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原標題:為什么說真實是最難的
世界上99%的成人都慢慢地失去了做一個真實的人的動力和勇氣
從小我們便被教育做人要真實,然而,隨著經歷的事件逐漸增多,我們逐漸發現,因為真實我們會舍棄很多想要的東西,比如金錢、名譽、地位、友誼等等。于是,我們慢慢地失去了做一個真實的人的動力和勇氣,在生活中我們學會了八面玲瓏,圓滑成為了處事的重要準則。盡管一開始我們也會糾結、也會自責,但在強大的現實面前,99%的人都選擇了接受和妥協。這就是孔子說的,鄉愿,德之賊也。
其實,恰恰相反,真實才會帶來很多想要的東西,亦比如金錢、名譽、地位、友誼等等。只不過,大多數人沒能“感悟”到其中的邏輯。請注意,是“感悟”,不是表面上的所謂“理解”。覺悟的“悟”,的確不是那么容易的。
自發、情不自禁滴,為什么所有人都愿意無私地幫助小朋友們,因為小孩真實,他們的眼光透著清澈。
試想,沒有人愿意幫助你,你能成功嗎?即使是按當下國人內心世界其實的定義:成功=金錢、名譽、地位等等。
真實最是一種奇怪的人生態度
看來似乎只要一個人愿意就能做到,但事實卻是身處社會中的人很難保持真實。只要我們還生活在別人的眼光里,我們就不得不戴上面具以假面目世人。因為我們不想因為真實這種態度,而失去能帶來切實利益的機會。
真實向左,虛假向右,對大多數人而言,向左還是向右不僅僅是一個道德意義上的選擇,更是考慮到多種因素后的綜合價值判斷。能夠真實與利益同得自然是好,一旦相悖,只要不觸及道德和法律,選擇獲得利益似乎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
大多數人注定一生都將游走在真實與虛假之間。“善意的謊言”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表達,其實正體現了人們對于真實與虛假間復雜關系的看法。真實與虛假之間不是絕對的對立關系,真實中可能摻有虛假的成分,虛假中也可能含有真實。古人說“難得糊涂”,連糊涂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又何況是真實。
真實之難,不僅體現在對他人真誠,不說假話,更難之處在于不欺騙自己。然而,長時間的社會生活,使得我們已經逐漸適應了面具的存在,甚至已經忘記了那個真實的自己是什么樣子,竟將那個虛假的自我當做了真實的。當然,也可能是我們失去了面對真實的勇氣,甘愿成為虛假的奴隸。
有個西方人說,其所有錯誤都是在想說YES的時候說了NO,或想說NO的時候說了YES。有點兒非常很準確的意思吧。
真實與虛假都是人性的需要
真實與虛假之于人類的復雜關系是緣何形成的,這一問題的回答首當其沖的就要回到人性上。對人性的認識和討論無論在中西方都是哲學中一個重要的論題,由此產生了眾多不同的觀點和學派,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我們對于人的認識。
在眾多關于人性的論述中,影響最為深刻的便是“人性善”、“人性惡”和“人性無善無惡”三種觀點。在持有人性本善的觀點的人看來,所有的虛假都是對人善性的偏離,這是由人的欲望造成的,只有去掉欲望才能回歸人真實的善良本性。然而,歷史上有很多人持有與“人性善”截然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人性本惡,一旦放縱便會帶來不良后果,而人所以有善行,是禮儀法度對人性限制的結果,荀子說“化性起偽”便是這個道理。還有人認為,人性本無所謂善惡,人所以行善或作惡都是受后天的影響。
隨著生物學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人性的研究和了解逐漸擺脫了的經驗上的總結和理論上的思辨,借助現代科技和研究方法,人們逐漸揭示了人性的本來面目。
通過對基因的研究發現,基因才是自然選擇的主要單位,而生物個體只是基因的臨時承載工具。而基因的目的就是要追求自身被盡可能多的被復制下來,生物的各種行為正是要實現這樣一個目的。這也就解釋了真實與虛假緣何同時存在于人類的態度之中,因為其本身都只是為了實現基因復制的目標而存在的手段,是人性的需要。
關于“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之說,那不是真假,不是感性的選擇,往下說,是邏輯夠不夠的問題,往上說,是智慧夠不夠的問題。如果你智慧夠,不說假話更能辦成大事。
真實源自內心的力量
基因之于人的行為選擇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但人依然有強大的力量來抗拒那些與生俱來的“自私基因”。即使無法成為一個永保真實的人,但至少可以做到盡力保持真實。往深說,這一“抗拒”、一“盡力”,就不真實了。
由于每個人從自然本性出發都想要占有更多的資源,因此,呈現在別人面前的總是一個比真實的自我更加完美的形象,真實的自我卻被有意無意的隱藏了起來。
虛假的形象即使看起來再強大也依然是脆弱的和不堪一擊的。虛假可以欺騙一時,卻很難長久,終將難逃時間的審判。但更為麻煩的是,為了讓一個謊言變得圓滿,總需要有更多違心且有害的謊言,長此以往,一切與真實有關的美好,都將離我們遠去。
只有真正的強者才敢勇于面對真實的自我,才能真實地對待他人。長此以往,相對而言,他們會更成功,他們有著強大的內心力量和面對真實自我的勇氣。因此,真實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修煉自身,提升自己。古人將“誠”作為君子必下的一項修身功夫,原因大抵在此。
誠,勿自欺也。哲學上描述世界只有兩個東西,一是本體,一是現象。誠即是本體。接近本體即接近通達,接近天人合一,所以說真正更真實的人都是相對更成功的!快樂的!富足的!健康的!爽HIGH了的!
真實源自內心的力量,這就是智慧,悟性。
(文/智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