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未來的科技發展十大新趨勢
白春禮 來源:人民日報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技創新正加速推進,并深度融合、廣泛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主導力量。我們只有認清趨勢、前瞻擘劃,才能順勢而為、搶抓機遇。從宏觀視角和戰略層面看,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正呈現以下十大新趨勢。
1. 顛覆性技術層出不窮,將催生產業重大變革,成為社會生產力新飛躍的突破口。作為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的領域,信息網絡、生物科技、清潔能源、新材料與先進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產業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量子計算機與量子通信、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和“人造葉綠體”、納米科技和量子點技術、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現出誘人的應用前景。先進制造正向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器件一體化方向發展,極端制造技術向極大(如航母、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和極小(如微納芯片等)方向迅速推進。人機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與3D打印結合形成的4D打印技術,將推動工業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產向定制化分布式生產轉變,引領“數碼世界物質化”和“物質世界智能化”。這些顛覆性技術將不斷創造新產品、新需求、新業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驅動力,推動經濟格局和產業形態深刻調整,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和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2. 科技更加以人為本,綠色、健康、智能成為引領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未來科技將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致力于研發低能耗、高效能的綠色技術與產品。以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術等研發應用為重點,綠色農業將創造農業生物新品種,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保障糧食和食品安全。基因測序、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分子靶向治療、遠程醫療等技術大規模應用,醫學模式將進入個性化精準診治和低成本普惠醫療的新階段。智能化成為繼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之后的新“工業革命”,工業生產向更綠色、更輕便、更高效的方向發展。服務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快遞無人機、智能穿戴設備等的普及,將持續提升人類生活質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科技創新在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增進人類福祉方面,將展現出超乎想象的神奇魅力。
3. “互聯網+”蓬勃發展,將全方位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無線傳輸、無線充電等技術實用化,為實現從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人與服務互聯向“互聯網+”發展提供豐富高效的工具與平臺。隨著大數據普及,人類活動將全面數據化,云計算為數據的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提供了基礎。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太空互聯網等新網絡形態不斷涌現,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生活等應用技術不斷拓展,將形成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環境,對人們的交流、教育、交通、通信、醫療、物流、金融等各種工作和生活需求作出全方位及時智能響應,推動人類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生活方式、學習和思維方式等發生深刻變革。互聯網的力量將借此全面重塑這個世界和社會,使人類文明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后邁向新的“智業革命”時代。
4. 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制高點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藍拓進。空間進入、利用和控制技術是空間科技競爭的焦點,天基與地基相結合的觀測系統、大尺度星座觀測體系等立體和全局性觀測網絡將有效提升對地觀測、全球定位與導航、深空探測、綜合信息利用能力。海洋新技術突破正催生新型藍色經濟的興起與發展,多功能水下纜控機器人、高精度水下自航器、深海海底觀測系統、深海空間站等海洋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將為深海海洋監測、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海洋安全保障提供核心支撐。地質勘探技術和裝備研制技術不斷升級,將使地球更加透明,人類對地球深部結構和資源的認識日益深化,為開辟新的資源能源提供條件。量子計算機、非硅信息功能材料、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下一代信息技術向更高速度、更大容量、更低功耗發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有望成為未來數字經濟乃至數字社會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幫助人類實現“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的用戶體驗,并帶來一系列產業創新和巨大經濟及戰略利益。
5. 前沿基礎研究向宏觀拓展、微觀深入和極端條件方向交叉融合發展,一些基本科學問題正在孕育重大突破。隨著觀測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質與暗能量、微觀物質結構、極端條件下的奇異物理現象、復雜系統等的認知將越來越深入,把人類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合成生物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從系統整體的角度和量子的微觀層面認識生命活動的規律,為探索生命起源和進化開辟了嶄新途徑,將掀起新一輪生物技術的浪潮。人類腦科學研究將取得突破,有望描繪出人腦活動圖譜和工作機理,有可能揭開意識起源之謎,極大帶動人工智能、復雜網絡理論與技術發展。前沿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可能改變和豐富人類對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基本認知,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發展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
6. 國防科技創新加速推進,軍民融合向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深度發展。受世界競爭格局調整、軍事變革深化和未來戰爭新形態等影響,主要國家將重點圍繞極地、空間、網絡等領域加快發展“一體化”國防科技,信息化戰爭、數字化戰場、智能化裝備、新概念武器將成為國防科技創新的主要方向。大數據技術將使未來戰爭的決策指揮能力實現根本性飛躍,推動現代作戰由力量聯合向數據融合方向發展,自主式作戰平臺將成為未來作戰行動的主體。軍民科技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在人才、平臺、技術等方面的界限日益模糊。隨著腦科學與認知技術、仿生技術、量子通信、超級計算、材料基因組、納米技術、智能機器人、先進制造與電子元器件、先進核能與動力技術、導航定位和空間遙感等的重大突破,將研發更多高效能、低成本、智能化、微小型、抗毀性武器裝備,前所未有地提升國防科技水平,并帶動眾多科技領域實現重大創新突破。
7. 國際科技合作重點圍繞全球共同挑戰,向更高層次和更大范圍發展。全球氣候變化、能源資源短缺、糧食和食品安全、網絡信息安全、大氣海洋等生態環境污染、重大自然災害、傳染性疾病疫情和貧困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事關人類共同安危,攜手合作應對挑戰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存貯和傳輸技術的進步,將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社會效益,深刻改變現有能源結構,大幅提高能源自給率。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能源的31%,成為世界主要能源。極富發展潛能的新一代能源技術將取得重大突破,氫能源和核聚變能可望成為解決人類基本能源需求的主要方向。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的復雜性和風險性、科學研究的艱巨性和成本之高昂,使相互依存與協同日趨加深,將大大促進合作研究和資源共享,推動高水平科技合作廣泛深入開展,并更多上升到國家和地區層面甚至成為全球共同行動。
8. 科技創新活動日益社會化、大眾化、網絡化,新型研發組織和創新模式將顯著改變創新生態。網絡信息技術、大型科研設施開放共享、智能制造技術提供了功能強大的研發工具和前所未有的創新平臺,使創新門檻迅速降低,協同創新不斷深化,創新生活實驗室、制造實驗室、眾籌、眾包、眾智等多樣化新型創新平臺和模式不斷涌現,科研和創新活動向個性化、開放化、網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催生越來越多的新型科研機構和組織。以“創客運動”為代表的小微型創新正在全球范圍掀起新一輪創新創業熱潮,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軟件創業”方興未艾,由新技術驅動、以極客和創客為重要參與群體的“新硬件時代”正在開啟。這些趨勢將帶來人類科研和創新活動理念及組織模式的深刻變革,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
9. 科技創新資源全球流動形成浪潮,優秀科技人才成為競相爭奪的焦點。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對創新資源配置日益產生重大影響,人才、資本、技術、產品、信息等創新要素全球流動,速度、范圍和規模都將達到空前水平,技術轉移和產業重組不斷加快。另一方面,科技發達國家強化知識產權戰略,主導全球標準制定,構筑技術和創新壁壘,力圖在全球創新網絡中保持主導地位,新技術應用不均衡狀態進一步加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鴻溝”不斷擴大。發達國家利用優勢地位,通過放寬技術移民政策、開放國民教育、設立合作研究項目、提供豐厚薪酬待遇等方式,持續增強對全球優秀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新興國家也紛紛推出各類創新政策和人才計劃,積極參與科技資源和優秀人才的全球化競爭。
10.全球科技創新格局出現重大調整,將由以歐美為中心向北美、東亞、歐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新興經濟體崛起,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科技創新力量對比悄然發生變化,開始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擴散。從2001年到2011年,美國研發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歐洲從26%下降到22%。雖然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目前在科技創新上仍處于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但優勢正逐漸縮小,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已成為科技創新的活化地帶,在全球科技創新“蛋糕”中所占份額持續增長,對世界科技創新的貢獻率也快速上升。全球創新中心由歐美向亞太、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擴散的趨勢總體持續發展,未來20—30年內,北美、東亞、歐盟三個世界科技中心將鼎足而立,主導全球創新格局。
正如雨果所說:與有待創造的東西相比,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是微不足道的。科技創新的前沿永無止境,科技創新的未來激動人心。我們要準確把握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樹立創新自信,搶抓戰略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世界科技創新十大趨勢
鄧壽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來源:國研網
趨勢之一:科技創新成為世界規模強大的潮流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巨大作用已被證實,科技創新成為一切文明、進步的源泉,人類為了良好的生存和發展,在現有的知識資源和物質資源基礎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
趨勢之二:知識資源成為科技創新第一要素
知識經濟正在興起,知識的創造和發展大大降低了社會對自然資源的依附,傳統的生產要素(勞力、土地、資本)已逐漸失去主導地位,知識資源成為科技創新的戰略性首要因素。
趨勢之三:前沿科技成為創新競爭主要焦點
高新技術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矚目的制高點。在當前一代和未來幾代人之間的科技發展鏈中蘊含著大量的機遇,一些國家和跨國公司正把主攻方向瞄準微電子——光電子——生物電子;細胞工程——基因技術——生命科學;核能氫能——太陽能;高磁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空間提純——微重力成形——太空基站;海水淡化——海洋油氣開發——深海采掘等前沿領域,攻占這些科技高地的競爭已成為創新的主要焦點。
趨勢之四:科技集成成為創新常用形式
現有的科技成果和技術體系已相當豐富,當前面臨的許多科技問題總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集成現有的技術加以解決。創新特點鮮明的計算機網絡是當代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集成,困擾全球的Y2K(2000年)問題,可通過現有的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的創造性系統集成加以克服和解決。
趨勢之五:研究———發展———生產成為創新鏈必需環節
長期以來,研究與發展活動被公認為創新,其后的P,即產業過程往往被忽視。在日益講求創新績效的今天,創新的終端目標是市場回報,若不通過生產環節就無法實現全部創新目標,完整的創新過程應包括研究、發展、生產三大環節。
趨勢之六:技術創新成為重大創新項目必要前提
具有規模性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在開發前期必須對技術體制、技術標準和規范管理進行廣泛協調,避免形成多種制式、多種標準、多種規范之間的壁壘,防止因缺乏協調使創新開發和成果應用的成本增高。全球運行的通信協議,在技術協調上堪稱范例,而HDTV(高清晰度電視)開發前期未能充分協調技術體制和標準,導致一些國家和公司嚴重失誤。
趨勢之七:可持續發展成為創新基本使命
歷史上許多創新成果都是以犧牲生態環境和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的。全球的人口劇增和自然資源枯竭,強制新的創新活動及其成果應用,必須以不損害人類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切實保證地球文明的高度民主發展和人類發展的可持續性,美好未來已成為一切科技創新的基本使命。
趨勢之八:公司并購成為重組創新有效途徑
眾多的創新主體(公司或創新機構)在激烈的競爭中,對人才和技術的爭奪特別重視。一些實力強大的公司為了保持和擴大其創新優勢地位,不惜用重金收購相關公司的全部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近幾年中,產生世界影響的“超級并購”頻頻發生,公司并購已成為一國范圍內或國際范圍內重組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趨勢之九:風險資金成為支撐創新金融支柱
科技創新需要資金投入。這些投入要面對技術風險、經濟風險、市場風險等等,特別是大型項目、高難度項目所承受的風險壓力更大。與高風險相對應的是高回報,民間的風險投資和政府的風險基金獲得了發展,它擔負著風險投入的重要角色。在當代科技創新活動中,風險資金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支撐創新活動并通過風險資金管理和監控改革創新過程。
趨勢之十:創新戰略作為引導國家發展重要指針
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創新活動及其成果直接反映該企業、該地區、該國家的科技與經濟能力及水平。注視全球科技進展,研究制定創新戰略、策略是不可忽視的大事,許多國家都在不斷制定和完善國家創新戰略,以創新戰略作為引導國家發展的重要指針。
未來科技的十大趨勢
賀曉宇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
來源:中國經濟報告
1. 屏幕閱讀
在古代,文化是圍繞言語的,信息被口口相傳,我們是“言語之民”。隨著活字印刷的出現,真理凝結在紙張上,人們是“書籍之民”。今天,超過50億張的數字屏幕在我們生活中閃爍。可能一幢大樓的一面就會成為屏幕,更不用說液晶電視、pad、手機??我們已成為貨真價實的“屏幕之民”。而且,屏幕形態也越來越多樣化,有些甚至可以折疊或彎曲,衣服的表面也可能變成一個屏幕。未來,很多信息會是來自于我們的屏幕閱讀(Screening),屏幕已經創造了一種新興的文化。
現在電子書已經非常普遍,在未來,每一頁紙都能變成一個屏幕,它就像一面書頁那么薄、那么靈活。當我們翻閱圖書的時候,它里面每一個屏幕的顯示內容還可以有所不同,一本書可以包含很多本書,因為每一頁紙都可以變成一個流動的屏幕。在未來,屏幕的形態也會更具流動性和多樣化。不管是桌面、汽車表面,還是一面墻壁,都可以變成屏幕,也許你還可以隨意的剪切和復制。當我們在這些屏幕上閱讀的時候,你會同時使用兩個、三個屏幕,不只是使用單獨一個,而是各個屏幕組合成的一個生態系統。
將來這個屏幕還會觀察我們,不只是我們看屏幕,屏幕也能感應到我們。目前已經有一些軟件能讓這些屏幕感應到人類28種不同的表情。用紅外技術來感應人的目光,它可以知道你是不是沒看懂、有沒有被嚇到、是不是不感興趣、是不是走神了,或者是這個內容非常吸引你,你正聚精會神地看。它有這種適應的能力,能調整自己提供給你的內容。這就像進行對話一樣,可以根據你的反應來調整提供的內容。它還能知道哪一些區域,哪一些內容有更多人的目光投聚在上面,從而可以進行大數據式的分析和創新。
2. 深度學習
這可能是未來25年中,所有趨勢當中最強大的一個趨勢。通過人工智能(AI),我們能讓一切的技術和趨勢都變得更為強大。近年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在圖像識別、機器翻譯等任務上的成功促進了對AI的投資,以及實驗性AI的增加。但不幸的是,許多人對深度學習的理解有誤,認為深度學習能夠包治百病。但事實是,深度學習只在某些領域,例如圖像識別領域的功能特別強大。深度學習并不適用于所有任務。在2017年,大量企業將使用深度學習技術,通過市場反應,更好地了解深度學習的適用范圍,增加在正確領域里對它的關注,加速其價值的實現。
藝術創作被認為是無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最后一個堡壘,而在未來,人工智能卻可能會成為最新潮的藝術家。谷歌全新推出的神經網絡項目(Magenta),專門用來研究人工智能的藝術創作,最近還研發出人工智能的作曲軟件。2016年,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編寫的科幻短片《Sunspring》在倫敦電影節上進行了首映。
盡管這些藝術作品的創作有著明顯的模仿痕跡,并且需要人類的改進,但機器強大的搜索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還將不斷進化。它們會在網絡上學習人類最前沿的創意,追溯最古老的創意歷史,從而進行重新混合搭配,制造出新的創意。
3. 聊天機器人
2017年最熱門的技術趨勢是人工智能,而其中最熱的部分是聊天機器人(Chatbot)。未來,語音助手將變得無處不在。蘋果有Siri,亞馬遜有Alexa,谷歌有Assistant,微軟有Cortana,當然中國也有“度秘”。如此之多的虛擬語音助理,讓我們看到科技巨頭都希望能在該領域占得先機。2017年這場語音大戰一定相當有趣。微軟率先透露了Cortana小娜助手的部分計劃,聲稱個人電腦(PC)將實現遠程語音交互,能夠在房間的另一端向微軟小娜提問或者讓它播放一首歌,同時語音激活能力也將得到增強。屆時每個PC用戶在較遠的距離對PC說話時,將可直接訪問設備和云中存儲的所有信息,甚至只需用“你好,小娜”這樣的簡單短語便可將PC(無論開機還是關機狀態)從待機喚醒。很顯然,微軟希望數以億計的 Windows PC 能成為亞馬遜、蘋果或谷歌的直接競爭對手。
對話界面是游戲規則的改變者。自從計算機發明以來,我們都不得不使用計算機的語言與之交互,而現在,我們在教計算機使用我們的語言進行溝通。這些語音助手將爭奪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實現方法之一就是把消費者變成自己的生態系統。例如,谷歌 Assistant已經在它的智能家居設備集成了谷歌主頁,谷歌搜索引擎已經能夠使用口語進行搜索。這些即時通訊應用的月活躍用戶量甚至超過了社交網絡。
數字網格有一系列繼續擴展的端點,人們可通過這些端點訪問應用程序和信息。隨著設備網格的演變,連接模型將會擴展,設備之間將出現更大的協作交互。試想未來,我們可以向我們的智能設備詢問任何信息,例如我賬上有多少錢?我上一次體檢是什么時候?10分鐘車程內有哪些餐廳可以訂兩人位?越來越智能、越來越交互的語音接口,將是人機交互的首選方式。
4. 追蹤技術
我認為任何可以被跟蹤的東西將來也一定會被追蹤,這需要我們激發自己的想象力。虛擬現實就是一種完全的追蹤,就好像在電影《阿凡達》里面一樣,它能追蹤你所有身體上的行動,包括情感的變化。它可以從中分析出你是不是猶豫了,你對什么感興趣。也就是說,你的行動和情緒都被捕捉并追蹤了。
有了追蹤一切的技術,我們可以應用于個人或群體。在一個大群體里面,它能對特定人群的行為進行分析。比如說政府可以監控到街上人口的流動,也可以是企業對其用戶進行的追蹤,或者是對家人定位的追蹤。這在我們自己的現實生活中靠我們單個人的肉眼,或者我們單個人的頭腦是不可能做到的。它能追蹤并記錄非常多的細節,例如在健康領域、醫療領域,它的應用會非常廣泛。很多的App或軟件可以記錄我們的身體特征,有了追蹤技術,我們可以記錄自己所有身體的變化、健康狀況的指標等,這樣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就會更為了解。
每個人的一生產生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而且每個人的生物數據都是不同的。比如心臟跳動率的變化,每個人的都不一樣。所以這種數據的追蹤可以做得非常個人化。它可以根據你所有生物數據的分析來為你提供個人定制的健康醫療計劃,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和最適用的藥品。在這之前,跟蹤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就要一個醫生幾年的時間,但將來有這樣的技術,它會在瞬間就實現。任何可以被跟蹤的東西將來也一定會被追蹤,未來追蹤技術一定會蔓延到每一個領域。
5. 軟體機器人
軟體機器人技術的革命正在持續推進,應用范圍也愈加寬廣。隨著機器人的可塑性越來越強,它們將以更有趣的形式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如今的機器人大部分是由金屬構成的硬體機器人,以一種明確、嚴格的方式進行運作。隨著人類開始在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機器人,我們需要機器人以一種更為人性化的方式融入我們。
在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使用與人類體膚接近材料的軟體機器人,機器人能夠具有人類的柔軟度,而且我們將在多種行業中看到這類應用。例如,我們希望自己的汽車可以配備軟體機器人,為我們在行駛中提供支持并執行各種功能。完全軟體的章魚機器人能夠輕松穿過狹小、不規則的空間,在醫療、搜救、探測等領域都能派上用場。
更進一步的是,一些研發部門正在試驗電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s),比如介電彈性體(Dielectric Elastomer),它會在電流通過時改變形狀。蠕蟲機器人就屬于這類,它能像變形金剛那樣收縮擴張,進入人體執行復雜的內鏡檢查或其他醫療操作。軟體機器人的變革是緩慢卻巨大的。隨著機器人變得更加柔軟,它們將會以有趣且重要的方式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將看到它們在眾多產業中的創新應用。
6. 數字分身
數字分身(Digital Twin)是指某種實體物品或系統的動態軟件模式,藉由感應器搜集的資料,來偵測狀態、回應變化、改善操作及增加價值。數字分身包含元數據(分類、組成、結構),處境或狀態(位置、溫度),事件數據(時間序列)及分析方法(算法、規則)。
不論是建設新工廠還是對現有工廠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數字化投資總會有所回報,因為企業可以提高其靈活性并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對于計劃周期較長的客戶來說,數字化能夠為其帶來特殊效益,包括提高設備可用性和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在工業企業正面臨巨大競爭壓力的現在,數字化能夠為企業帶來決定性競爭優勢,成為成功應對這些挑戰的首要工具。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基礎在于實現工廠數字化的一體化軟件產品與解決方案,從而確保工廠設計、安裝、運營及云服務之間能夠實現無縫數據交換。讓用戶能夠利用工廠虛擬的“數字分身”來模擬和優化運營及維護。
未來3-5年,上億的物品都將擁有數字分身。企業將利用數字分身進行設備維修、設計生產流程、廠房運作、預測設備故障和提升營運效率,并輔助產品開發。從美國太空總署(NASA)到通用電氣公司(GE),都開始運用數字分身技術。像GE就嘗試在虛擬環境中,用數字分身設計并測試產品,在確定產品效能達到理想值后,才會進入制造環節。
數字分身可以被看作是不斷發展和擴張的數字化宇宙,這需要根據未來智能生態系統的內容、廣度等從不同維度上擴展。數字分身在未來的應用非常廣泛,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被分享的,它可以把更多的人和集體集合在一起,一起完成一個重大的項目。
7. 智能建筑
智慧城市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能夠有效應對當前的各種“城市病”,大幅改善人們的居住體驗。通過物聯網技術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從而做出智能化反應,是未來科技與城鎮化的有機結合。而在此過程中,智能建筑是最重要的一環。
不僅智慧城市會利用傳感器等高科技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建筑和高速公路也將由更智能的材料構造。這一趨勢可能成為城市的巨大機遇,包括像醫院這樣依賴大量電力的建筑。例如, 米高梅國際、拉斯維加斯金沙等這些世界上最豪華的酒店都將盡快配備太陽能設備,以表現出大公司在邁向可持續基礎設施方面邁出了第一步,這既削減成本又能吸引環境友好型消費者。
材料科學家和建筑師已經開發出含有細菌的磚塊,這種磚塊能讓水泥捕捉二氧化碳。同時,他們還創造出了一種利用風和太陽(無須任何其他降溫設備)來運作的建筑物冷卻系統。這就讓會“呼吸”的建筑物成為現實。
空間將不僅僅被用來容納、支持各項活動,它們也將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建筑物中的環境將愈發成為一個進化和學習系統,與建筑美學和實用功能相結合。由于低成本傳感器的大量出現,它們可以輕松地嵌入環境之中。機器學習將被用于識別使用模式,對空間重新配置做出推薦,從而在醫療、零售、研究、制造、工作和居住空間中促成新的體驗。
以醫院為例,未來的病房將能根據患者當前患病的嚴重程度、個人生活方式、健康數據等因素,自動更換室內布局、調整燈光和聲音,讓患者擁有最佳體驗。隨著這些空間不斷地學習和進化,它們將輔助患者進行更好地治療,同時降低醫院成本。
8. 無人機
2016年,中國無人機快遞送出了第一筆訂單。2017年,亞馬遜將在英國投遞首筆無人機快遞訂單,并且沃爾瑪也將在美國部署無人機送貨服務。盧旺達正在為無人機打造專用停機坪,以確保藥物能夠及時輸送至病患。相比于等待幾個月的修路,無人機能為城區外的人快速地提供重要支援。這是在全球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正在發生的一個趨勢,無人機即將迎來發展的轉折點。
只需要數千美元,個人就能夠體驗這一強大的技術,比如識別非法偷獵者或地震后幫助尋找被埋兒童。無人機使得之前只有大機構使用衛星或直升機才能進行的人道主義救援變得可以讓更多的機構和個人參與進來。無人機的定義是“無人駕駛飛機”(Unmanned Aircraft),但實際上是有人操控的。2017年,我們將看到更多的人推動這一趨勢。相信未來雙11,快遞小哥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
9. 適應性安全架構
來自手機、可穿戴設備以及物聯網花樣繁多的數據為我們提供了新鮮的體驗,但也為黑客敞開了大門。大規模的黑客攻擊在最近幾年變得越來越普遍,我們全都成了靶子。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有90%的IT網絡將于2016年年底前遭遇安全漏洞事件,如前段時間京東用戶數據的泄露事件。雅虎也被這問題困擾已久,但一直掩蓋用戶數據泄露這一事實。直到2016年9月,雅虎才承認被黑客攻擊,5億用戶數據泄露。這一事實讓大量用戶對其信任皆失。
黑客事件愈演愈烈,糟糕的是信息泄露已普遍影響到每一個互聯網用戶,而互聯網犯罪行為日益增加,網絡安全之路道阻且長。信息安全將是未來網絡的關鍵議題。未來,企業及個人資料將更容易曝光在網路的公開環境中,而網絡犯罪技巧也只會更新奇復雜。因此,建構適應性安全架構(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更智能地整合四種應對網絡攻擊的方法:預測、防阻、偵測、回應攻擊,才能即時且持續地保障企業及個人資料的安全。
10. 深度的自動數據處理
為了更好地做地圖,谷歌想把全世界的路都走一遍,并用傳感器將探測到的信息(音頻、視頻、天氣報告以及交通等所有事)一一記錄在案。這聽起來就非常麻煩,不知道要什么時候才能完成。運用數百萬架無人機或傳感器來采集信息相對比較容易,但如今以自動化的方式搞清這些信息的意義還不太可能,更不用說分門別類地整理、匯總和分析了。然而,快速對接當前現狀和可延展的自動數據處理技術成為谷歌完成上述夢想的一大可行途徑。
自動數據處理即將進入黃金時期。在未來,監控天氣、預計起落航線、統計海洋中魚群的數量、森林健康監測等都將會被各種公司所用到,而不只是谷歌與微軟這樣的大公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