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頌》作曲:呂其明
這首序曲由呂其明作于1965年春,同年五月作為《上海之春》開幕曲首演,作品采用了單主題貫穿發展的三部結構。開始由小號奏出雄壯的國歌音調為素材的引子,經圓號反復,由弦樂器奏出歌頌紅旗的主題。在鋼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的伴和下,顯得格外明澈絢麗。人們被音樂帶到幸福激湯的回想之中: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接著主題變體作為連接部,以樂器交替的二聲部模仿的形式引向了展開性的中間部分。連續的三連音音型,調性移動,節奏富于動力,頌歌主題變成豪壯的進行曲。這是中國人民在紅旗拍引下英勇戰斗、昂奮向前的步伐,再現部木管疊在弦樂聲部之上合奏主題。尾聲處號角又起,將樂曲推向高潮。
《紅旗頌》的作者呂其明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1930出生。他從小酷愛音樂,十歲隨父去淮南抗日根據地參加新四軍,先后在二師抗敵劇團、七師文工團、華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他的父親呂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戰爭的峰火中為國捐軀。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起呂其明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奏員。1951年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1955年回上海電影制片廠任作曲。1964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歷任上影樂團團長、上海電影總公司音樂創作室主任。是中國音協第四、五屆理事。
呂其明曾為《鐵道游擊隊》、《家》、《紅日》、《白求恩大夫》、《廬山戀》、《南昌起義》、《雷雨》、《非常大總統》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紀錄片作曲,并曾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電視連續劇、廣播劇作曲。其中《廬山戀》的插曲《啊,故鄉》和歌曲《你應當留下什么》曾獲全國優秀歌曲獎。在影片《城南舊事》的創作中,以別具一格的樂思,富有時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樂和畫面在風格上和諧一致,于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其他音樂作品有交響樂《鄭成功》(與他人合作)、交響詩《鐵道游擊隊》、隨想曲《霓虹燈下的哨兵》、序曲《紅旗頌》、交響敘事詩《白求恩》等十余部,以及《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好》(與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
創作經歷;
1965年2月,在上海音樂家協會的一次黨組會上,賀綠汀、丁善德、黃貽鈞等就對上報的“上海之春”音樂會初選節目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一致認為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中國==的現代題材作品還應加強。因此,決定由青年作曲家呂其明趕寫一首,黃貽鈞建議曲名定為《紅旗頌》。
欣然接受這一艱巨創作任務的呂其明,在進入作品的醞釀構思時,就陷入了對往事激動的回憶之中。紅旗是革命的象征,在南湖小船的油燈光中,在那井岡山的綠竹叢中,在遵義城的堞墻,革命圣地延安,淮海戰役的陣地前,凡有革命者戰斗過的崗位,都有紅旗飄揚,紅旗又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
呂其明的父親呂惠生原是==戰爭時期一位高級干部,1945年9月不幸被捕,在獄中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英勇就義。呂其明是在紅旗下長大的。1940年,他剛滿10歲時,是父親帶著他和姐姐參加了新四軍文工團,他在戰爭的艱苦環境中經受著鍛煉與考驗,1949年5月,他隨部隊進入上海。
從此,每逢國慶禮炮轟鳴,國歌嘹亮,人群如潮,紅旗似海,他都會激動得熱淚盈眶。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長期戰斗生活的往事以及他在紅旗下成長的歷程,像電影一樣,一一在眼前閃過。他熱血沸騰,心潮激蕩,夜不能寐,樂思源源而來,他決定寫一部以開國大典為背景,氣勢磅礴,優美雄渾,為人民群眾所喜愛聽的管弦樂作品。經過一個星期的曰夜拼搏,激動的淚水伴他寫完了《紅旗頌》。當年5月,《紅旗頌》在第六屆“上海之春”開幕式上首演獲得成功。如今年已七十多的呂其明說:“36年來,《紅旗頌》沒有被人們遺忘,這使我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作曲家要通過畢生的努力,去歌頌時代、歌頌黨的事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