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創始主席、著名專家Pier C·Giulianotti教授利用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在北京和睦家醫院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進行了一臺復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
手術室里的機器人
20世紀90年代,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將太空遙控機器手臂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研制出醫療手術機器人。制造者認為,達·芬奇于1495年設計了仿人型機械,是世界上第一臺機器人的發明者,因此將這個新面世的機器人系統以此命名。
2000年6月,“達芬奇”成為獲得美國FDA批準的第一個用于腹腔鏡微創手術的自動控制機械系統。去年5月,一段達芬奇機器人縫制葡萄皮的視頻忽然在網絡走紅。視頻中,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先是用自己的機械手撕開了一顆葡萄的皮,然后又精準完好地將葡萄皮縫合。
公開資料顯示,達芬奇機器人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之一,集成了三維高清視野、可轉腕手術器械和直覺式動作控制三大特性,使醫生將微創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復雜的外科手術。
22日,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現場,美中互利副總裁劉雨表示,目前全球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裝機量美國超過2000臺,日本230臺,中國臺灣30余臺,盡管從大陸54臺的數量來看,距離美國和日本還有較大差距,但中國達芬奇系統的使用率卻是世界第一。
“中國54臺達芬奇的手術量已經達到了日本230臺達芬奇的量,而且不僅中國市場和臨床對達芬奇熱情很高,達芬奇本身也開始親民,以主機來說,成本已經比2009年下降了三分之一,耗材下降了27%以上。”劉雨說道。
“我們近期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做了一個調研,在傳統的開放式手術和微創腹腔鏡手術之間,沒有一個需要做手術的患者選擇傳統手術,而十年前,沒有一個患者敢于選擇當時的新技術腹腔鏡手術。“北大醫學部泌尿外科教授朱剛表示。
朱剛透露,僅以成本考量,傳統手術需要術前、術中、術后三部分成本,患者至少在手術前3~7天就需要住院,而由于創口大,術后恢復期長,手術后也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出院,其間產生的醫藥治療費用都成為患者負擔;而達芬奇手術的精準微創方式,最快可以達到患者在當天入院,當天出院,盡管同一手術整體費用上較傳統手術費用貴大致3萬塊,但占用患者時間少、用藥少,綜合性價比更高。
手術量已達萬臺
達芬奇機器人的機械臂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動作,專利的運動模式保證了醫生手部動作與機械臂運動的一致,并濾除了手部的抖動,具有人手無法比擬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它的活動范圍甚至遠大于人手,在狹窄解剖區域可360度自如運動,比人手更靈活。
同時,達芬奇機器人讓醫生擁有與開放直視效果一致的手術視野,保證了手眼的協調。高分辨率的立體腔鏡提供放大20倍的高清三維圖像,降低了錯誤的發生率。
對于患者來說,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可使手術效果明顯改善,術后并發癥、損傷和失血明顯減少,恢復更快、住院時間縮短,手術效果及美觀性明顯提高,可使手術適用范圍得到一定程度擴大,如對于某些高齡患者及高危患者,通過機器人手術可規避開放手術帶來的創傷。
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廣泛適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婦科、頭頸外科及小兒外科等領域。
和睦家醫療副總裁、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介紹:“達芬奇并非新奇手術操作系統,2006年就率先進入301醫院,目前除和睦家外,其他如協和醫院在內的46家三甲綜合性醫院擁有52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在過去的10年間手術量已達數萬臺,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她進一步指出,所有操作達芬奇手術的醫生都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和認證,盡管并非每個外科醫生都可以操作達芬奇,但微創的理念已經深深植入醫者的內心,微創已經成為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
目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經過達芬奇手術認證的專家已經開展了數十臺達芬奇手術。院長季加孚表示,從一個外科醫生的角度,能夠幫助患者以最小的創傷、最佳愈后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始終是醫生追求的目標。達芬奇微創手術機器人既是一個高精密領先的手術操作系統,也是一種理念,更重要的是這種微創的理念應該更多向患者普及,并讓病患從中受益,提高生存質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