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水草地,一眼望不到邊。這片澤國,遍布著紅軍長征的革命足跡,埋葬著眾多紅軍的不屈英靈,訴說著一段悲壯史詩。
▲紅軍長征紀念總碑修建在四川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的頂端,碑身為三角立柱體,象征紅軍三大主力緊密團結,堅不可摧。經常會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到山頂,讓他們從小就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傳承紅軍精神。
1935年,紅軍先頭部隊從松潘縣毛兒蓋出發,踏上了征服廣袤草地的艱難歷程。
在毛兒蓋河畔,我們見到了藏族老人東巴。他身后一棟古舊的藏式民居,是他爺爺留下的“寶貝”。81年前,就在這棟房子里,紅軍緊急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決定將兩大主力混編成左右路軍過草地北上,這次會議后來被稱為“沙窩會議”。
從外面看,房子下層是厚厚的土墻,上層搭出一個木制的閣樓,已有些搖搖欲墜的樣子。“別看現在很破舊了,當時房子可是很新的,周圍的土墻上還有壁畫。”東巴老人說,當年爺爺一家三口住在這兒,家境比較殷實,聽聞紅軍希望在此開會,就客客氣氣地開門接待。那段時間,來開會的紅軍吃住也都在東巴的爺爺家。
手擎著馬燈,東巴老人帶我們走進這棟老房子。
房子里分成了三層。樓梯既窄且陡,僅容一人通過,我們幾乎是手腳并用攀爬向上。每踏一步,木板都嘎吱作響;五六人同行,竟感到地面微微顫動。東巴老人說,以前這里一層飼養牲畜,二層住人,三層則是供奉佛像。
“這就是會議室了,旁邊是休息室。”循著東巴老人的目光,我們看到一個黑漆漆的小房間,如果不點燈,怕是伸手不見五指。當年的家具什物已不復存在,現在屋子里擺放了一張矮桌,幾個樹樁當作凳子。“當年開會的條件不會比這更好了。”很難想象,長征時中央就在這里,做出一系列重要決定,在這昏暗的房間里迸發出革命理想的亮光。
木制的閣樓上有兩扇小窗,充沛的陽光一躍而入。窗外,群山巍峨,蒼松筆挺,五彩經幡迎風飄揚,毛兒蓋河淙淙而過,清澈見底。一塵不染的自然美景將屋前的五星紅旗映襯得更加鮮艷。
1935年7月9日,中央紅軍進入毛兒蓋,直到8月21日才離開。停留這么久,在長征途中實在罕見。根據當地紅軍史專家楊繼宗的研究,紅軍滯留,是為籌糧,沒糧不可能過草地。
在松潘縣的紅軍長征紀念館,還保留著一塊當年紅軍籌糧時的木板“借條”。木板上依稀可辨:“這塊田里割了青稞200斤,我們自己吃了,這塊木板可作為我們購買你們青(稞)……歸來后拿住這塊木板向任何紅軍部隊或蘇維埃政府都可兌取……在你們未兌得這些東西前,請保留這塊牌子”,落款是“前敵總政治部”。紅軍終于在毛兒蓋籌集到有限的糧食。“可以說,如果沒有毛兒蓋的青稞和牦牛,中央紅軍要過草地是不太可能的。”楊繼宗說。
在松潘縣川主寺附近的元寶山頂上,紅軍長征紀念總碑高高矗立。銅制的紅軍戰士塑像,右手持槍,左手持鮮花,張開雙臂呈“V”字形,如在歡呼。每當夕陽灑下余暉,紀念碑就在海拔近4000米的山頂,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草地宿營(摘錄)
草地的情景,使人怵目驚心!舉目一望,茫茫無邊,一片野草。在草叢上面籠罩著陰森迷蒙的濃霧,不辨東南西北。大家全靠從黑云里露出微弱的陽光,才能辨別前進的方向。夜晚的寒冷,尤其令人難耐。就是在帳篷里,如果遇上瓢潑似的暴雨,帳篷也擋不住。外面嘩嘩地下著雨,帳篷里也滴滴答答地漏著水。大家擠在帳篷里,怕把彈藥和干糧弄濕了,有的頂著斗笠,有的撐開雨傘,背靠背地坐著,把彈藥和干糧緊緊地抱在自己的懷里。沒有帳篷的部隊,風雨一來,衣服濕透,地面盡是水,同志們都急切地盼天快亮。每當熬過一個饑寒交迫的夜晚,離開宿營地繼續前進的時候,有的戰友就長眠在我們共同躺過的營地上。
▲日干喬沼澤位于四川紅原縣境內,是若爾蓋草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二、紅四方面軍左路縱隊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經之路。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濕地公園。蜿蜒的棧道直通沼澤腹地,游客們行走其中并能親身感受紅軍過草地的艱險。
▲紅軍長征的油畫燈箱就安放在東巴家的舊屋中,東巴每天都會進行維護。
▲藏族老人東巴手擎馬燈來到自家老屋三層的里間。81年前,他的爺爺將這座藏式民居借用給紅軍,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紅軍領導人在這里召開沙窩會議,確定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決策。
▲老屋如今已經改作沙窩會議會址紀念館,東巴在老屋前種滿了鮮花,歡迎大家前來了解長征歷史。
▲紅原縣的很多地方都生長著一種碧綠色的野菜,當年紅軍過草地斷糧,這種野菜成為紅軍戰士充饑的“口糧”。因為這個原因,當地群眾給野菜起名叫紅軍菜。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