟轟的響聲,主席的病榻搖晃不止。工作人員沖進主席的房間,找到一個大被單,幾個人拉住四角,罩在主席的床鋪上面。我沖到床前,抱著主席的頭,弓下身擋住,以防止掉下東西砸著他。天亮后,我們發現中南海東八所的幾段院墻和圍繞中南海的大墻多處震倒,少數房子被震塌。經醫生同意,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把主席用擔架轉移到抗震能力很強的202別墅。

搬進202別墅的當晚下大雨,又有較強的余震,但室內幾乎沒什么感覺。主席醒來執意要回泳池的老住所,但得知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決定后,他顯得無可奈何,用含糊不清的聲音說:既然是常委們的決定,只好如此。”43天后,毛澤東于197699日零時10分在202別墅病逝。

主席去世后幾個小時,我接到通知,最后一次為主席理發,整理遺容。這是我最艱難的一次經歷,整個人被掏空了,流不出淚來。來到主席身旁,老人家那么安詳,好像就是在休息。我跪下來給他理鬢角的頭發,然后平躺在他身旁,為他修剪耳后和后腦勺的頭發。我最后一次給主席精心地刮了胡子,擦了臉,老人家看上去又精神很多。

那天,房間外面站滿了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雖然知道主席生前的愿望是火化,但大家還是對第一副主席華國鋒及其他常委表示:能不能把主席留下來,讓全國人民再看看主席?華國鋒專門在屋里組織開會,進行商議,最后決定對主席遺體采取防腐措施。在我的記憶中,主席永遠是我最后一次理完發在休息的安詳模樣。

40年過去,我們依然記得您,依然懷念你。

謹以此文,紀念毛澤東逝世40周年。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