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擁有7億網民,在互聯網裂變式發展的基礎上,在“人人都有一把麥克風”、人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的網絡格局中,在境外信息滲透無孔不入的現實背景下,輿論場顯得格外嘈雜、泥沙俱下。“多元化”“碎片化”“異質性”的政治傳播呈現出一系列新圖景、新動向。一些社會論調和政治觀點,或是以歷史故事、政治笑話、娛樂段子的面目出現,制造“趣味性”和“可讀性”,吸引大眾眼球;或是以歷史紀實、檔案發掘、社會反思的名義包裝打扮,增強“公信力”和“可信度”,沖擊主流歷史觀和價值觀;或是經由微信、微博等平臺反復登載、彼此印證、持續“刷屏”、大行其道,加大覆蓋面和滲透性;或是讓某些 “網絡名人” “意見領袖”傾力代言,凸顯“高大上”和“國際范”,網羅支持者和追隨者。
互聯網上的政治論調和信息輿論是國內外政治博弈、制度競爭、利益交鋒在網絡平臺上的“虛擬形態”和“放大呈現”。目前我國信息技術的相對弱勢地位和海外資本協議控制部分信息企業的基本局面,給網絡政治生態、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和安全隱患。消息真真假假、觀點孰是孰非,令人眩目、很難辨別。網上信息閱讀、存儲、傳遞、分享,深刻地影響著廣大網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輿論場上出現了這樣一些異乎尋常的現象:一些黨員干部對網絡上流傳的某些觀點和思潮偏聽偏信、缺乏清醒認識,政治視線模糊甚至行動上出現了偏差;一些所謂的“學術專家”“公共知識分子”一味迷信西方經驗、張揚“普世”情懷,不遺余力地為“西方故事”背書,為特定政治傾向的網絡輿論站臺;一些干部群眾在西方媒介帝國和網絡霸權的裹挾下,喪失警惕、迷失方向,不自覺地成為信息滲透的“標的物”和“犧牲品”,跟著某些論調隨聲附和、“隨風起舞”;甚至還有一些別有用心者為了顯示“特立獨行”“標新立異”、為了博取“政治聲望”“政治資本”,在互聯網上以“呲必中國”為能事、以攻擊體制為己任、以嘩眾取寵為榮耀,淪為敵對勢力的“追隨者”和“發言人”。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在各級宣傳主管部門、主流媒體、愛國網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網絡空間變得清朗了許多,但是上述這些現象并沒有完全銷聲匿跡,一些人依然不見收斂,需要引起持續關注。因此,如何在網絡時代“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終保持冷靜客觀、堅定從容,黨員干部和廣大網民都面臨著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的更高要求。
(作者:中共國家稅務總局黨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