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至26日,中央軍委召開改革工作會議,部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這次會議,標志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實施階段。
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黨指揮槍”這一根本原則的確立以及保證,是成功的關鍵。毛澤東作為人民軍隊的締造者,為此作出特殊貢獻。
三灣改編
1927年,秋收起義部隊到瀏陽文家市集合后,毛澤東否定“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把部隊引向羅霄山脈建立革命根據地。9月29日上午,起義部隊來到永新縣三灣村。當時,革命的火種僅剩下不足1000人和48匹戰馬。
9月30日夜里,在毛澤東住的協盛和雜貨鋪里召開了前敵委會議。毛澤東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敗的原因在于共產黨沒有掌握自己的軍隊,提出了“黨建在連上”重大主張。當時擔任師長的余灑渡提出各種異疑,陳浩、徐韓等人也站出來反對,室內爭論非常激烈、討論異常。毛澤東耐心作解釋,最后舉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葉挺獨立團為例,把黨支部建在團上,領導干部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黨掌握了自己的軍隊的成功經驗,來說明“黨建在連上”,發揮堡壘作用,在艱苦的戰爭歲月拖不垮,打不爛,是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在微弱的油燈下,一直討論到天亮。
10月1日,師長余灑渡召集部隊在楓樹坪下集合了,毛澤東站出來講話,在鼓舞土氣后,宣布“三灣改編”會議精神,組建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三項決定:第一,黨組織建立在連上,設立黨代表制度,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營、團以上有黨委,全軍由毛澤東領導前委,從而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第二,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的民主制度,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舊軍雇傭關系,并初步醞釀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第三,整編部隊,把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改編后,奠定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在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戰前立規矩
長征中,毛澤東雖然高居中共中央的核心,卻被兵多將廣的張國燾幾番“逼宮”,要求改組中共中央。多年后,毛澤東還對此刻骨銘心,認為這是“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 “黨指揮槍”也成為毛澤東多年來帶兵的一條重要原則。
1948年1月,國共還處在相持狀態,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解放軍“方面大員”掌管的遠比當年張國燾強大的人馬,不能不使毛澤東有所警惕。
最好的辦法是防患于未然。這年1月7日,毛澤東給幾個中央局和野戰軍的領導專門下達了《關于建立報告制度》(即子虞電),以“幫助各地不犯或少犯錯誤”。
毛澤東給中央局、中央分局書記指出,請示報告內容的要求必須“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并規定報告除發給中央主席外,還特別給野戰軍與軍區的首長做單獨的要求:各野戰軍首長和軍區首長,除作戰方針必須隨時報告和請示,并且照過去規定,每月作一次戰績報告、損耗報告和實力報告外,從今年起,每兩個月要作一次政策性的綜合報告和請示。制度規定,中央局、中央分局書記報告的對象是中央和中央主席;野戰軍、軍區“頭頭”報告的對象是軍委主席。但其實這兩個主席都是毛澤東。
大將挨批
中央的《關于建立報告制度》下達六個月后,按理應該已有三次報告,但林彪一次也沒動筆。
1948年8月15日,毛澤東以中央名義給林彪發了一封兩千字的長電報,措辭嚴厲地批評他不按規定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綜合性報告的行為:“使我們完全不了解你們在這件事上何以采取這樣的敷衍態度……我們認為所以使你們采取此種態度的主要理由,并不是你們所說的一切,而是在這件事上,在你們的心中存在著一種無紀律思想。 ”
在南線的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委兼代前委書記的粟裕是執行這一制度的當然首長,正當他積極準備淮海戰役的10月30日,華東局書記饒漱石突然接到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發來的一份電報。電報批評的正是粟裕,毛澤東認為粟裕在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以及在華野內部開展反對無紀律無政府狀態等惡劣作風上,很不主動,“只低頭吃草,不抬頭看路”,甚至比所有野戰軍首長(包括剛被“狠批”的林彪)都差勁。
粟裕雖然極其忙碌,但還是在淮海戰場繁重的作戰指揮間隙中,于11月9日親筆完成了關于華野前委擴大會議檢討無紀律無政府現象的情況報告,作為補交的“作業”——9月份的綜合報告,當即上報給了毛澤東。
在報告的事上兩位大將挨批,聯系到之后不久三大戰役的大獲全勝和取得全國勝利,可以看到“黨指揮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毛澤東則通過報告制度解決了這一問題。
鏈接
“三灣改編”后力量更強了
在回憶“三灣改編”時,羅榮桓說:“這支部隊中,雖然有不少是黨員,但沒有形成堅強的組織核心,也沒有明確的行動綱領。軍事指揮員大部分是黃埔軍校的學生,他們都是知識分子,沒有經過更多實際戰爭的鍛煉,指揮能力弱,舊的一套帶兵方法,妨礙著上下一致、官兵一致。 ”“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如果不是這樣,紅軍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只能變成流寇”。
大浪淘沙,在三灣改編后,部隊的力量更強了。張宗遜回憶:以師長余灑度和第三團團長蘇先駿為首的一些人經不起挫折和失敗的考驗,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竟以種種借口離開了革命隊伍。他們大都是不辭而別的,有的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革命,迷信到中心城市去鬧暴動;有的悲觀消極,逃避斗爭,回了家;有的則去投降蔣介石、汪精衛當了叛徒。總之,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他們走了,部隊不但毫無損失,反而更加精干,更堅強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