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的實體書店逆勢而增,一家接著一家開張,還有蔓延之勢。比如鐘書閣已經在和芮歐百貨洽談第二家分店,南京的先鋒書店也有意進軍上海。種種跡象,都與此前人們印象中的“書店寒冬”之景不大一致。有人們對紙質閱讀的興趣回歸,也有商業地產的功利目的;有文藝青年的書店夢想,也有資本的跨界野心。透過那一家家簇新的書店,我們想探究的不只是一個行業的冷暖,更是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它涉及的不只是書、閱讀與文化,也是一座城市商業形態的變化、社交空間的延展和文化視野的打開,以及,那些在寒冬中熱情而又小心翼翼的轉身。
二、為何有人仍傾心于實體書店
網絡購書剛剛興起時,消費者紛紛點贊,因為它低價、便捷。有人甚至以為,從此人們買書都靠互聯網,實體書店日漸蕭條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近幾年,情況有了新變化。網絡購書的缺點開始顯現。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把它概括為“暢銷書集中度問題”。網絡上,屏幕對圖書的展示空間有限,為了經濟效應,商家總會把最暢銷的幾本書放在首頁,或者大的出版社出錢打首頁廣告。讀者翻頁不會太多,看幾頁就過去了,翻來覆去總是這些暢銷書。最終導致兩極分化:暢銷的越暢銷,冷門的越冷門,閱讀呈現單一化。
真正的愛書人難以在網上淘到心儀的好書。網上買書,必須先知道名字,輸入搜索。然而讀書的樂趣之一,就在于發現,發現新的未知的好書和作者。這只有實體書店能實現。一些愛書人會抱怨:網上翻個三五頁,都沒找到自己想買的書,反而是在實體書店,書架上掃一眼,很多本都想看。
經濟剛剛騰飛時,人們喜歡吃吃喝喝。然而現在,大家開始注意飲食清淡,鍛煉身體,跑步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同樣,互聯網作為新生事物,一開始它的優點會被放大。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地,人們會回歸理性,平靜地看待它的優點和缺點。
如今,互聯網購書和實體店購書已經不是此消彼長的“競爭對手”,而是同行的伙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讀需求。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既在網上買書,又去實體店慢慢挖掘“冷門”的好書。
人們的閱讀需求正在回歸。近幾年讀書會此起彼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比如由新華傳媒的發行機構主辦的知本讀書會,聯合幾家單位,會員中有出版社、傳媒公司、咨詢企業、民營公司等。每個機構承擔一期讀書會費用,每月推薦一本好書。會員收到書以后,再請專家講解。
由于讀書會的會員定位是“有深度閱讀需求、有影響力和傳播力的人”,所以推薦的書籍偏重社會科學、思想文化,并不全是暢銷書。每一期,位子都座無虛席。許多人慕名而來,有的是固定的會員粉絲,也有委辦局的領導干部不請自來。
有意思的是,讀者的提問環節非常精彩。會員來自各行各業,問題五花八門,提問的耗時和演講幾乎持平,有時候提問更多一些。“這是真正的讀書會,不是單純的講座。大家在讀書中,確實產生了種種疑惑。”讀書會負責人李爽說。
在圖書產業鏈中,只有兩頭不會消失,那就是作者和讀者,當中的諸多環節都可能被跳過。比如,自媒體人就可以直接賣書。然而每年,圖書市場的出版物實在太多,魚龍混雜,那些真正的好書未必能跳出來。實體書店和讀書會,正是起到薦書導航的作用。
三、年輕人成為主力軍
每到雙休日,各大商場的實體書店擠滿了年輕人。我們曾經以為,實體書店是中老年人才會逛的地方,但事實恰恰相反。尤其是那些提供座位的書店,放眼望去,很多都是安靜翻書的小家庭。每到休息日,許多父母最樂意帶孩子去的就是實體書店,這幾乎成為一些城市家庭的生活習慣。
曾經有人這樣形容:書店并不是文化高地,它只是臺階,站在這樣的臺階,你能看到更大的文化風景。
換句話說,除了公園、展覽館、電影院等,書店也被看成休閑文化的活動空間。“人的身體是有節奏、有需要的,有時不在于買東西多方便,而在于特別想
親身體驗。”復旦大學教授顧曉鳴說。他認為,新媒體的作用被過度夸大了,人們終歸需要回到物理的社交空間。即使是互聯網,如今也在研究如何通過特殊的手套,去感知網店那頭衣服的面料;一些APP軟件,正在設計如何把虛擬衣服套在人身上;到宜家買家具,可以把家里的情況輸入電腦……以身體為媒介,去感知、去觸摸,這是互聯網正在走的道路。
滬上小有名氣的獨立書店半層書店的創始人趙琦說:“我對實體書店未來的前景還是看好的,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可觸摸的空間中,意識到文化體驗、空間感受、活動交流的重要。我們明年就計劃在書店里做一些微展覽,把半層打造成一個文化品牌。”
現在有心的實體書店,幾乎都在往“文化空間”方面靠攏,推行年費會員制,定期舉辦新書發布會、名人講座、讀書交流等活動。似乎所有人忽然都達成了一種共識:實體書店不再是簡單的“賣書”,更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場所”。
或許我們對實體書店需要重新界定。這些新開的店鋪,與其說是“書店”,不如說它們是“文化空間”。
圣誕節過后的周日,晚上六點,淮海路上的無印良品旗艦店門口排起長龍。整整三層樓面,每一層都人潮涌動,收銀臺幾乎應付不過來。如果走一遍,你不會認為這里算是一家書店。一樓是琳瑯滿目的化妝品和日用品,二樓是衣服、生活家居,三樓是美食。布置有趣吸睛,充滿藝術腔,然而書籍并不多。偶有幾個柜子,陳列著幾本藝術書,它們更像是墻上的擺設。最好的佐證還是來自消費者:收銀臺前長長的隊伍里,人們手中的挎籃里無一件是書籍。
維持個性化、高品質的文化感,時常需要犧牲一些經濟利益。這需要創業者有堅守,對夢想有執念。偌大的市場,如果光靠逐利的商業資本,最后往往做出的文化產品單調趨同、格式化。而唯有個體的個性加入,獨立書店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才能真正讓整個文化生態變得豐富多元,妙趣橫生。
當下年輕人的創業夢想,正好醞釀到一定階段。大家已經不再覺得創業是件不可思議的難事。而消費者這一方,分眾的小圈子、個性的文化消費品位也逐漸培養起來。兩者疊加,最終促成了一批獨立書店的出現。這正是當前文化生態的一個點睛之筆。
在最近的這一輪實體書店開業潮中,呈現出一個明顯變化——大半都是混合業態。比如開在新天地的兩家實體書店:貓的天空之城、言己又。走進它們的店面,能看到一層層書架,好歹還稱得上是書店。但兩家店的營業面積一半以上是座位,更像是家咖啡館。書籍的生意,遠比不過餐飲生意。
混合業態方面,芮歐百貨3樓的“半灣書店”是先行者,三分之二的營業面積是座位和文創用品,魔方狀的插頭、永不換筆芯的鉛筆、3D打印的杯子等等。店鋪還給做蛋糕的師傅們搭建了一個透明玻璃房,供顧客參觀。相比之下,買書的人很少。這家店一度以雜貨鋪+花店+書店的混搭而聞名。到了去年,這種混搭已經不再是特色,而是主流。
據稱,目前業內有一個普遍的經濟規律:毛利的三成靠書籍、七成靠文創和餐飲。書是低毛利產品,文創和餐飲是高毛利產品,多種業態混搭,一家店鋪才能活下來、活得好。
反過來也是一樣。比如肯德基,以前是搭配賣玩具,現在是搭配賣書籍。能說肯德基因此變成一家書店了嗎?這一輪回歸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一些商店在賣的商品種類上,增添了“書”這個品種。人們忽然發現,書是一種很好的裝飾,能當擺設,能引人駐足,能提高空間的文化品位,順便還能賣。但就市場而言,不能因為店鋪多賣了幾本書,就統統認為實體書店回暖了。
四、實體書店的未來道路
跨界潮流并非一窩蜂。一些“業內資本”,由于多年在圖書行業耕耘,始終對書有自己的眼光和堅持。他們的共識是,既然在文創和餐飲上做不過別家,就只有在書籍上下苦功夫了。
比如,中圖公司旗下的現代書店,開在嘉里中心等商圈,文創較少,不做餐飲,主營進口圖書和原版碟,活得不錯。中圖副總經理丁浩磊說,他們并不排斥餐飲。只是目前,中圖的優勢在于選書和進書上,他們并不想放棄自己的優勢。
2014年,嘉里中心的“現代書店”開張,那個區域是外文書的空白。外文書單價高,外文書的消費者對價格也不敏感,原本預計實現盈利需要一年半,沒想到8個月后基本打平。
而非圖書產業出身的“業外資本”,往往更青睞于打造“文化空間”,或者,他們想開的本就不是真正的書店。書在其中不是主角,而只是某種文化符號、藝術腔調、空間的擺設。
朱家角三聯書店發現,來朱家角的人群大多是年輕游客。他們對書的價格并不敏感,往往覺得到景點里玩,是休閑、放松,再買點紀念物品回家,整個過程很享受。所以三聯書店在選書方面偏重輕閱讀,以文藝類、小資情調、旅游傳記為主。果然,團隊游的客人很少進門,頂多在門口拍張照片就走,而年輕的散客則會在店里駐足許久,并購買書籍。
只要有書店做出一點名氣,商業地產的邀請就源源不斷。除了政府的扶持政策,幾乎每一家開在高檔商圈的書店,都享受到了地產商的租金減免。這些拋出橄欖枝的商業地產,大半已經自成業態,而往往在這個業態里,缺少的恰恰是文化。開實體書店無疑是提升文化、凝聚人氣的一條捷徑。
然而發展道路上也有擔憂。上一輪實體書店,也是商業地產先拋出橄欖枝,用書店帶動人氣。等人氣足夠,就提高租金,變相把書店趕出去,換成更賺錢的店鋪。書店仿佛成為商家的一個誘餌。當書店有用時,商家愿意給出各種扶持;一旦書店的價值不再,商家可能立馬拋棄書店。受訪的幾家書店負責人表示,確實擔憂扶持期過后,商家可能會把書店擠出去。顧客們一般在書店駐足良久后,就去隔壁的輕奢品牌店消費了。如何靠正常的高租金讓自己活得好,這是現在實體書店風光背后不能忽視的隱憂。
如今,大型購物商場越來越雷同,打造獨有的文化體驗、個性品牌成為未來經營的重點。或許未來,商業地產愿意長期為實體書店提供低租金的支持,保留這樣的文化空間和美學品位。書店享受減免政策,也可能成為一種常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