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竟然突破一千萬:解放軍五大野戰軍累計殲敵數量
點擊:  作者:科羅廖夫    來源: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發布時間:2016-11-16 13:45:21

 

微信截圖_20161116134839.png

 

       在解放戰爭初期到1949年全軍統一整編時,解放軍存在縱隊這一級編制。

  

各大解放區的縱隊編制不盡相同,西北野戰軍的編制最小,一個縱隊大約只有一萬多人,一般下轄兩到三個旅,中原野戰軍也是,不過,旅的編制和人數不同,中野一個旅人要多些,華東野戰軍一般是縱隊下轄師,也有幾個縱隊是下轄旅的,東北野戰軍編制比較整一些,十二個步兵縱隊,有幾個縱隊還有縱隊炮團。另外,華野和東野都有一個特種兵縱隊,東野叫炮縱,華野叫特縱,主要是炮兵,也有少量的裝甲兵。華北軍區部隊也是縱隊轄旅,所有縱隊在1949年初的全軍整編中全部整編為陸軍。

 

各野戰軍的縱隊編制情況

 

第一野戰軍

  

194921日全軍統一整編時,西北野戰軍共轄7個縱隊,每個縱隊一般下轄兩個旅。西北野戰軍整編為第一野戰軍時,所屬各縱隊依次改稱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軍(原來的旅改為師,一般每軍下轄3個師),騎兵第1、第2旅改稱騎兵第1、第2師,總兵力15.5萬人。

  

一野各縱隊兵力:

  

1縱:194611月,編為第1縱隊時8300人,19492月,整編為第1軍時共2.2萬人。

  

2縱:194611月,編為第2縱隊時8600人,19492月,整編為第2軍時共3.4萬人。

  

3縱:194611月,編為第3縱隊時15000人(因為是3旅編制),19492月,整編為第3軍時共2.1萬人。

  

4縱:19479月,編為第4縱隊時11000人,19492月,整編為第4軍時共1.9萬。

  

6縱:194710月,編為第6縱隊時13000人,19492月,整編為第6軍時共1.4萬人(下轄16師、172個師,6月新建第18師,估計人數已經在2萬以上)

  

7縱:19487月,編為第7縱隊時11000人,19492月,整編為第7軍時共1.1萬人(兩個師,5月,擴充為3師編制,人數已在2萬以上)

 

8縱:19487月,編為第8縱隊時10000人,19492月,整編為第8軍時共1萬余人(下轄2個師,騎兵旅改建騎兵師脫離其建制)。

 

第二野戰軍

 

194925日,中原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和部隊番號的命令,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李達任參謀長。野戰軍轄第3、第4、第5兵團,共9個軍。經過整編,第二野戰軍的總兵力達28萬余人。到1950年,第二野戰軍全部兵力已達120萬,僅次于第四野戰軍的150萬。

 

二野各縱隊兵力:

 

1縱:1945922日,組成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下屬第1、第2、第3旅。19473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第7縱隊合編為第1縱隊,轄第1、第2、第19、第20旅。19492月整編為第16軍。其中,1縱第20旅和豫皖蘇軍區部隊組建第18軍,共2.7萬人。

  

2縱:194511月成立時共1.4萬人,19492月整編為第10軍時只轄2個旅(師),共1.95萬人,19496月,全軍已達3.5萬人。

  

3縱:194510月成立時共2萬人,19492月整編為第11軍時共2.2萬人。1951年時有3.88萬人。

  

4縱:4縱后來整編時組建了2個軍(第13軍和第14軍),第13軍由第縱隊第10、第13旅和豫西軍區部分部隊組建,19492月整編時共2.9萬人。第14軍由4縱隊第11、第22旅和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10師組建。

  

6縱:194511月組建時共1.3萬人,19475月達到2萬人,19492月整編為第12軍時共2.5萬人。

  

9縱:19478月組建時1萬余人,19492月整編為第15軍,至1950年,全軍已有5萬余人。

  

11縱,19478月組建,19492月整編為第17軍時共2.4萬人。

  

與第一野戰軍一樣,二野也沒有第5縱隊這個番號,而且,二野的縱隊還有2個特點,第一就是喜歡兩個縱隊合編為一個新縱隊,例如第4縱隊與第8縱隊合編為第4縱隊,第1縱隊與第7縱隊合編為第1縱隊。第二就是縱隊整編為軍時的番號順序和縱隊順序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縱隊順序是第1、第2、第3、第4、第6、第9、第11縱隊,整編為軍時的番號順序卻是第16、第18、第10、第11、第13、第14、第12、第15、第17軍。

 

第三野戰軍

 

1縱:19472月成立,共2.3萬人,19492月整編為第20軍,共3.2萬人。

  

2縱:194510月組建新四軍第2縱隊,共2.4萬人,19461月,改稱為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194511月,以新四軍第4師第11、第12旅為基礎,在淮北組成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共1萬人。19472月,第2、第9縱隊在山東省郯城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共2.9萬余人。19492月整編為第21軍,共3.6萬人。

  

3縱:19472月,山東野戰軍第8師與濱海警備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下轄2個師共2.5萬余人。323日,魯南軍區第10師歸第3縱隊建制,改稱第7師。19492月整編為第22軍,共3.2萬人。

  

4縱:19465月,新四軍第8縱隊于蘇中如皋地區整編為新四軍華中野戰軍第1師,粟裕任師長兼政治委員,下轄第1、第2、第3旅,共1.6萬余人。19471月下旬,第1師于山東臨沂縣大官莊地區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全縱隊共3萬人。19492月整編為第23軍,共3.5萬余人。

  

6縱:該縱隊是由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蘇中軍區獨立旅和新四軍第7師第20旅大部合編組成的華中野戰軍第6師發展而來的。194511月,新四軍蘇浙軍第1縱隊改編為新四軍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共1.1萬人。19465月,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與蘇中軍區獨立旅合編,組成華中野戰軍第6師,共1.4萬人。19472月上旬,華中野戰軍第6師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6縱隊,共計3.5萬人。19492月整編為第24軍,共3.6萬人。

  

7縱:該縱隊是由新四軍第3支隊等部發展演變而來的。19415月,新四軍第3支隊挺進團、無為抗日游擊隊和皖南事變突圍出來的部分部隊合編為新四軍第7師。194510月,第7師轄第19、第20、第21旅近2萬人開赴魯西南。19461月,新四軍第7師改稱山東野戰軍第7師。19472月,山東野戰軍第7師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共計2.5萬人。19492月整編為第25軍,共3萬人。

  

8縱:該縱隊是由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19472月,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統一整編為華東野戰軍,魯中軍區主力部隊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共3.3萬人。19492月整編為第26軍,共3.2萬人。

  

9縱:該縱隊是由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地區幾支武裝發展起來的。19471月,第5、第6師、警備第3旅依次改稱第25、第26、第27師,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共3.1萬余人。19492月整編為第27軍,共3.5萬人。

  

10縱:該縱隊是由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軍區所屬渤海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19472月,渤海軍區第7、第11師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共1.6萬余人。19492月整編為第28軍,共3.4萬人。

  

11縱:該縱隊是由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蘇中軍區的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194511月,新四軍蘇中軍區第1、第2軍分區所屬第55、第57、第59、第61、第63團組成第7縱隊,隸屬于華中野戰軍。19471月下旬,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改稱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仍兼蘇中軍區,下轄第31旅和第10縱隊調來之第87、第89團,及第1、第2、第9軍分區,共3.1萬余人。1949年整編為第29軍,共3.3萬人。

  

12縱:該縱隊是由新四軍華中軍區第5軍分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1946年春,新四軍第2師第6旅部北撤江蘇淮安,與華中軍區第5軍分區合并,兼理第5軍分區工作。5月華中軍區第5軍分區部隊及鹽城起義的趙云祥部合編成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轄6個團。19472月,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2縱隊,仍兼蘇北軍區。下轄第34、第35旅和第5、第6、第11軍分區,共5萬余人。19492月,整編為第30軍,共2.4萬人。

  

13縱:該縱隊是由解放戰爭時期華東軍區所屬膠東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19478月下旬,膠東軍區第5、第6、第7師合編組成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共2.3萬余人。19492月整編為第31軍,共3.2萬人。

  

渤海縱隊:1947930日,華東軍區將所屬渤海軍區部隊改編為渤海縱隊,共1.3萬人。19492月,渤海縱隊與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軍第59軍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3軍,共2萬人。

  

魯中南縱隊:19487月,華東軍區將魯中南軍區各分區基干團組成華東野戰軍魯中南縱隊,下轄2個師共6個團1.4萬人。19492月,該縱隊與濟南起義的國民黨吳化文部改編的第35軍合編為第35軍,全軍2.2萬人。

  

與西北、中原野戰軍一樣,華東野戰軍也是沒第5縱隊這個編制,但是卻有第13縱隊這個編制。

 

第四野戰軍

 

1縱:該縱隊前身是山東解放軍第1、第2師和東北挺進縱隊。19468月,東北民主聯軍直屬第1、第2師和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部分部隊,合編組成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轄第1、第2、第3師)。194811月整編為第38軍,轄112師、113師、114師,同時將獨立第10師劃歸38軍,改稱第151師,全軍近5萬人。

  

2縱:19461月新四軍第3師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轄第7、第8、第10旅、獨立旅及師直三個特務團,共3.7萬余人。19469月,師主力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轄第4、第5、第6師),全縱隊約3萬余人。1948111日,第2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39軍(轄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師),共5萬余人。

  

3縱:19461月組建,轄第7、第8、第9旅,共2.6萬人。7月,旅改師。194811月,整編為第40軍,轄第118119120153師,共5.9萬人。

  

4縱:19462月,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轄第1、第2支隊,12月支隊改稱旅)、第3縱隊(轄第4、第5旅),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下轄由第2縱隊第1旅改編的第10旅;由第2縱隊第2旅改編的第11旅;由第3縱隊改編的第12旅,全縱隊共2.3萬余人。1948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4縱隊(轄第11、第12、第13師),屬東北野戰軍領導。194811月,整編為第41軍,轄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師,共6.4萬人。

  

5縱:1948331日以3個獨立師為基礎組建,下轄第13、第14、第15師,全縱隊3.6萬余人。194811月整編為第42軍,轄第124、第125、第126、第155師,共4.7萬人。

  

6縱:194610月,第3師第7旅與第7師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轄第16、第17、第18師,共2.3萬人。194811月整編為第43軍,轄第127、第128、第129、第156師,共6.3萬人。

  

7縱:19478月以3個獨立師為基礎組建,下轄第19、第20、第21師,全縱隊2.1萬余人。194811月整編為第44軍,轄第130、第131、第132、第157師,共4.8萬人。

  

8縱:19478月,冀熱遼軍區獨立第13、第16、第27旅(后改稱獨立第18旅)改編為第8縱隊,獨立第13、第16、第18旅依次改編為第22、第23、第24師,全縱隊共3.5萬余人。194811月,整編為第45軍,轄第133、第134、第135、第158師,共5.6萬人。

  

9縱:19477月,以冀東軍區獨立第10、第11、第9旅在河北遵化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9縱隊,各旅依次改稱為第25、第26、第27師。全縱隊2.3萬余人。不久開赴東北作戰。194811月,整編為第46軍,轄第136、第137、第138、第159師,共4.7萬人。

  

10縱:1947910日組建,轄第28、第29、第30師。194811月整編為第47軍,轄第139、第140、第141、第160師,共5.6萬人。

  

11縱:19483月以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1、第2、第3師組建,轄第31、第32、第33師,共3.1萬人。194811月整編為第48軍,轄第142、第143、第144、第161師,共5.5萬人。

  

12縱:19483月,以獨立第2、第4、第5師組建第12縱隊,轄第34、第35、第36師。194811月整編為第49軍,轄第145、第146、第147、第162師,共5萬人。

  

東北野戰軍開始組建9個縱隊時,也和西北、中原、華東野戰軍一樣,沒有第5縱隊的編制。只是到了1948年新組建了3個縱隊時,雖然縱隊數目和華東野戰軍一樣都是12個縱隊,但是不知是否避諱13這個數字,所以有了各野戰軍中唯一的第5縱隊,而不像華東野戰軍那樣沒有第5縱隊,而有第13縱隊。

 

五大野戰軍殲敵數

 

第一野戰軍:殲滅國民黨正規軍級地方部隊51.9萬人,消滅國民黨各色土匪武裝12.9萬人,共計殲敵64.8萬人。

  

第二野戰軍:殲滅國民黨正規軍及地方部隊230萬人,消滅國民黨土匪武裝部隊100萬人,共計殲敵330萬人。

 

第三野戰軍:殲滅國民黨正規軍、地方保安部隊、武裝交警部隊及土匪武裝247萬人。

  

第四野戰軍: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88萬人,消滅國民黨土匪武裝135萬人,共計323萬人。

  

華北野戰軍:殲滅國民黨正規軍、非正規軍及土匪武裝101萬人。

  

以上我軍總計殲敵1065.8萬人。

責任編輯:天山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