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早上7點半,二食門口人流稀疏,一股冷風刮過,王善(化名)不禁打了個哆嗦。
同學,需要頂包嗎?
回頭,一位面相斯文的男生站在身后。
王善當然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大學替課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天漸寒,替課族也漸漸迎來“旺季”,社會實踐、考研、戀愛、找工作、賴床、游戲 …… 總有各種“剛需”支撐,有時,“業(yè)務”甚至會自己找上門來。
“全天候替課,完美應付各種刁鉆老師,一節(jié)課25-50元不等,質量保證,長期有效。”
這是某替課QQ群都一條群公告,據(jù)王善所知,今年的“行情”普遍小漲5元。
全國各大高校,學生課堂出勤率往往與成績息息相關。早些年前,高校有償替課現(xiàn)象便已悄然成風,替課者也大多是學生。隨著需求的增加,替課已逐步發(fā)展成為校園中的一個灰色產(chǎn)業(yè)鏈。從單個學校到高校密集的地區(qū),都分布著或大或小的替課群,“老客戶”甚至還有小幅“優(yōu)惠”。
▲圖片來自羊城晚報
隨著需求的變化,“服務”的內(nèi)容也從替課延伸到取快遞、帶飯、替考、替早操等。
大學替課產(chǎn)業(yè)化,公共課成“重災區(qū)”
“求一女生明天5、6節(jié)替課。”
在某大學兼職替課群中,這一消息發(fā)出3分鐘后就有人“搶單”成功。只要在這個QQ群中發(fā)消息要求替課,私聊談好價格后,就會有人替課簽到。
▲現(xiàn)代大學“稻草人”
這種現(xiàn)象,一抓一大把。
相較于到校外發(fā)傳單、做促銷,有大學生如今把“生意”做到了課堂上。在全國多所高校中,替課已逐步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chǎn)業(yè)鏈,甚至做到了明碼標價:
跑操15-20元
代課25-30元(點到10-15元)
體育代考50元
其他大考100+
團會、年級大會等面議
周末價格在原價的基礎上增加10元。公告上甚至標注:
“價格據(jù)個人要求可浮動”
在QQ群查找中輸入“替課”,可搜到的替課群就多達數(shù)百個之多,覆蓋全國各大省份。各群人數(shù)不等,有的群人數(shù)甚至高達近900人。而群成員基本不報真實姓名,QQ昵稱多為可提供什么服務、空閑時間之類直觀明了的“兼職信息”。
比如你想找人替會,直接在群搜索功能中輸入“替會”,便能搜到目標。
“接單”談好價格后,買方會提供學號、班級和姓名等信息。之后賣方會在課堂上給買方發(fā)去老師上課的照片,買方確認后通過支付寶或微信等移動支付方式支付薪酬。整個過程雙方無需見面,買賣雙方也不知道彼此身份。
一名從事替課的同學說:“只需要在課堂上答到,之后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然后等到下課走人,這樣既可以打磨時間,又可以掙到錢、幫到其他人,簡直是一舉三得。”
▲圖片來源于掌上長沙
替課內(nèi)容,也會對收費標準有影響。一節(jié)40分鐘的課,收費最低25元,課時越長,收費也就越高。而作業(yè)、回答問題、測試等情況是要另行計價的。
替課族也不是什么單都接,他們對“課程風險”有自己的評估。
“公共課基本上大課,老師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認識,喊個到就可以了。但小課老師都認識學生,雖然有同學開出高額的費用,可風險太大了。”
相對于小眾的專業(yè)課來說,公共課是替課的“重災區(qū)”。
北京某師范院校的一名同學說:“公共課太無聊,但成績又和簽到次數(shù)掛鉤。去的次數(shù)太少,還有可能被掛科。”據(jù)他介紹,班里大部分同學都曾找人替課,且以男生居多。但他表示,他找人替課并非為了荒廢自己。
“我不想打游戲,也不想在教室聽那些無聊的課程,我寧愿去自習室,也不愿意在教室聽公共大課這種可有可無的課程。”
有的群主是中介,進替課群須交“手續(xù)費”
當替課做大之后,規(guī)模化、標準化“經(jīng)營”也隨之而來。
比如,一個學計算機的男生想找替課,個人對個人的替課,有時并不能匹配到合適專業(yè)的同學。于是,這個“資源調(diào)配”的需求也被挖掘出來了。
這種現(xiàn)象,嚴重到什么程度?
全國各大211、985高校,幾乎都能找到這樣的兼課群。
在眾多替課群里,群主一般會擔任“總調(diào)度”的角色。
兼課群群主的“大權獨攬”
買賣雙方,如果想要進“替課群”,一般要向“群主”交1塊錢“手續(xù)費”。所有提供“替課服務”的群成員被群主禁止發(fā)言。如果有人發(fā)布尋找替課者的消息,不會得到直接回復。生意由群主統(tǒng)一管理,分配給合適的同學,群主會從替課費中抽取5~10元的“調(diào)度費”。
通過這樣,群主便將需求、資源統(tǒng)統(tǒng)攬住,統(tǒng)一管理。
通過長期積累的“口碑”壯大之后,一些兼課群甚至有了自己的頭像、logo、口號,同時也開始在其他大學“拓展分部”、另建“領導班子”。此前小打小鬧的替課,已逐漸演變成一個頗有模樣的“產(chǎn)業(yè)”。
人大經(jīng)濟學一位老師表示:“短短幾年,替課這個‘產(chǎn)業(yè)’,在學生手中居然能達到這樣的規(guī)模,這樣的經(jīng)營能力令人欣喜,但這一事件卻令人后怕。”
一排5人不知上什么課,一問全是“替課族”
小月(化名)拿起一本書,急匆匆地往教室方向趕去。
今年大三的小月,已是有3年“工齡”的行家里手了。當身邊很多同學還要伸手向家里要錢時,她不僅做到自給自足,而且還能給家里添置些東西。
前一天,她通過微信替課群接到一筆訂單——計算機公共課,價錢40元。
我的“同窗”一直很陌生
課間,小月的鄰座突然問:“這課叫什么?”
小月怔了怔:“我給你問問。”
她轉頭問另一邊的鄰座,誰知連問三人都不知道。同一排的5個人才意識到,原來大家都是“替課族”。于是,幾個人熱烈地聊起了自己的替課經(jīng)歷,聲音越來越大。
突然,小月抬頭看到,老師就站在身后。老師未發(fā)一語,上講臺繼續(xù)講課。5人忐忑了足足45分鐘。
下課后,她們小心翼翼地觀察老師的舉動,飛快地遞交了作業(yè),然后離開教室。小月這才意識到,她們的擔心是完全多余的,老師壓根不記得她們,甚至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替課背后,是課程供給與需求的矛盾
針對替課現(xiàn)象,各大高校也是“奇招”頻現(xiàn)。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高校的“強硬”之中,也包含了些許無奈:居然要求著學生來上課,教育走到這一步,確實有點憋屈。
指紋簽到 (北師大珠海分校);
拍照查缺 (南京師范大學);
統(tǒng)一編號“神器” (四川大學);
微信線上問答點到 (南方醫(yī)科大學);
輔導員巡堂 (廣州大學)。
考核手段早已“過時”,完全失效。比如在考卷上選出任課老師的頭像,一張簡單的兼課照片就能解決。而輔導員巡堂、拍照等手段,也命懸一線。
杭州某師范院校的一位英語老師告訴我們,青年教師的科研、課業(yè)負擔都很重,“拍照更多是應了學院要求,我們根本沒時間去一個一個核實,但從手段上說,確實起到一定震懾作用。”
▲圖片來源于南都網(wǎng)
其實“替課”現(xiàn)象,又何止發(fā)生在高校?
2015年7月1日,《人民日報》采訪了遼寧某地市委書記吳漢圣。他說:“新提拔的領導干部在省委黨校培訓,其中竟有兩名干部找人“頂包”替課,一個找司機頂,一個讓縣招商局長替,甚至還讓招商局長代他當小組討論的召集人。”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石萍告訴記者,她的課堂上還沒有發(fā)現(xiàn)過找人替課的現(xiàn)象。她還認為,找人替課是學生缺乏責任感與擔當力的表現(xiàn)。“又想要學分拿文憑,但是又不肯腳踏實地上課學習,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同樣也是在破壞社會的誠信體系。”
同時,她還給同學們“算了筆賬”
你看,替課學生付了啥?
課程費,替課費,說不定還有考試費,
你又得到了啥?
被抓風險、掛科風險、每周90分鐘的時間
她說:“教育宗旨要求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我們教你們,和教旁聽生、社會人員都一樣。大家都是受教育,除了一張文憑,你們之間并無天然差別。父母花錢給你受教育,你花錢給別的同學替你受教育,完了知識還不是你的,虧大了不是?”
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周云 教授則認為,既然一些學校存在這樣的替課行為,就值得學校和教師們反思。“如今大學替課成為一種產(chǎn)業(yè),學生當然難辭其咎。但是,一些課堂和課程缺乏吸引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好課程,沒有一個不是學生擠破頭的。”
如果繼續(xù)采取“填鴨式教育”,這種情況只會愈演愈烈。提升教學質量,對于不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和教師進行整改,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替課熱”
部分資料來自:鳳凰網(wǎng)、鳳凰資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高校替課成產(chǎn)業(yè)鏈:規(guī)模化經(jīng)營震驚經(jīng)濟學教授
2016-11-1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