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斷從網上聽到高人見解,稱宋之后無中國,因崖山海戰時陸秀夫背南宋末帝跳海,大批精英階層殉國,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斷層。還有言論稱,傳統中華文明自宋以后,傳承唐宋在日本、明在韓國,好象中華文明自宋以后消失變種了一樣。
我不解此論站在什么立場上,如此抬高被元所滅的宋朝、貶低驅元重生的明朝。宋以后明朝人杰輩出,若中華文明至崖山斷層,今日我輩讀到的國學經典和當代文學豈非是近、現代人凌空蹈來另起的爐灶?倘若僅是學術意氣之見,或者作危言聳聽罷。但“崖山之后無中國”的論斷,有可能消解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所以私下以為有爭論的必要。
或者對明朝的偏見多來源于當時文官個人筆記、野史或清朝統治者組織編撰的《明史》吧,功績略而過錯詳,從開國皇帝起就兇暴成性。我無意為明朝帝王兇殘的一面和明中期后士大夫道德淪喪涂脂抹粉,但哪個封建王朝沒有這樣的丑陋。僅從中華文明的傳承上講,我認為明朝無疑做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元末明初之際,各地烽煙競起,多少驅逐元蒙的戰爭驚心動魄。宋濂起草的《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繳文》中,號召“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讀來熱血沸騰,格局開闊,竟與辛亥革命的口號意同。明朝建國,能將“左衽之區”變為“衣冠之治”,功莫大焉。
于戰亂殺伐中崛起的草根皇帝朱元璋,能凝聚起當時最高智勇水平的人材與他出生入死,絕非僥幸。當時著名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劉伯溫,本身處元朝統治階級之中,他猶如《潛伏》中的余則成一樣,身在元營心在明,經再三考慮后把橄欖枝遞給朱元璋,難道會識人不明嗎?
至于濃墨重彩討伐的明太祖屠殺功臣之過,也并非屠殺了中華文明。一則殺伐的是勛貴集團,且確有結黨營私、擅作威福等行為,但并末傷及底層百姓。明太祖打擊豪強、清丈田畝均衡稅收、涵養民力,建立了較歷朝更完備的備荒救災機制,興修水利,給人民免救濟、免公墓等福利,這些措施有力地穩定了社會,體現了“君以民為重、民以食為天”“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樸素的傳統文化思想。二則在殺伐勛貴貪官的同時,通過科舉、理政實踐又提撥了大量底層出身的人才,并且對真正善意的批評納諫從流,欣賞有骨氣有正氣的士大夫,開明朝官員“廟堂言理,天子不得以勢奪人”的風氣之先。儒家正統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思想得到了發揚。可以理解,至靖役之難時,為何會有那么多文臣甘赴死地而不另投朱棣。
方孝儒被滅族,有史論稱“殺了天下人讀書的種子”,是明朝有名的暴行。其實我以為夸大了后果。盡管我非常尊重方老先生的風骨,但讀了他寫的《深慮論》,娓娓道來如何長治久安防患于微然,卻寫完后不久發生靖役之難,甚至不能保全建文帝與他自身性命,頗有紙上談兵之憾。繼方之后,在軍事、哲學、科技、文學、繪畫等領域人材輩出,中華文明的長河綿延壯闊,讀書的種子遍及廟堂鄉村。
方以后,軍事上,“天子戍邊”的朱棣、京師保衛戰抗瓦剌的于謙、抗倭的戚繼光、夏宗憲,收復臺灣的鄭成功(南明時期),自有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錚錚鐵骨。科技上,被譽為17世紀百科全書式著作《開工開物》,由宋應星成書于崇禎時期。明后期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徐光啟著作的《農政全書》和翻譯的西方天文、數學著作,都彰顯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燦爛文化。
至于明朝宋濂、劉基、王陽明等文學著作,都是當時日本、高麗重金收購的對象。其中,明中期著名軍事家、文學家和哲學家王陽明,在傳統儒學基礎上領悟發揚,為心學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學思想。日本近代軍事家東鄉平八郎,為王陽明學說折服,隨身腰牌刻“一生伏道拜陽明”。王陽明心學成為日本近代精神指引,這樣的史實卻不見“崖山之后無中國”論者提及。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究天人之際、窮古今之變”,“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人合一”“以天下為己任”等等,這些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激勵著有明一代仁人志士積極入世。他們既有身處廟堂者,也有遠在江湖者,抱著“兼濟天下”、“格物致知”的理想盡其所能。沒有這樣的悲天憫人、自強不息的情懷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激勵,明代不可能形成燦爛的文化成果。
正如事物的發展總有起伏一樣,相對于18世紀西方文明的崛起,中華文明遲滯不前的時期從清朝開始。盡管當時國民仍受漢文化的啟蒙和規范,但積極探索、進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淡化,“三綱五常”等帶有糟粕一面的傳統文化被強化。漢文人當“倡優蓄之”,多陷于考據訓詁之中,再無當庭抗爭的氣魄,至于科技發明一無所長,“萬馬齊喑究可哀”。
沉睡的中國,被西方堅船利炮驚醒。面對掠奪成性的西方強盜,盲目自大膨脹無物的清朝統治者卻毫無還手之力,喪權辱國的條約將人民拉入痛苦的深淵。
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發。重新激勵中華兒女奮起的、團結的精神力量,還是偉大的、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一大批有家國情懷的革命先驅挺身而出,實踐了“舍身取義”“當仁不讓”的傳統儒家思想。這沉默的大多數,這可敬的先賢,就是以自身生命和史實傳承著中華文明。
今天的中國,“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各種科技、文化、音樂等新成就為中華文明增光添彩。盡管現實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相信這是推動中華文明更加燦爛的動力。指薪修祜,中華文明將延續無窮。
(【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