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導讀】:回過頭,毛主席的白馬,頭掛大紅球隨老孫一起來到主席身邊,他知道主席要坐車進京,不用騎馬了,情感一時轉不過來……毛澤東正準備上吉普車,卻又回到原地坐了下來,并嚴肅地對周圍的領導說: “我同老孫說定了,一起進京,還要一起去看演出……
在“兩學一做”學習活動中,為了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九五”講話),在古訓“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的啟示下,我特地重溫了毛主席帶領中央領導及工作人員從西北坡出發“進京趕考”的一段史實,特別是毛主席與他的馬夫們留給我們黨的“歷史明鏡”,使“后來人”越學越親切,溫故而知新,倍受教育和鼓舞,從而增強“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決心和力量。
1949年3月23日上午,這是在中國革命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轉折時段,毛澤東同志命名為“進京趕考的日子”,令人回味,寓意深遠。以毛澤東同志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用小米加步槍,創造了人類奇跡,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就要開天辟地的聳立在世界東方,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進京趕考”出發前夕,毛主席的馬夫高興地捧著用紅綢扎好的紅球來到主席身旁,主席問:“老孫呀,你有什么喜事。”老孫笑著回答: “主席,一會兒你就知道了。”回過頭,毛主席的白馬,頭掛大紅球隨老孫一起來到主席身邊,他知道主席要坐車進京,不用騎馬了,情感一時轉不過來……毛澤東正準備上吉普車,卻又回到原地坐了下來,并嚴肅地對周圍的領導說: “我同老孫說定了,一起進京,還要一起去看演出……”周恩來同志給主席一再說明,老孫走了,到北京我們到時會請他來……主席這才一邊上車,一邊回過頭來,風趣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是我們進京‘趕考’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周恩來說:“我們都應當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稍稍沉思了一下,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當日臨近中午,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分乘11輛小汽車、10輛大卡車離開西柏坡,一路北上,因路況不好等原因,沿途住了兩晚。毛澤東一行來到唐縣的淑閭村,成為中共中央進京途中的第一個留宿地。毛澤東住在淑閭村李登魁烈士家,又是一個不眠之夜。為了解群眾情況,他上半夜同村干部座談;下半夜伏在用門板支起的床上,點著一盞油燈,工作到天亮。24日中午時分,毛澤東一行抵達保定。當時圍觀的群眾很多,基于安全考慮,有警務人員提出需不需要“凈街”。毛澤東對這一套封建、國民黨軍閥的做法很不贊成,“凈街?凈街干什么!看一看死不了人嘛”。在汽車里,毛澤東還不斷地向群眾招手致意。當日傍晚到達涿縣。當時涿縣城門緊閉。守衛的哨兵將車隊攔下,堅稱“沒有我們領導的命令,不管你是誰,就是毛主席來了也不行,我們要執行命令!”在哨兵進城向領導匯報時,毛澤東耐心等候,并對衛士長說:“你們做得對,不要緊,可以等一等。”
直到涿縣負責同志到了,哨兵這才敬禮放行。進城后,毛澤東敏銳地發現涿縣商戶關門、市場冷冷清清,還聽到了“市場沒回城,買賣難興隆”的說法。于是,他找來當時涿縣縣委書記王成俊詢問情況。王成俊作了匯報。毛澤東當即說,工作千頭萬緒,先要從群眾最需要的抓起,應該學會掌握城市工作的規律,馬上把市場遷回來。“市場回城”成了涿縣縣委學到的“執政第一課”。當晚,毛澤東一行住進涿縣城內粉子胡同的第四十二軍軍部的一棟平房建筑。3月25日凌晨,毛澤東一行由涿州改乘火車向北平進發。考慮到當時北平社會情況復雜,中共中央在北平的駐地選在香山,作為過渡。
從3月25日開始,毛澤東在北京(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為北京)香山雙清別墅安排會見民主人士。李銀橋在主席的衣服里找了個遍,也沒找到一件合適的不帶補丁的衣服。這時候,李銀橋就對主席說:“主席,咱們真是窮秀才進京‘趕考’,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毛澤東當時就說:“歷來紈绔子弟考不出好的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張瀾是個賢達人士,他不會怪罪的,只要整齊干凈就好。”這樣毛澤東就穿著帶補丁的衣服會見了張瀾、李濟深、柳亞子、黃炎培等民主人士。每次會見老先生的時候,主席都要到門口去迎候。他白天作調査,請教民主人士,晚上伏案決策戰役和思考建國體制,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在西北坡進京趕考出發前,同馬夫老孫說定的事,他雖日理萬機,卻不敢忘懷,一直記在心頭。這個“細節”只有周恩來最清楚。周恩來也是日理萬機的中央主要領導,他的心很細、很好,對主席尊重,對“馬夫們”同樣尊重,把主席與馬夫說定的事放在心上,到領導看演出的那天晚上,早就安排好了。毛主席一進戲院,四處張望,沒有發現老孫,感到心神不定。毛主席問周恩來,老孫來了嗎?周恩來回答就會到。一會兒,老孫出現在毛主席面前,毛主席緊緊握著老孫的手,好似久別重逢的親人,談笑風生。老孫說,主席,沒有位子,我站著看行了。毛主席說,那怎么行呀,您站看我也跟你一起站著看。誰知,周恩來同志已安排老孫在主席與朱總司令之間的位子落坐。主席感到非常高興,了卻了和老孫說定的心事。因為在毛主席、周恩來看來,馬夫是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代表,領導說了話就要算數,不然,領導的誠信從那里來?
毛主席與他的馬夫們的故事,構成了“歷史明鏡”的厚重史實,成為激勵后人的千古佳話。1928年3月,毛主席上了井崗山后,因腿腳不好,組織上給他配了馬,養馬的名叫黃達,是個十幾歲的窮孩子,主席見后感到很可憐,便交代秘書譚政多關心,送給他一些衣物,并編入警衛班,加強思想教育,嚴格要求,夠條件時發展入黨。黃達參加了打長沙、吉安之戰,入了黨,當了班長、排長,毛澤東警衛連連長。長征期間任一軍團政治部科員、科長。黃達在主席身邊,特別勤奮,大家關心他、幫助他,他對同志很有感情。見人便說,謝謝這個那個,謝今謝古,謝天謝地。毛澤東風趣地說:你還真是個有情之人吶!謝今古,這個名字不錯,你干脆就叫謝今古好啦!從此,這個謝今古一叫就是幾十年。1950年首個國慶招待晩會,就等前三排首長就坐開幕。忽然在雪白的紗幕上出現“小謝,請到前邊來!”一會兒,字幕上又出現“小謝者,馬夫也!”頓時,把出席招待會的貴賓們弄糊涂了、逗樂了。原來這位以貴賓相待的就是井崗山時期為毛主席養馬的黃達。大家贊嘆不已,毛主席不忘初情可見一斑。若干年之后,黃達從一個流口水、愛哭的窮小子成長為共和國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他對一位老首長動情地說:“至于當官,不要說當副省長了,我想都沒想過。我這個人不就是個馬夫嘛,懂得什么?還不是主席和黨組織的培養教育,才曉得那些革命道理!”
毛澤東未雨綢繆,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歷朝歷代由盛而衰、始興終亡的“周期律”命題。1944年3月,郭沫若發表了《甲申三百年祭》,用翔實的史料揭示了朱明王朝必然滅亡和深刻總結了李自成這支起義隊伍最終失敗的沉痛教訓。此文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直到進京趕考,他更加深重憂思。1949年3月,毛澤東在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振聾發聵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宣言。他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燥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衣炮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兩個務必”必然成為“趕考”的核心內容、歷史明鏡的主題、全黨作風建設的制勝法寶。會上,在毛澤東同志的倡導下,還圍繞不當李自成、拒腐防變這個主題,提出了黨內的六條規定,即一是不做壽,二是不送禮,三是少敬酒,四是少拍掌,五是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是不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并列。這與今天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一脈相承。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這一代中央領導人在幾十年的革命實踐中,切身體驗到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勝利線,這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脈相承、互為因果。僅從西北坡“進京趕考”這短短三天時間黨中央領導的實踐來看,時時、事事為群眾著想,就是一個最好的縮影,這正像“露珠是陽光的明鏡,折射出太陽的明媚與鮮活”。處處彰顯了中央領導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視“人民重于泰山”。在這面“歷史明鏡”上,如同鑲嵌著毛主席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十七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鏡底則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不要忘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這一偉大真理,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一個永恒課題。毛主席和他的馬夫們給我們黨留下正是這樣的一面“歷史明鏡”。
黨中央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的頭一天晚上,毛澤東批閱完最后一批文件,站在窗前,邊吸煙邊想著李自成進北京的歷史悲劇,這也是他這些天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以毛主席和他的馬夫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艱難困苦的革命實踐中,用生命、鮮血、汗水和淚水鑄造的這面偉大而永遠不朽的“歷史明鏡”,讓世世代代的革命后來人,常照歷史明鏡,從而“以史為鏡知新替”。今天,值得我們慶幸的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政治局的堅強領導下,高舉這面“歷史明鏡”,將這個重大命題列為習總書記“九五”重要講話的主題之一,以嶄新的視角和時代的視野,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從“政治的、理論的、時代的、宗旨的、旗幟的、國際的”戰略高度,緊密結合黨內實際,連續講了八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其中第六個專門論述了“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堅信中國共產黨一定能戰勝脫離群眾這個最大危險。習總書記在第八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又專門論述了“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必須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著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著力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変能力。特別是第一次把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擺在8800多萬黨員和440多萬個黨組織面前,這是一個多么沉重的歷史性命題,讓全黨警醒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就有可能發生毛澤東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別姬”。
在學習過程中,我回憶起上世紀70年代后期,在講《執政黨的地位與黨風》專題講座時,明確提出執政黨容易滋生兩大禍害,即官僚主義、權力腐敗,如果不能堅決懲治,足以毀滅執政黨,原因很簡単,這兩大禍害的要害就是脫離群眾,破壞黨群、干群關系,這就等于魚離開了水,魚還能生存嗎。我的上述觀點,得到廣大學員的贊同與支持,已收錄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盛世諍言》一書。當我學習習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論述時感到無比欣慰。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建囯67周年之際,讓我們回顧歷史,常照歷史明鏡,使每名黨員、每個黨組織警醒起來,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上下左右開弓,對黨內一切脫離群眾現象,一切腐敗行為進行堅決斗爭!確保黨與人民的血肉相聯,使黨的群眾路線萬古長青。習總書記在“九五”講話中最后諄諄告戒全黨:“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并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每名共產黨員首先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在各自的崗傳上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難怪一些老百姓擔心,黨風廉政建設會不會只是“一陣風”?會不會反彈,比原來還嚴重?對于群眾的這種擔心,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定心丸”: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絕不允許出現“爛尾”工程,決不能讓“四風”問題反彈回潮。用詞之嚴厲,態度之堅決,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黨中央在抓作風建設上的決心。
6月28日,建黨95周年前夕,中央又祭出大招: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對于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中央政治局專門就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進行集體學習。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前,黨中央一再重申從嚴治黨,可見這已經不是“能不能”的問題了,而是告訴全體黨員干部從嚴治黨“一定要”辦到。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一個永恒課題,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必須經常抓、長期抓。”中國共產黨能否戰勝脫離群眾這個最大危險,習近平已經給出了答案。
(作者系湖南省人大原常委、農委主任委員,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黨支部書記)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1951年“紀凱夫案件”震動全國 毛主席掀起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起官員問責風暴
2017-04-10?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