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是一個“數人頭”的游戲:
云計算是基礎設施,像水、電、煤氣一樣。任何基礎設施都是“數人頭”的游戲,尤其是信息行業,別的基礎設施還有地域的區別。而信息基礎設施,地域性的區別相對不大。在北京的服務器,上海也可以用,只要帶寬和時延滿足要求。
隨著中國通信行業的發展,骨干網絡節點由過去的3個,變成現在的10個(有些已經是,但是市場還不知道),可以預見今后還要增多,數據鴻溝在不同地區之間逐步的減少。所以,用“人均移動數據流量”這個指標(以后,大部分都是移動互聯網了),可以得出相對可靠的結論。
美國的現狀分析:
美國2015年2.283億智能手機用戶消耗9.6萬億MB數據流量,同比增長134%,目前還沒有增長放緩的跡象。由此,我們得出第一個關鍵數據:美國人的月平均數據流量消耗為3.42GB。另外,2015年底,美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638美元/年,也即3553美元/月。這是我們第二個關鍵數據。而通過美國主流運營商的套餐可知,平均流量價格為15美元/G/月(按照月平均流量,選取2G-5G的價格最高),由此得出第三個關鍵數據,在美國,每G每月的流量費用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0.442%。
中國現狀分析:
截止2015年底,中國共有10.1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共消耗418697萬GB數據。同樣增速驚人,由此我們得出關于中國的第一個關鍵數據,中國人月均數據流量消耗為0.36G。另外,2015年底,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966元人民幣/年,也即1830元人民幣/月。這是我們第二個關鍵數據。而通過中國主流運營商的套餐可知,平均流量價格為50元人民幣/G/月(按照月平均流量,選取300M-1G的價格最低),由此得出第三個關鍵數據,在中國,每G每月的流量費用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2.73%。
結論:
1、中美之間數據流量差距巨大,空間巨大;
2、收入增速難以比擬流量增速,但價格收入比將逐年趨近;
3、關于建設成本問題,電子產品國內外一致,都用美元計價,可能固定資產折舊國內較大,但是我們考慮到中國是美國用戶量的5倍,其實單個用戶固定資產折舊的成本應該差不多;
4、假設流量價格以每年20-30%的速度下降,我們的流量費用和收入占比將會降至0.45-0.89%。預計在2020年左右,中國人均數據流量將會趕上美國,即使沒有完全從人均上超過美國,在總量上,由于用戶眾多,也應該是美國的數倍;
5、云管端是相輔相成的,端的流量大漲必定會導致云的需求大漲。所以,我們敢大膽的說出,今后5年就是中國云計算的爆發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