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術之路上的朋友來說,閱讀科學文獻是必要的一項工作。然而這一過程中你是否遇到過重重障礙,甚至令人崩潰的情形?閱讀本無固定之法,何況材料內容各不相同。如何提高效率,克服困難?不妨聽聽各路學術人的切身體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面前的論文,要從何入手?
我會先讀摘要。然后瀏覽下引言,翻翻文章中的圖表。我會試著鎖定最重要的一兩張圖,并確保自己弄明白這到底表達了什么。之后我會閱讀結論與總結部分。完成這些步驟后我才會回過頭去研究技術細節,以搞清我不明白的地方。
- 衛斯理大學天文學研究生 Jesse Shanahan
首先我會瀏覽摘要和結論以弄清文章主旨。結論部分能幫我了解摘要中所設定的目標是否已經達成,并明確文章內容對我的研究來說是否有用。另外我通常會看下圖表,這會讓我對文章有個初步印象。然后我才會從頭到尾地、按照段落順序開始閱讀——這也是作者的表達思路。
如果你希望從中獲得一些效用,那么你需要明確哪些信息是你首先要獲取的,并專注在那上面。你可能需要將自己的結果和作者展示的內容相對比,把你自己的分析代入到上下文中,或者通過文中的新數據對其進行擴展。引用列表能夠幫你判斷這篇文章是否對你很有價值,告訴你其他從事類似研究的人都是如何借鑒這篇文章的。
- 德國馬普研究所太陽系研究員 Cecilia Tubiana
如果我只是要搞清文章要點,那么我會閱讀摘要,然后跳到圖表上去,再掃一掃討論部分。我認為圖表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因為摘要和文章主體可以被塑造地很漂亮。之后如果還有什么不清楚的,我會去看看方法學部分。
如果我想深入了解這篇文章,通常我會閱讀全文,然后還要看看作者以往幾篇文章,或是找找同樣研究的其他文章。如果有什么參考文獻特別有趣或頗具爭議,我也會看看。倘若我還需要更多細節,會進一步看看文章附帶的數據或補充信息。
如果這個作者的研究與我的研究非常接近,我會檢查下其相關數據是否與我們的結果相符。如果存在不一致,我會思考下可能的原因。另外,我會考慮如果我們也將該作者的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模型當中,會發生什么,從中我們又能學到什么內容。有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去理解為何作者會采用特定的方法來進行實驗。作者是否用了冷門的做法而非采用通常方法,原因何在?
- 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生 Jeremy C. Borniger
一般我會從題目和摘要入手。這能看出我是否對這篇文章感興趣,是否能夠從語言和科學角度讀懂它。然后我會閱讀引言,以搞清文章所提出的問題。之后會跳到圖片和表格上去,從而抓住對數據的感覺。當然還要看下討論部分,以了解這篇文章是否符合主流認知。
我會注意下文章的局限性以及數據的合理推斷。有些人會進行較多的擴展和延伸,對我來說這是個警惕信號。我還會以流行病學家的角度來判斷該研究設計對于檢驗其假設來說是否充分。
隨著我深入了解文章的論點、圖表和討論,我還會思考哪些部分是新穎而令人眼前一亮的;哪些部分在生物學角度或者邏輯上是相關的;哪些是充分得到文章內容支持的。我也會考慮哪些地方和我先前的假設和研究是相一致的。
- 密歇根大學環境健康學博士生 Kevin Boehnke
我的閱讀策略因不同文章而異。有時候我會先瀏覽以確定文章和我有多大關系。如果與我現在的課題直接相關,那么我會仔細閱讀。同時我會搞清里面是否有些特別的內容或圖表需要我格外關注,并在結論和討論部分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
我還會查看文章的參考文獻是否有我感興趣的。有時我會很好奇同領域中的哪些人被引用了,當然多數情況是還沒有被提到,這樣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否有意避開了課題的某些方面。我發現補充圖表常常會提供出最為奇特有趣的結果,尤其當結果涉及到作者沒有提供參考文獻的部分或者他們并不確定該結果是否有助于支持文章整體內容的時候。
- 塔夫茨大學發展生物學博士生 Gary McDowell
讀文章的時候,我會記錄些東西,這樣我就是一個積極的讀者,而不會死盯著滿篇的文字而忘了剛才讀過什么。比如,在讀背景資料的時候,我會把那些富含信息的句子保存在我自己的Word文檔中,同時會記錄下自己獲得的新想法或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這樣,以后再用到時,我只需讀自己的文檔即可,不必再翻那些文章。
同樣地,如果我想弄清如何開展一項實驗,我會做個Excel表,總結出各個研究團隊都是如何進行這種實驗的。
- 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與技術博士生 Lina A. Colucci
我會從摘要開始,簡要了解下文章講的內容。然后通讀全文,如果不能理解結果或者實驗的話,最后再研究其方法學。
結果和方法部分讓我們能夠看到文章是否具有足夠的科學嚴謹性。要時刻思考文中所開展的實驗對于所提出的問題是否是最合適的。看看作者是否包括了相關且充分的對照。有時候,結論來自于有限數量的樣本,而這會降低其結論的重要性。
我喜歡把文章打印出來,在上面標標畫畫,這樣在重溫的時候我可以快速回憶起要點。最重要的內容是那些能夠改變你對課題思考的,以及那些為你帶來新想法新方向的東西。
- 莫納什大學傳染病系實驗室副主管 Lachlan Gray
我會選擇與我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章閱讀,尤其那些可以帶來新的關注和討論的內容。正是這些讓我們對心理學或科學的研究方向更為寬廣。一般來說,我會提煉出文章中的方法問題、實驗設計以及統計分析。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作者作了什么 (方法) 以及發現了什么 (結果)。
同樣有趣的是了解作者為什么進行這一研究 (引言) 以及研究結果意味著什么 (討論)。當文章是我非常熟悉的領域時,我不會太注意這些部分,因為這通常反映的是作者的理論偏好以及思考問題和結果的眾多方法之一;當這是我所不了解的領域時,我會仔細閱讀,學習這一研究的假設和說明方法。
- 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Brian Nosek
首先我會快速閱讀,看一看文章是否是我感興趣的東西。如果是的話,我會再細一些,慢一些地讀一遍。
如果文章對于我的研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它是理論研究的——我將重塑文章。也就是說,我會選取文章的出發點,然后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發展內容,不管原文是如何進行的。有時這是一個非常痛苦而緩慢的過程。有時候我發現作者令我憤怒,因為文章寫得不夠清晰,遺漏了關鍵點,在沒用的東西上贅述。有時候,這篇文章會給我很大激勵。
-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物理教授 Ulf Leonhardt
我基本上都是先讀摘要,如果發現其內容對我有所價值我會繼續閱讀下去。如果課題是我非常熟悉的,我大概會略過引言,只看下其中最后一段以確認我確實了解文中所提的問題。然后我會關注圖表,瀏覽結果以及討論部分。
如果文章主題是我不太了解的,我一般會仔細閱讀引言內容加以了解。然后再關注圖表和結論。
- 肯塔基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Charles W. Fox
在閱讀論文時選取捷徑非常重要,這樣我們可以為其他工作騰出時間,比如寫作、開展研究、參加會議、授課以及為文章評分。從博士時代開始,我就重點閱讀期刊文章或書目章節的結論和方法學,而不會閱讀整本書內容。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Rima Wilkes
作為Science的主編,我不得不閱讀和理解各種我所從事領域之外的文章。通常,我會從通訊編輯的概述讀起,這很適合像我這樣的人:對科學有較全面的了解,對很多事有興趣,但只專精于一個領域。進一步,我會看看是否有人對這篇論文寫了新聞稿。然后,我會看下是否有其他科學家發表了觀點。觀點類文章的目標在于擴展論文傳達的信息,同時作者常常能提取出文章的精華部分供非專業人員了解。
- Science期刊主編 Marcia K. McNutt
遇到不懂的東西,怎么辦?
我喜歡在線閱讀,這樣遇到不明白的東西可以直接復制粘貼到瀏覽器中,查查那到底是些什么。
- McNutt
如果這只是文中的一小部分內容,我會記錄下來事后查閱。如果有東西實在糾結讓我難以進行下去,我會看看有沒有評論性文章,或者翻翻教科書的章節以獲取必要的背景資料好讓我理解。這樣做通常都比較有效。
在很多學科分支中都會有大量的縮寫和術語,所以我一般不會太關注這種細節,除非其內容很關乎我自己的研究。不過我一般會花時間弄明白文章的方法部分。
- Shanahan
我一般會立刻停下來去查下那些我不懂的東西。假如我沒弄明白一個短語或者術語,剩下的內容很可能會更讀不懂。當然,這可能會帶來一些料想不到的情形,我常常就那樣查下去,結果沒完沒了 (什么是X?原來X影響Y……那Y又是什么?……)。這可以是件有趣的事情,因為你可以學到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但如果你時間并不充裕,這可能會分散你的注意力而忽略了重點。
有時候,文章中的術語會使其實驗的重點變得模糊。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問下自己:作者在試圖回答什么問題?然后你可以想想他們到底是否成功給出了答案。
- Borniger
這要由有多少我妨礙我繼續閱讀的不好理解的內容。在我初讀文章的時候通常不刻意弄明白所有細節。如果對我自己研究正好有用的東西難以理解,我會問問同事,甚至直接聯系文章主要作者。回過頭查閱所有的參考文獻以獲取背景信息是最后才采取的方案,因為時間有限,而合作和直接的人與人溝通往往是最為高效的。
- Tubiana
有時候,你大可以通讀全文,讀到最后,那些你不太明白的術語自然就清楚了。如果實在困難,那么可以停下來查閱相關信息。我會快速在Google中檢索相關話題、背景、方法及術語等。如果文章內容較多,有時候可能要多讀幾遍才能搞清楚。
- Gray
我常問自己的問題是:“我是否需要弄清這個東西的意思才能從文章中獲取我所需要的內容?”現在我要讀一些我專長以外領域的文章,一般來說我不需要弄懂那些基本知識以外的內容。如果這確實影響到我的工作進展,那么我會做一些背景研究。
- Nosek
最近我不得不讀一些我研究領域以外的東西,里面充斥著令人不解的術語。有時候,我能夠直接從圖表或者結論中提取我所需要的信息;但有時我需要通過Google搜索來學習那些術語和概念,或者閱讀被引的參考文獻以便更好地理解要點。偶爾地,文章對我來說實在是難以理解,我干脆不讀了。
- Fox
閱讀文章的時候你可曾感到崩潰?如何處理?
簡直總是如此。如果文章和我正在研究的問題相關,你能肯定里面有我所需要卻又不理解的關鍵信息。這種困惑并非一個威脅,這其實是個機會。我才疏學淺,但我需要不斷進步,這篇文章就能夠幫到我。
同時,有些文章寫得太爛,實在不值得你去做這種努力。其他人肯定對相關概念做出過更清晰的描述,所以我只需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實質內容上,無需關心語法之類的。
- Nosek
如果這不是我所熟悉的領域,如果這很長,滿是技術術語,那么我會非常崩潰。這種情況下,我會把文章拆分為幾塊,如果可能的話,在幾天內慢慢讀完。對那些特別有難度的文章,坐下來和同事一起探討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Shanahan
這種時候太多了。這也是我制定自己閱讀策略的原因,即與其他科學家對話,并反復試驗。在沮喪的時候,我還會兩手一甩,把文章一扔,再也不看了。
- Boehnke
會的,這種時候你要意識到,有些文章可能是幾十位科學家多年以來的工作結晶。想在一個下午就完全消化和理解其內容是不切實際的。
- Borniger
我經常感到崩潰!但有些地方可能并不需要那么深入理解。你也要清楚自己的極限:文章里是否有些部分你希望學習和效仿?雖然并非你的專長,但通過合作是不是可以實現?
- Tubiana
如果我認為哪篇文章對我的工作來說非常重要,我會放下它一段時間,然后回過頭再再看幾次。但如果還是太讓人崩潰,那么我只能真正地放手了,除非同事里面有誰能幫我解釋解釋。
- McDowell
有什么經驗值得分享?
如果這是一篇極其重要的文獻,我希望徹底理解,那么我會找機會和大家座談一下。對我來說,談論一篇文章并回答相關問題是學習其內容的最好方法。
另外,弄一個好的參考文獻管理工具。Mendeley對我的幫助就很大。
- Colucci
年輕的學術讀者最開始在這方面可能會比較慢,因為他們對參考文獻少有限定。不過你可以通過閱讀來構建你的思想圖書館,幾年后,往你的書架上放點文章會易如反掌。到時你就能夠快速地瀏覽一篇文章并了解其重點內容了。
- Wilkes
要有耐心;大可使用維基百科等工具,不必害怕或慚愧;多看些資源,比如科學博客,這能幫你找到些感覺;多提問題;如果你弄不明白一篇文章,可以和你圈子里的人聊聊;如果還是感到困惑,文章中的概念又非常重要,那么直接給作者發郵件吧。
- Boehnke
毫不猶豫地去咨詢那些更有經驗的科研人。從某種角度講這是幫了他們一個忙,使他們有機會去解釋你眼中的復雜文章。所有科學家都需要這種訓練——把復雜的概念翻譯地通俗易懂。
- McNutt
盡可能地多讀。爭取弄一個目錄文檔,總結文章要點、圖表以及引用信息。了解不同的文章結構,了解不同的寫作風格。這都有助于你發展出自己獨特有效的協作模式。
- Shanahan
參考原文
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6/03/how-seriously-read-scientific-paper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