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曾說,如果當時搞不出核武器,現在想搞也搞不出來了。江澤民在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后說,沒有毛主席留下的“兩彈一星核潛艇”,中國想站也站不住了。
世界核大國的席位,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中國第三。核大國這把椅子是毛澤東給中國擺上的。中國擁核源于毛澤東的戰略思維。
何為戰略思維?就是站得高、想得遠。人們常常用“見微知著”“一葉知秋”來形容戰略思維。王震說毛澤東比我們早看50年。其實,戰略思維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想的早。大家都知道毛主席關于“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 的著名論斷,卻不知道1945年毛澤東就有了中國擁核的想法。當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頃刻毀滅了廣島和長崎,引起極大的社會心理震悚,全世界被炸懵了,毛澤東卻異常清醒,對于原子彈,毛澤東戰略上蔑視:“紙老虎”,嚴厲批評延安《解放日報》對原子彈轟炸的過度宣傳是“渲染恐怖”;戰術上重視:“真老虎”,中國也應該有原子彈。須知,那時共產黨還在延安,面臨的是抗戰勝利后的生存問題,誰會去想擁有什么原子彈。連蔣介石想的都是如何在美國的幫助下三個月戰勝共產黨。可毛澤東與眾不同,還沒奪得全國政權就想到了要原子彈。1949年春,毛澤東同意周恩來批準錢三強在參加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時,定購中型回旋加速器的電磁鐵和其他一些用于研制原子彈有關的儀器、圖書、資料等。新中國剛成立毛澤東訪蘇,看了蘇聯原子彈試驗的紀錄片說,原子彈“美國有了,蘇聯也有了,我們也可以搞一點嘛”。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兩次恫言使用原子彈,更加堅定了毛澤東研制原子彈的決心。
其次是想的遠。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戰略決策。毛澤東說:“我們要不要搞原子彈啊,我的意見是中國也要搞,但是我們不先進攻別人。別人要欺負我們,進攻我們,我們要防御,我們要反擊。因為我們一向的方針是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不是消極防御的。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進一步指出:“我們現在還沒有原子彈。但是,過去我們也沒有飛機和大炮,我們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1958 年6 月,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又指出,“原子彈,聽說就是這么大一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么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兩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七八次。”正是這一年“抓七八次”的精神,這一年中國建成了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這一年,成立了以萬毅為部長的國防部第五部,負責領導特種部隊的組建工作;這一年成立了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統一領導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工作,1959年4月國防部第五部又合并到國防科委。
再次是想的全。怎樣發展核武器,毛澤東確定了“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中國既努力爭取蘇聯的幫助,引進“兩彈”技術, 少走彎路, 又強調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從培養人才、建立工業基礎設施等方面扎實起步。1959年6月,在蘇聯終止合同撤走專家的情況下,毛澤東毅然決定: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造出原子彈。他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還的。”中央把原子彈工程定名為“596工程”,要造“爭氣彈”。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的專門委員會,具體負責“兩彈一星核潛艇”的研制工程。中央專委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全國、全軍一盤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進行統一調度,組織了全國大協作,解決了研制中遇到的100 多個重大問題,安排了尖端武器所需的特殊材料、部件和配套產品等2萬余項的研制生產任務,大大加快了研制的步伐,原子彈很快進入研制總攻階段。1964年秋,經過千百次試驗,第一顆原子彈終于研制成功,但進行試驗卻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美國為保持核壟斷多次發出打擊中國核基地的威脅。為此,中央專委提出了發展技術暫不試驗、不怕威脅盡早試驗的兩套方案。毛澤東一錘定音:“要盡早試驗。”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為繼美、蘇、英、法后的第五個擁核國家。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7個月,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飛機空投原子彈空爆試驗,有了可以使用的核武器。假如沒有毛主席拍板早試驗,造出的原子彈又有何用?哪來的核大國地位。那,中國真就成了紙老虎了。
1965年1月23日,毛澤東在聽取關于氫彈研制匯報時說“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管他什么國,管他什么彈,原子彈、氫彈,我們都要超過。”今天來讀這段話,也不禁為毛澤東的氣魄和想的周全而驚嘆。氫彈與原子彈雖然殺傷因素的原理是一樣的,但它是原子彈引爆的熱彈,因此威力要比原子彈大得多。制造氫彈也比原子彈復雜。為了突破氫彈技術,1960年起,在錢三強負責下,開始了對熱核材料性能和熱核反應機理的基礎研究。原子彈爆炸后,中央根據毛主席的決定,集中力量展開對氫彈的研制,周恩來要求有關部門作出全面規劃。1965年8月,中央專委批準了《關于突破氫彈技術的工作安排》,氫彈研制的關鍵難題一個個被攻破。1967年6月17日8時20 分,中國趕在法國前面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成為第4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現在我們是世界上儲存氫彈最多的國家,形成巨大的核威懾。對中國擁有核武器,毛澤東曾幽默地對外賓說:這是赫魯曉夫幫忙的結果,撤走專家逼我們走自己的路,要感謝赫魯曉夫呢,應該給他發個1噸重的大勛章!
說毛主席想問題全面統籌兼顧還需說說導彈的事。戰略火箭軍的前身是第二炮兵,即地地戰略導彈部隊,許多人都知道這是毛主席親自批準于1966年7月1日組建的,但卻不知道“導彈第一”的方針。提到“兩彈一星”,一般以為“兩彈”是“原子彈、氫彈”,其實是“原子彈、導彈”。在“兩彈一星”中,“導彈”有著特殊的地位。“導彈”是原子彈的“槍”,是衛星的“腿”,發射中遠程運載火箭過關了,才能把衛星送上天。1964年10月中國試驗成功原子彈時,美國還譏笑中國“有彈無槍”。其實,“兩彈一星核潛艇”研制工作是在毛澤東的通盤考慮下安排的,并且是“導彈第一”,也就是說槍在前,彈在后。1955年,著名空氣動力學專家錢學森沖破美國政府的重重阻撓回到了祖國。1956 年2 月,毛主席采納錢學森提出的中國火箭和導彈事業發展的建議,作出在中國建立和發展導彈事業的決定,成立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部航空工業委會,并組建了導彈科研、設計和生產機構。1960年2月,毛澤東認可確定了“兩彈(導彈、原子彈)為主,導彈第一”的方針,導彈研制進入快車道。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地對地近程導彈“東風1號” 發射成功。1964年6月—7月,中國連續成功地發射了3枚中程運載火箭。為在原子彈研制成功后就能實現導彈與原子彈結合,組成有實戰價值的核武器,9月,成立了由錢學森領導的“兩彈結合”方案論證小組。1966年9月,“兩彈結合”的試驗準備工作就緒。27日上午9點整,第一枚地地導彈“東風2號”,將核彈頭從甘肅和內蒙古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打到了新疆的羅布泊,核彈頭在靶標上空精確爆炸。“兩彈結合”試驗的成功,使核彈除飛機投放外,又多了一種發射的重要方式。同時,有了中程地地導彈,就具備了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能力,1965年1月錢學森建議人造衛星工程代號取為“651”工程。毛主席考慮中國的第一顆衛星應后來居上,比蘇、美的第一顆衛星重量大、壽命長、技術新,還要“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見,看得見”。經過論證,決定以《東方紅》音樂代替無線電呼號,命名為“東方紅1號”。為了能看見,在末級火箭上設置“觀測裙”,使人們既聽到《東方紅》樂曲,還可以觀察到衛星在太空運行的軌跡。1970年4月2日下午,周恩來聽取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及其運載火箭情況的匯報。4月24日凌晨,毛澤東批準實施發射,當晚9點35分, “長征1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將“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全球響徹《東方紅》。
第四是超常的魄力。戰略家要有魄力,超級戰略家,要有超常的魄力。在中國擁核問題上,最能顯示毛澤東的魄力和志氣的是“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的名言。潛艇是海上的超級殺手,航母的克星,有水中幽靈之稱,最先進的水面艦艇PK 最落后的潛艇也不敢有半點馬虎。核潛艇具有功率高、速度快、續航力大、配備武器多、隱蔽性好、攻擊力強等眾多優點,具有比常規潛艇更優越的作戰性能和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核潛艇的隱蔽性和強大攻擊能力使之成為最理想的核報復力量,在遭突然核襲擊時,核潛艇的生存概率可達90%,也就是說陸上一切核設施都不復存在了,但只要幸存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即可“使對方受到毀滅性報復打擊”,這強大的報復能力是國家安全的有力保證。核潛艇被稱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海軍軍事技術上空前的大變革。”核潛艇在國家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58年是“兩彈一星核潛艇”全面上馬研制的一年。5月27日至7月22日的軍委擴大會議,國防尖端武器成為重要議題。會前海軍向中央軍委提交了發展軍用核動力裝置和研制導彈核潛艇的建議,6月29日,毛澤東批準了這一報告,并在講話中強調大搞民兵師,大搞特種武器。
在中國決策研制核潛艇前后,赫魯曉夫曾多次指使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和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向中國提出建立聯合艦隊的要求,均遭到毛澤東的拒絕。1958年8月赫魯曉夫訪華,中國又一次拒絕了蘇方“關于建立聯合艦隊與在中國沿海建立長波臺的建議”。1959年10月,赫魯曉夫來華參加國慶十周年慶典活動,不同意幫助中國建造核潛艇,仍然要求中蘇組建聯合艦隊,毛澤東堅決拒絕建立聯合艦隊,并說核潛艇“你們不支援我們,我們自己搞。”“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毛澤東的決心,加速了核潛艇的研制工作。海軍抓總,二機部負責核動力,一機部負責艇體和設備,核潛艇總體方案很快拿了出來。1962年,核潛艇項目暫時下馬,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保留少而精的骨干力量,集中研究解決核潛艇的一些關鍵項目。1965年核潛艇的研制工作重新上馬。毛澤東給予核潛艇研制特別關照:1968年2月28日,毛澤東批準海軍建設核潛艇基地;4月8日,毛澤東批準抽調陸軍1個師支援核潛艇總裝廠的建設;7月17日,毛澤東簽署命令,派部隊支援陸上模擬堆和核動力研究所的建設。1969 年12月在核潛艇研制的關鍵時刻,毛澤東指示派千人的工兵部隊支援陸上模擬堆建設。1970年8月28日,核動力裝置的陸上模擬試驗反應堆運轉試驗完成,為核潛艇下水試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2月26日,毛澤東77歲生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后經過三年多的試航正式命名為“長征1號”,編入海軍戰斗序列。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人自行研制高知識密集、高技術密集型的核潛艇,簡直是“天方夜譚”。從中國的核潛艇下水,40多年過去了,世界上有核武器和能制造核武器的國家已不下十幾個甚至更多,但能制造核潛艇的除了當初的五個核大國,只多了一個印度。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中國“兩彈一星核潛艇”的研制與美蘇英法相比,速度快: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蘇聯用了3年零11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6個月,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質量高:蘇聯第一顆衛星83.46公斤,美國的第一顆衛星8.22公斤,還是啞巴,中國的衛星173公斤,“看得見,聽得見”。跨越式:外國研制核潛艇是三步走,普通型核動力型———常規水滴型———核動力水滴型,中國三步并作一步走,第一艘就是核動力水滴型。耗費低:外國搞尖端武器是用金錢堆起來的,中國是花了最少的錢辦了最大的事。1982年,美國“核潛艇之父”里科弗上將,看了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后,對中國十幾年前沒有用一件外國材料和設備,完全靠自力更生設計制造出優于世界同類第一代水平的水滴型核潛艇驚嘆不已,說,“這完全可以和同時代先進國家的核潛艇相媲美”。
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號召全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是多大的決心,有了這樣的決心,還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嗎?有了“兩彈一星核潛艇”的中國,國際威望空前提高。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后,鄭重承諾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是何等的自信?這就不但威懾了帝國主義,而且贏得了世界人民、鼓舞了世界人民。當年赫魯曉夫對毛澤東的全民皆兵很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核武器下“大辦民兵師”只是“一堆肉”,因他認為離開了蘇聯的援助,中國造不出“兩彈一星核潛艇”。毛澤東會見尼克松用大拇指比喻美國的核武器、小拇指比喻中國的核武器,尼克松卻對小拇指五體投地,因他深知當中國有了“兩彈一星核潛艇”,打破了核訛詐,再加上全民皆兵,戰斗力怎么估計也不過分。
一些西方人對中國一步跨進核大國的門檻一直迷惑不解,其實,了解了毛澤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雄心壯志,理解了“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思想,知道了“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的戰略策略,感悟了“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進取奉獻精神,就會深深認識到:中國能在擁有核武器上實現零的突破,造出兩彈一星核潛艇是歷史的必然。它雄辯地證明了中國具有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氣魄和能力。正如聶榮臻所說,“我們爆炸的是物質原子彈,它產生的巨大威力卻來自不知強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彈”。現在,特朗普和普京要大力發展核武器,再一次讓我們領略了毛澤東戰略思維的境界,是毛澤東的擁核戰略奠定了中國的安全之基。 原載 國防參考
王志剛:作者為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當兵42年,其中138師11年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