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被認為是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各國政府對物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十分重視,紛紛出臺戰略指導規劃。我國工信部于2011年年底發布了《物聯網 “十二五”發展規劃》,該《規劃》圈定了9大領域重點領域。
這9個重點領域包括:
在經濟運行中的重點行業和領域,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
面向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的領域,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
面向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的領域,智能安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
在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示范工程,探索應用模式,積累經驗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復制推廣的應用模板,為物聯網應用在全社會、全行業的規模化推廣做準備。
目前,物聯網已較為成熟地運用于安防、交通、電網、物流領域。
1 智能工業
相關熱詞:智能制造、工業4.0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已經成為搶占市場、增加利潤的主要方式。物聯網技術能夠有效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工業的新階段。
物聯網技術可應用于生產線的過程檢測、實時參數采集、生產設備與產品監控管理、材料消耗監測等,并通過與企業 ERP系統對接,實現管控一體化和質量溯源,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檔次。
通過物聯網技術可監控生產環境及設備狀態,如設備運轉的溫度、周邊環境的濕度等,對設備的運行狀態的確認和環境的實時監測,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另外,也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員工的出勤管理。員工是企業的重要有形資產,員工的出勤對提升企業的人力資源效率有積極作用。采用 RFID射頻識別技術可實現完全自動化的考勤管理,切實提升員工的責任意識和執行力。
對新工業模式的探索,海爾集團已經走在了前列。海爾建在沈陽的全球首個智能互聯工廠,擁有的多項全球領先技術。我們只要在家通過互聯網動動鼠標就能“造”出一臺自己設計的冰箱。
海爾冰箱智能工廠
根據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產值貢獻率來測算,2014年,國內物聯網在工業領域需求規模為1260億元;2015年,國內物聯網在工業領域需求規模約為1444億元。
2 智能農業
傳統的粗放式農業模式已遠不能適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產品質量問題,資源嚴重不足且普遍浪費,環境污染,產品種類需求多樣化等諸多問題會使農業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智能精確農業可以促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高效利用各類農業資源和改善環境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
物聯網在精細農業上的應用主要是通過有線或無線傳感器終端采集空氣溫度、濕度,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營養元素濃度等常用物理參數,然后把數據發送到中心處理平臺進行匯總和處理,做到對農產品環境有效的監測,及時發現并對農田進行智能灌溉、施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
在畜牧精準養殖方面, 通過給每個牲口固定RFID耳標的方式,自動跟蹤并隨時掌 握牲口的重要屬性,還可以記錄喂食、稱重、疾病管理和飼養等各項生產操作,從而降低人工成本,保證畜產品安全,為提高畜產品質量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江蘇省開展物聯網技術在養殖業領域的大規模產業化示范。在項目重點推進的水產養殖物聯網上,目前已輻射全市5萬畝水產養殖面積。
通過在池塘中安裝溶解氧等傳感器,監測水中溶解氧含量,利用GPRS無線網絡傳感數據,通過系統平臺分析處理,實現增氧設備的自動、遠程控制,有效解少了養殖戶夏季高溫時節的巡塘次數,增加產量,農戶畝均增產10%,節省電費80元/畝,每畝實現增收1000-1300元。
3 智能物流
物流就是將貨物從供應地向接收地準確、及時、安全地進行物品配送的過程。傳統的物流模式達到了物流的基本要求,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現代物流要求的提高,傳統物流模式的局限性日益顯現:采購、運輸、倉儲、生產、配送等環節孤立,缺乏協作,無法實時跟蹤貨物狀態,而且成本比較高,效率低下。
如果考慮在貨物或集裝箱上加貼RFID電子射頻標簽, 同時在倉庫門口或其他貨物通道安裝 RFID識別終端,就可以自動跟蹤貨物的入庫和出庫,識別貨物的狀態、位置、性能等參數,并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將這些位置信息和貨物基本信息傳送到中心處理平臺。
通過該終端的貨物狀態識別,可以實現物流管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改變人工識別盤點和識別方式,使物流管理變得非常順暢和便捷,從而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和企業的競爭力。
不僅如此,智慧的物流通過使用搜索引擎和強大的分析可以優化從原材料至成品的供應鏈。幫助企業確定生產設備的位置,優化采購地點,制定庫存分配戰略,實現真正端到端的無縫供應鏈。這樣就能提高企業控制力,同時還能減少資 產消耗、降低成本 ( 交通運輸、存儲和庫存成本),也能改善 客戶服務 (備貨時間、按時交付、加速上市 )。
電商平臺的不斷發展壯大,快遞也日益增多。傳統的物流運輸在面對旺季的倉庫爆滿、干線壓力等問題時顯得很無力。結合如今飛速發展的智能化,不少物流企業開始引進智能物流技術。
蘇寧云倉建筑面積20多萬㎡,建設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2016年8月起投入試運營,第二階段整體投入運營后將達到181萬件的日出貨量,百萬級別的SKU存儲能力。
全新的蘇寧云倉,就像科幻電影一樣,大中小件的商品在各種機器間繁忙地自動流轉,其景象以“黑科技”一詞來形容,毫不為過。
scs旋轉庫系統
高密度自動存儲
高速分揀線
分撥系統
Miniload箱式堆垛系統
揀選效率達到每人每小時可達1200件,是傳統揀選方式的10倍以上,超行業同類倉庫的5倍以上。每個訂單最快可實現30分鐘內出庫,是行業同類倉庫最快處理速度的5倍以上。倉庫作業人員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同等訂單量,作業人員減少60%。
智能物流能夠顯著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我國物流成本相當于GDP的16%,而美國通過大規模應用智能物流將物流成本占比降到10%以下。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智能物流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4 智能交通
相關熱詞:車聯網
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和私家車的爆炸式發展,使我國已經進入了汽車化的時代。然而,交通基礎設施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汽車增長速度,給汽車化社會帶來了諸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諸多問題。
要減少堵車,除了修路以外,智能交通系統也可使交通基礎設施發揮最大效能。通過物聯網可將智能與智慧注入到城市的整個交通系統,包括街道、橋梁、交叉路口、標識、信號和收費等等。
通過采集匯總地埋感應線圈、數字視頻監控、車載 GPS、智能紅綠燈、手機信令等交通信息,可以實 時獲取路況信息并對車輛進行定位,從而為車輛優化行程,避免交通擁塞現象,選擇泊車位置。
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出租車、公交車等公共交通進行智能調度和管理,對私家車輛進行智能誘導以控制交通流量,偵察、分析和記錄違反交通規則行為,并對進出高速公路的車輛進行無縫地檢測、標識和自動收取費用,最終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目前在上海,由道路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并送入控制中心的模型中, 預測未來的交通情況已達到 90%的準確性。未來,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實現車輛與網絡相連,使城市交通變得更加聰明和智慧。因此,智能交通將減少擁堵、縮減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改善人們的出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5 智能電網
傳統的電網采用的是相對集中的封閉管理模式,效率不高,每年在全球發電和配送過程中的浪費是十分驚人的。在沒有智能電網負載平衡或電流監視的情況下,每年全球電網浪費的電能足夠印度、德國和加拿大使用一整年。
通過物聯網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完全可以覆蓋現有的電力基礎設施。可以分別在發電、配送和消耗環節測量能源,然后在網絡上傳輸這些測量結果。智能電網可以自動優化相互關聯的各個要素,實現整個電網更好的供配電決策。
對于電力用戶,通過智能電網可以隨時獲取用電價格, 根據了解到的信息改變其用電模式。而對于電力公司,可以實現電能計量的自動化,擺脫大量人工繁雜工作,通過實時監控,實現電能質量監測、降低峰值負荷,整合各種能源,以實現分布式發電等一體化高效管理。
對于政府和社會,則可以及時判斷浪費能源設備以及決定如何節省能源、保護環境。最終實現更高效、更靈活、更可靠的電網運營管理,進而達到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以小小的電表為例。
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上早已實現,受各種原因限制,直到近年才得以大規模商用。
現在新增用戶都更換成智能電表了。通過里面一個通訊模塊,就可以把這些分散在各家各戶的電表數據,統一無線傳送到一個控制單元上,實現智能抄表。
2016年,中電電力技術總監梅坤接受采訪時說道:2015年我國智能電能表用戶數超過1.4億。未來,兩大電網公司合計智能電表和用電管理系統每年的市場都在160億元以上。有相關報告預測,到2020年底,低壓智能儀表的全球銷量增長率有望從現在的35.4%增長到45.7%。
6 智能環保
環境保護是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經久不衰的熱議話題。工業發展、人口劇增、環境污染等等這些問題毫無疑問的增加了環境保護的必然性。
物聯網技術可對水體水源、大氣、噪聲、放射源、廢棄物等進行感知、處置與管理,建設成為一個集智能感知能力、智能處理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于一體的新一代網絡化智能環保系統,達到"測得準、傳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的總體目標,旨在推進污染減排、加強環境保護,實現環境與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在環評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控、環境應急管理、排污收費管理、污染投訴處理平臺、環境信息發布門等方面為環保行政部門提供實時監管手段、提供行政處罰依據,有效提高環保部門的管理效率,提升環境保護效果,解決人員缺乏與監管任務繁重的矛盾。
企業可對自己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數量可準確掌握,如果生產線各流程產生的三廢排量過高,可影響去污設備(凈化裝置)的處理效果,三廢排量過高,去污設備無法完成凈化工作時,企業可停止生產,這樣可避免因超標排放或不合格排放所面臨的環保部門天價罰單。同時,也承擔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
公眾通過網站了解當前環境的各種監測指標,滿足了對環境狀況的知情權。投訴與舉報更加通暢,從而幫助環保部門更加有效地管理違規排污企業,保持環境良好。
2015年初,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
地處太湖流域核心區域的無錫市境內水網密布,是江蘇省林地面積最大的地市。但鋼鐵、紡織、化工等在產業結構中占比較高,對環境造成壓力。
2015年3月無錫市啟動了“感知環境 智慧環保”項目。借助物聯網產業優勢,無錫市已經建立基于物聯網的太湖藍藻、霧霾治理項目,但尚未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環境預警和污染防控體系。
7 智能安防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風險及矛盾并存,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嚴峻形勢,亟待構建物聯網來感知公共安全隱患。
物聯網可以廣泛地應用于環境與公共安全檢測中,例如地表、堤壩、道路交通、公共區域、危化品、水資源等引起公共安全事故發生的源頭、場所和環節。
監測的內容包括震動、壓力、流量、圖像、聲音、光線、氣體、溫濕度、濃度、化學成分、生物信息等。可見,公共安全監測領域覆蓋范圍廣,監測指標多,內容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
公共安全管理的關鍵是預先感知,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的隱患越早被識別,處理就可以越及時,損失就越小。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將可為公共安全風險提供有效的預防機制,使得重大安全事件得以及時、有力、透明的解決。
南京長江二橋全長12.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字弧線形鋼塔斜拉橋,有“中華第一斜拉橋”的美譽。
很少有人知道,南京長江二橋上安裝著200多個傳感器,它們24小時捕捉著橋梁“身體健康”狀況的所有信息,發送到“醫院”進行分析,一旦有異常,可以提前預警,并開出“藥方”,由管養人員前去“醫治”。
這家“醫院”,就是設在江寧高新園蘇交科集團的“在役長大橋梁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門給橋梁“把脈看病開藥方”,確保橋梁健康安全。
8 智能醫療
醫療保健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之一。醫療保健所存在的問題是高昂的價格,有限的服務,居高不下的差錯率。主要原因是醫療保健系統不是一個系統,從藥物研發、藥品流通、病人、醫療機構、保險商等人、物環節沒有很好地連接起來,信息傳遞不夠暢通。
智能的醫療保健系統將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真正的醫療保健系統。比如,用聯網的醫療保健數據庫資料和詳盡的分析對疑難癥狀來作出更準確的診斷和決策 。
用遠程或就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方式免去行動不便的患者奔波排隊之苦。用自動收集和跟蹤技術來獲得測量數據并及時反饋給醫療機構。用智能化及信息化的醫院建設來有效提高服務效率,改善醫療環境,融洽醫患關系,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廣州軍區總醫院始建于1933年,經過70年的發展,已成為一所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
隨著醫院門診量與日俱增,有限的醫療資源與信息系統不堪重負。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該院采用基于物聯網AP的醫療物聯網。將人機對話擴展至人與物、物與物的對話,進一步規范醫生、護士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大大提升了醫院員工工作效率和醫院公眾形象。
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移動醫療市場規模15.8億元,2015年增長至45.5億元,增長了兩倍,同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102億美元。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信息司的透露,醫療衛生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已納入“十三五”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重點,將實現重點突破。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幾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將持續增長,到2021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將超過870億元。而在未來五年,我國物聯網在智能醫療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20%左右。
9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
狹義智能家居是各類消費類電子產品、通信產品、信息家電及智能家居等通過物聯網進行通信和數據交換,實現家庭網絡中各類電子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實現隨時隨地對智能設備的控制。
例如,家庭環境系統檢測到室內濕度太高,它會配合啟動空調采取除濕措施;廚房的油煙濃度過高,它會啟動抽油煙機 ;天氣驟然降雨或外面噪聲過大,它會自動關閉窗戶;太陽輻射較大,它會自動關閉窗簾。
廣義家居指智能社區建設,主要是以信息網、監控網和電話、電視網為中心的社區網絡系統,通過高效、便捷、安全的網絡系統實現信息高度集成與共享,實現環境和機電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監控。
智能社區可以通過社區綜合網絡進行暖通空調、給排水監控、公共區照明、停車場管理、背景音樂與緊急廣播等物業管理以及門禁系統、視頻監控、入侵報警、火災自動報警和消防聯動等社區的安全防范。
智能社區建設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隨著技術進步和我國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目前獨立的互聯網、電話和電視網三個網絡逐步融合為一個統一的綜合網絡,進一步提高社區的數字化水平,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設備的優化配置。
目前,智能家居相關技術已經成熟。但其各種價格高昂的設備,讓消費者望而卻步。若是在3年以前,普通的家庭裝修采用智能產品動輒要五萬到十萬元,一套別墅的智能應用,報價往往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而隨著智能技術的進步,產品的價格也在不斷降低。一些通過無線控制的產品,大大減少裝修布線,反而能夠節省裝修費。
美國CNET Networks 的智能家居體驗視頻
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國內物聯網在家居領域需求規模將繼續迎來較快發展機遇,特別是美的、小米等這跨界合作形式的涌現,更加堅定了行業快速發展的信心。預計到2021年物聯網在家居市場規模能突破500億元。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物聯網的應用也會越來越普及。它將全面進入人們的生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曾經在好萊塢科幻大片中才有的情形,正朝著我們步步逼近。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蔣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