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時間:2016年10月11日
佳縣,位于陜北東部,東臨山西。該地盛產大棗,甜脆可口,可入藥,據說,毛主席曾夸贊佳縣的棗好吃。
進入陜北,在這溝溝壑壑的黃土山上,到處都是棗樹?,F在是棗兒成熟的季節,大紅棗兒掛滿枝頭,由于成本的原因收購者不多。在佳縣,現在每斤兩毛錢都不暢銷,棗兒只好或壞在樹上,或掉到地上,到處都是,任人踩踏,十分可惜。游人隨意采摘,不收分文。
毛主席在佳縣留下了多處足跡,圖片展示著黨中央、毛主席在佳縣的居住情況。
佳縣縣城內毛主席為佳縣縣委題詞的文字碑至今還在。
佳縣還是唱響中國、唱響太空的《東方紅》的作者李有源的家鄉。他的家在佳縣張家村。王立華大校提議,在東方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到李有源的家鄉去參觀他的故居,并唱響《東方紅》。他的這個創意得到了大家熱烈的響應。
早上六點,天還未亮,我們便乘上大巴出了縣城。沿著《東方紅》大道,來到了《東方紅》作者李有源故居的山坡上,面向東方,在太陽升起的時候,集體唱響了偉大頌歌《東方紅》!
在村口處,豎立著介紹“人民歌手李有源”的碑石,上面寫到:“李有源,1903年2月23日生于佳縣張家村的一戶貧民家庭。……,1942年冬的一個早上,李有源上縣城,太陽從東方升起,照得他全身暖洋洋的,他忽然想到,'把毛主席比做太陽是最好不過的了'。于是,他編出了偉大頌歌《東方紅》。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1945年,《解放軍軍歌》詞作者公木同志整理增添了《東方紅》第二、第三段,把第一段中的'謀生存'改成了'謀幸福'。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東方紅》旋律中登上天安門城樓,升起了五星紅旗,《東方紅》唱紅了全中國,響徹了全世界。 …… 由于廢寢忘食地工作,積勞成疾,醫治無效,李有源于1955年5月10日逝世。…… 1999年9月18日,江澤民總書記在表彰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講到:'二十九年前的晚春時分,在浩瀚無垠的宇空,一曲嘹亮的《東方紅》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勝利地掌握了人造衛星的空間技術”。
李有源故居
出村口離開時,我們意外地碰到了李有源哥哥的兒子,李有源的侄子。老人家現在已是90歲高齡,雖然走路手持雙杖,但看上去仍是精神矍鑠。
老人坐在門前的石凳上,向我們唱起了他所熟悉的《東方紅》,聲音洪亮,底氣十足,地地道道的陜北味。
離開張家村,我們重返酒店,早餐后離開縣城,開始了今天的行程。
我們先是來到了城南的白云山白云觀,毛主席于1947年10月三次登臨此觀,此觀由此聞名遐邇,香火旺盛。
從白云山腳到山頂白云觀,是一道直來直去如同天梯的石階,登上白云觀,蒼勁的陜北黃土風光一覽無余。
接著,我們來到了神泉堡革命紀念館。1947年,毛主席、黨中央轉戰陜北,在佳縣生活戰斗過一百個日日夜夜,期間五十七天是在神泉堡度過的。 這里原來是大地主的老宅,由上中下三院組成。
毛主席和中央首長住在上院的窯洞里。中央機關分設在中、下院的窯洞里。
毛主席在此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訓令》等重要文件。第一次在這里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
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和館長非常熱情,贈送給了王立華大校一副刻有毛主席為佳縣縣委題詞“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的精致工藝牌匾。
應館長之邀,王立華大校為紀念館留下了“重走轉戰陜北路,懷念領袖毛主席”的墨寶。
王立華大校的題字運筆流暢,華美自然,舒展灑脫,內容感人。
館內工作人員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
中午我們來到了米脂縣楊家溝。1947年11月,毛主席和黨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從佳縣來到這里,居住了四個月,1948年3月離開,從延川東渡黃河離開陜北。
進入陜北,幾天來我們一直輾轉在陜北的黃土高原中,黃土群山連綿起伏,千溝萬壑獨具特色,草木蔥蘢不掩四野八荒的滿目黃色,孔孔窯洞織就厚土陜北的地老天荒,一股股粗曠蒼涼的氣息撲面而來。
路邊的土山上,挖一孔洞窖,土豆就儲存在這里。
存完后封上口就萬事大吉了。
放養的土雞
飼養的紅牛
欲逝的石碾。
石圈的拱門。到處呈現出山村的氣息。
在習仲勛曾經居住過的的窯洞里用過了陜北的農家飯。
楊家溝,不走進這里,你是根本想象不到在這黃土高原的山川里,竟然還會有這么一座匯西方典雅和陜北雄渾建筑風格于一體的馬氏地主家族的百年窯洞莊園。它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堪稱是中西建筑結合的典范,中華民族窯洞建筑的瑰寶。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就居住在這里, 成為當時解放戰爭的指揮中樞,現在是“楊家溝革命紀念館”,著名的黃土影視基地。
從這個防空洞入口進去,一路向上,出去就是一個大平臺。
大平臺上立著一座“勞動人民翻身紀念碑”。這座碑是1947年3月7日,河岔區2000多農民在這里召開慶祝勞動人民翻身大會,為紀念這次大會,表達對共產黨、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他們推倒了豪紳樹的“功名碑”,豎起了“勞動人民翻身碑”。
為了保護這座紀念碑,整個碑身罩上了玻璃罩,由于反光,拍出的碑體不甚清晰。
紀念碑的對面就是“毛主席轉戰陜北紀念館”。里面全面、生動地反映了毛主席和黨中央機關在轉戰陜北這一歷史時期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在楊家溝,中共中央于1937年12月25日至28日,召開了著名的“十二月會議”。會上,毛主席做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除了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三大經濟綱領外,還明確提出了“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行動綱領。
一天的參觀緊張地在楊家溝結束,晚上要趕到吳堡縣住宿,去體會窯洞民居的生活感受。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