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導讀】“四個意識”的提出,是我們黨95年奮斗歷程的深刻昭示,是我們黨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總結,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和全面從嚴治黨新實踐的成功經驗,也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攻堅進入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對我們黨的必然要求。
新華社評論員一:
增強政治意識 堅定正確方向
——一論強化“四個意識”、決勝全面小康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歷史拉開新的大幕,中國踏上新的征程。“十三五”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13億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目標遠大、事業輝煌,人民在期待,世界在關注。
大國大黨,正道滄桑。翻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壯麗篇章,回答“中國為什么能”的歷史追問,答案清晰而深刻: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站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起點上,黨中央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正是為了使黨更加團結統一、堅強有力,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四個意識”的提出,是我們黨95年奮斗歷程的深刻昭示,是我們黨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總結,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和全面從嚴治黨新實踐的成功經驗,也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攻堅進入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對我們黨的必然要求。
“四個意識”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構成了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有機整體。政治意識是根本,確保方向和立場正確堅定;大局意識是基礎,確保局部和整體協調一致;核心意識是關鍵,確保全黨的集中統一;看齊意識是保證,確保隊伍的齊整有力。新形勢下,不管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還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不管是啃下深化改革的硬骨頭,還是打贏扶貧脫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攻堅戰,都要求從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動、圍繞核心聚力、向黨中央看齊。“四個意識”,是我們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夢的思想基礎,是推進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強勁動力。圍繞正在全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必將進一步堅定廣大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使我們黨始終成為有理想、有信念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四個意識”中,政治意識是打頭的、管總的。講政治,自覺從政治高度看問題、辦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服從大局、圍繞核心、自覺看齊。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最鮮明的特點和優勢。沒有強有力的政治保證,黨的團結統一就是一句空話。毛澤東同志強調“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鄧小平同志指出“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都是這個道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到要求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從增強政治定力,到強調“心中有黨”,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到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政治問題始終是根本性的大問題,政治上的要求始終擺在首要位置,講政治、增強政治意識是貫穿始終的思想主線。
增強政治意識,就要把握政治方向這個生命線,始終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牢牢站穩政治立場。共產黨人姓“馬”姓“共”,作為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不論在什么地方、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要增強政治意識,堅持黨性原則,經得起風浪考驗。滄海橫流,方顯本色。形勢越是復雜,現象越是紛繁,就越要繃緊政治這根弦,把黨擺在心頭正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才能堅定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做到愛黨、護黨、為黨。
增強政治意識,就要挺起理想信念這個主心骨,補足精神鈣質,堅定“三個自信”。“土能濁河,而不能濁海;風能拔木,而不能拔山。”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煉就“金剛不壞之身”,黨員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反之,不信馬列信鬼神,不念蒼生念權力,信仰不真信、修身不真修,就會成為“兩面人”,最終走向腐化墮落。講政治,必須堅持思想引領,在固本培元、凝魂聚氣上下功夫。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領會其立場觀點方法,補精神之鈣、固思想之元、培為政之本,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從而以信仰的力量凝聚意志力量、統一思想行動。
增強政治意識,就要立起紀律規矩這個頂梁柱,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解決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等突出問題。“紀綱一廢,何事不生?”歷史與現實一再警示我們:人無規矩則廢,黨無規矩則亂。講政治,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堅持用紀律規矩來約束規范自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學習和遵守黨章黨規,不斷校準思想之標、調整行為之舵、繃緊作風之弦,才能守住為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以鐵的紀律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向前進。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今天,我們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的共同夙愿、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從未如此之近。目標越偉大,使命越艱巨,就越需要我們擰成一股繩去干事創業。增強政治意識,堅定正確方向,加強黨在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歷史的新榮光必將屬于砥礪前行的中國共產黨人,必將屬于不懈奮斗的中國人民。(新華社評論員)
二新華社評論員:
增強大局意識 推進事業發展
——二論強化“四個意識”、決勝全面小康
“善戰者謀其勢而利導之”。置身世界快速變化、中國深刻變革的洪流之中,廣大黨員干部以什么樣的站位和視野來認識形勢、采取行動,決定具體工作成效,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
形勢決定任務,戰略決定策略。回首中國共產黨95年奮斗歷程,講大局、顧大局,從全局出發制定戰略、運用策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制勝之道。“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講大局、顧大局是聚合力的基礎,也是涉險灘的保障。砥礪前行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征程,全體黨員干部要有更強的大局意識,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動,才能匯聚攻堅克難的磅礴之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及和強調大局意識。比如,“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必須牢固樹立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這些重要論述,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著眼新形勢新任務,從認識論、方法論角度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大局意識,怎么認識、服從和維護大局等重大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為全黨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做好各項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方法指南。
增強大局意識,正確認識大局是前提。大局決定著事物存在發展的整個局面、整體形勢。觀大局、明大勢方可謀大事。三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總攬全局、謀篇布局,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黨和國家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更好認識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面臨的機遇挑戰,深刻把握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局、大勢、大事。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闖出改革發展新路子,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境界。
增強大局意識,自覺服從大局是重點。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局相對于局部,是必須優先考慮的目標和方向。在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搞建設,如果各自為戰、各行其是,不僅形不成合力,還會出現相互掣肘的局面。無論是革除體制機制弊端,還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無論是推動協調發展,還是化解過剩產節能、破除地方保護,都需要從大局出發,算大賬、算長遠賬,跳出“一畝三分地”的狹隘。“雖有智慧,不如乘勢。”要有“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意識,從大局出發看待利益關系調整和局部得失進退,不以局部之利而罔顧全局,放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小九九,不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小算盤,堅決服從中央部署、服從大局需要,共同做好全黨全國一盤棋的大文章。
增強大局意識,堅決維護大局是關鍵。“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改革攻堅,必然要沖破不合理體制機制束縛,調整和重構利益關系。簡政放權,一些部門面臨“動自己奶酪”的考驗;深化改革,一些行業失去“躺著掙錢”的優勢;結構調整,不可避免會帶來陣痛……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只有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個體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才能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維護大局中找準坐標、找準定位、把準方向。只要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利、對長遠發展有利,就要堅決做、馬上辦、干到位。把地方和部門的工作實踐與大局聯系起來,同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一致起來,積極推進中央各項政策措施落地,使各項工作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這是檢驗大局意識的試金石,也是彰顯使命擔當的風向標。
大局里有政治,大局里有品格,大局里有擔當。“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斷增強大局意識,以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為念、大局為重,8700萬黨員必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迸發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團結帶領13億人民共筑小康夢想、共襄復興偉業。
三新華社評論員:
增強核心意識 確保集中統
——三論強化“四個意識”、決勝全面小康
團結就是力量,核心就是靈魂。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民族復興,離不開黨中央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關鍵在全黨的集中統一、共同奮斗。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建黨95年來,我們黨櫛風沐雨、歷經坎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深刻昭示,一個成熟的具有領導權威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事業的決定性作用。從歷史中汲取走向未來的經驗,增強核心意識,共同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我們才能不懼各種風險考驗,以共同意志凝聚強大力量,開辟事業發展更加光明的廣闊前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就加強黨的領導、強化集中統一提出一系列重要新論斷。比如,“黨是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古人講的‘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在當代中國,沒有黨的領導,這個是做不到的”;“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黨中央權威,全黨都必須自覺維護,并具體體現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增強核心意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闡述核心意識的基本意涵,指明強化全黨集中統一的方向路徑,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領導、發揮制度優勢提供了基本遵循。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當前,我們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緊要時期,更加需要發揮黨的堅強領導核心作用。中央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核心就在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集中統一。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轉變干部作風,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增強干部黨性,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隊伍建設,一個重要指向就是凝聚全黨意志、增強核心意識,使黨更加團結統一,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重要作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
增強核心意識,最根本的是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在黨章提出的“四個服從”原則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黨服從中央,這是增強核心意識的關鍵所在。中央是黨的領導決策核心,中央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全黨全國人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根本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對民族、對人民、對黨高度負責的態度,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夙夜在公、勵精圖治,肩負起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歷史責任,在全黨樹起使命擔當的典范和真抓實干的標桿。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所以能開創新局面,全國各族人民對我們黨之所以如此擁護、對未來充滿信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科學指導。“將軍奮勇,三軍用命”。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不含糊,落實中央要求不打折扣,我們定能集眾智、匯眾力,為決勝全面小康凝聚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增強核心意識,最基礎的是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黨的領導,體現在黨的科學理論和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上,體現在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上,同時也體現在黨的嚴密組織體系和強大組織能力上。“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全國40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只有講政治、顧大局,以實際行動貫徹中央精神、執行中央決策、維護中央權威,確保政令暢通、步調一致,才能保證黨堅強有力。各級黨委只有切實負起黨建領導責任,把每一個基層組織都建設成為凝心聚力的強大磁石和攻堅克難的戰斗堡壘,把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使各方面都在中央統一領導下盡心盡力做好自身職責范圍內的工作,確保黨的領導直達基層、落到實處,才能不斷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新業績。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開啟新征程,邁向新境界,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強化核心意識,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黨必將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領航中國的掌舵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書寫發展精彩篇章。
四新華社評論員:
增強看齊意識 凝聚全黨力量
——四論強化“四個意識”、決勝全面小康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群力誰能御,齊心石可穿。”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只有上下同心、步調一致,用看齊意識鍛造鐵一般的黨員隊伍,才能凝聚起排山倒海、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
看齊,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執政黨建設規律的內在要求。“凡兵之道莫過乎一”,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是黨的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所在。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的綱領就明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革命年代,“一切行動聽指揮”的高度自覺,使黨保持團結統一、步調一致,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改革開放以來,全黨“團結一致向前看”,奮力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今天,作為肩負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歷史使命的執政大黨,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艱巨繁重的任務,更加需要自覺看齊、堅定看齊、善于看齊,始終保持全黨的團結統一,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增強看齊意識,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是關系黨、民族、國家前途命運的方向性、原則性問題。
中央執要,四方來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在治國理政各個方面站得高、謀得深、想在前、干得實,以扎實成就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戰略的謀劃、民本的情懷、務實的作風、奮發的作為,為全黨樹起標桿、作出示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激發出真理的力量、實踐的力量,激勵全黨、號令全黨、引領全黨,匯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正能量,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增強看齊意識,就是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看齊,向黨中央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項決策部署看齊。這就意味著,看齊是全方位、系統性的,既有思想上的看齊,也有行動上的緊跟,更有工作中的擔當。說到底,就是要在看齊過程中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同心同德、政治上堅定忠誠、行動上勇挑重擔,形成“人心齊,泰山移”的強大力量。
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增強看齊意識,明確標準是基礎。講看齊,就要“取法乎上”,從高標準、嚴要求出發,做到定位準、標桿高、行之篤。正在深入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以中央精神、中央要求、黨規黨紀為思想指南、行為基準,向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看齊,向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高標準看齊,做到與黨中央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齊則有序,齊則有效,齊則有力。增強看齊意識,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是基本要求,知行合一、狠抓落實是有力保障。只有做到表里如一、敬終如始,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雷厲風行,在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上堅決有力,才能確保全黨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看齊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應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落實到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工作,經常和中央的方針政策對對表,經常用中央的要求照照鏡,經常根據中央的新部署新任務統一步伐,在執行中不打折扣,不走形變樣,扎扎實實貫徹落實。看齊不是喊口號,也不是唯上唯書,搞教條、本本,而是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把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轉化為推動各地各部門事業發展的新路子、新辦法,在實踐中看齊、在行動中看齊,以改革發展實效和群眾獲得感踐行看齊意識,讓黨和人民滿意。
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強調指出:“我們要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黨的95年奮斗歷程啟示我們,新形勢新任務也在告訴我們,經常看齊、主動看齊,這樣才能真正看齊,這是最緊要的政治。全黨同志不斷增強經常看齊的清醒、主動看齊的自覺、堅定看齊的擔當、善于看齊的能力,我們黨的隊伍必將更加雄壯有力,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軍中不斷取得新的偉大勝利。
(來源:新華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