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指出:“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這就指明了一個十分正確而又極其重要的理論創新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享發展新理念,突出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發展的力量是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話語、新概念和新理論,迫切需要在與西方相關話語的比較中深度闡發和積極傳播。
共享發展新理念的形成 |
共享發展新理念早就蘊含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2013年3月他就提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共享”融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等其他四大發展理念,是首次全面系統地對共享發展進行闡述。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以“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為核心思想的共享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價值取向,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經濟發展思想的一個結晶和升華。 當下中國已進入經濟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治理的深水區,共享發展理念突出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發展的力量是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指明正確方向。 |
“分享經濟”與“共享經濟”的區別 |
西方經濟學有“分享經濟”這一概念,但要將之與近年網上熱議的同音異義概念區分開來。后者是指利用閑散資源,通過高效率信息發布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低價商品或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這種分享實質是以營利為目的而非公益的,與其他市場交易行為本質上并無二異。西方經濟學中的“分享經濟”,是指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為解決國內滯脹問題提出的將工資與企業利潤關聯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固定工資只能應對正常經濟環境,在固定工資模式下,當經濟受到意外沖擊時,只能解雇員工,這就會造成需求不足,國家為創造就業采取積極貨幣政策又會導致通脹。將工資與利潤掛鉤,經濟蕭條期可自動減少工資成本,避免裁員與滯脹,經濟繁榮期可以激勵員工以更高效率工作,增加總體收益。受“分享經濟”理論影響,美國不少公司紛紛實施以員工持股為主的分享計劃,截至2012年已有1100萬工人參與該計劃,分享利潤8700億美元,這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看似都是勞動人民參與新價值的分配,然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享經濟”與西方經濟理論中的“分享經濟”有著重要區別。首先,表現在兩者建立在不同的產權主體和分配主體的基礎上。“共享經濟”與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產權制度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相聯系,其共享主要通過占主體的公有制企業來實現,即由每個勞動者共同占有和使用生產資料,勞動報酬實行按勞分配,企業內部貧富差別不大,而占輔體的非公有制企業則通過勞資兩利的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也能在一定程度實現共享。而“分享經濟”與以私有制和按資分配為主體的基本產權制度和分配制度相聯系,其分享主要通過占主體的私有制企業來實現,即生產資料為私人占有,在資本家的支配下由工人使用,按股分配利潤,從而形成股份較少的大量工人獲利較少的分享格局。其次,兩者具有不同的目的。“共享經濟”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促進全民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全民共同增加主人公幸福感,全民共同提高富裕水平為最終目的,而“分享經濟”則是以延緩經濟危機為動機和手段,少量分股分利給工人,以便實現資本家的長期利潤最大化。 |
“分享經濟”與資本修復 |
“分享經濟”實質是資本主義社會進行資本修復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資本修復是指資本家通過各種手段恢復利潤率。資本帶來增殖價值的同時,也由于其逐利本性,造成了大量經濟、生態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會以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形式爆發,造成經濟衰退、人民失業、貧富分化、環境惡化等危及制度存在的后果。要緩和這些矛盾,維持資本主義經濟社會體制運行,就必須對資本進行修復。 資本修復的方式多種多樣,“分享經濟”便是資本修復的手段之一。資本家通過將剩余價值的一部分以股權紅利的形式分享給工人,使員工對企業更有歸屬感和責任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主動節約資源,最終為資本家帶來較之不分享情況下更多的利潤,也為工人帶來更多收入和福利。另外,提高工人收入,有助于提高其商品購買能力,從而刺激有效需求,實現資本的實物補償和價值補償,緩解因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經濟結構失調,推遲經濟危機爆發的時間,延長經濟周期循環。況且,資本家將利潤的一部分與工人分享,可以縮小二者之間的收入差距,甚至可以使工人領袖獲得更多利潤,從而削弱工會的反抗力量和談判能力,緩和階級矛盾。 但從長期看,經濟危機都源于資本主義根本經濟制度,是其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這一基本矛盾的結果。“分享經濟”只能緩和階級矛盾,但失調還是會以一種慢性積累的方式增加,階級矛盾也會隨著財富差距不斷拉大逐漸尖銳。前幾年波及80多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占領華爾街”群眾運動中提出“99%與1%”之間的貧富對立,就表明了這一點。 |
“共享經濟”:勞動與資本雙重修復 |
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勞動修復比資本修復更加重要。勞動修復是指勞動力再生產和勞動者技能的提高,包含勞動者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初級修復、勞動者教育與培訓的中級修復,以及勞動者全面發展的高級修復三個層次。勞動修復的因素包括勞動者的收入水平、生活條件、教育程度、個人發展、社會福利和政治權利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私人資本消費勞動的過程就是商品和私人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而勞動者只被看成是生產的工具,其主體性不可能被真正確立,勞動無法實現真正的全面修復。 即使在“分享經濟”進行資本修復的前提下,資本主義生產目的也決定了勞動修復的有限性。雖然“分享經濟”提高了工人收入,但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追逐私人利潤最大化的本性,生產資料和社會再生產領域均掌握在私人資本手中。首先,在經濟繁榮時代,工人由于共享利潤,其勞動的初級修復和一部分中級修復還能順利進行;但在經濟危機時,大量工人失業,生活水平下降,初級修復都無法得到保障。其次,隨著技術進步、大機器和計算機的廣泛運用,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會將更多的工人吸納到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來。 與“分享經濟”相反,“共享經濟”不但具有“分享經濟”所具備的全部資本修復功能,而且其主要目的和作用表現在勞動修復功能上。與“分享經濟”的資本修復功能僅反映在分配領域不同,“共享經濟”對勞動的修復全面體現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整個經濟活動過程中。 第一,在公有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生產資料、生產技術和生產信息的充分互利共享,企業之間可以利用知識易傳播性、規模報酬遞增及邊際成本遞減等特性,打破資本主義私有和壟斷人為制造的知識傳播壁壘,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帶來的增長紅利,將經濟蛋糕總體做得更大,為全民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 第二,根據“發展依靠人民”的理念,勞動人民在生產中處于管理者和主體地位,這有益于勞動人民實現其個人價值和全面發展,完成高級勞動修復,有益于勞動者在生產實踐中積累工作經驗和生產知識,通過“干中學”效應實現中級勞動修復。 第三,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企業利潤由勞動者與投資者共享,這充分表現為勞動者在公有企業和事業單位中按照勞動貢獻參與分配,也表現在非公有制企業逐步提升勞資兩利的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方面。這與“分享經濟”下資本家憑資本所有權獲得絕大部分收益是不同的。公平合理的分配結構能夠帶來協調合理的生產結構,從而實現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 第四,在交換領域,不同交換主體之間的交易成本由于產品信息互利共享得到極大降低,變相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利潤,提高勞動人民分配到的“共享經濟”收益。 第五,國家合理安排經濟利潤,將一部分收益以稅收形式集中,并運用在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產品如公園、醫院、學校等上。這既可使消費結構更加合理,又能保證教育、醫療和環境保護等高支出的產品被充分消費,進而全面完成勞動者的勞動修復過程。 簡言之,“共享經濟”理念下的公有資本修復和勞動修復擺脫了“分享經濟”下兩類修復相互矛盾的困境,成為互促互補和帶動經濟發展的兩個引擎。以公有資本修復獲得更多經濟利潤為基礎,擴大社會經濟利潤總量,再以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將經濟利潤為全民共享,從而促進各級勞動修復的完成。與此同時,高效、完善的勞動修復堅定了全體勞動人民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增加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高了他們的勞動質量和勞動效率,進而促進經濟加速發展,爭取更多的經濟利潤,以完成資本修復。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6BKS081]的階段性成果) |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共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話語 ——兼論分享經濟、勞動與資本的雙修復
2016-08-09共享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話語 ——兼論分享經濟、勞動與資本的雙修復
2016-07-1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